将军访谈录

将军访谈录

前几天,美国西部波特兰地区的一些来自中国东北的老乡们在一起聚会,邀请我参加。我母亲是东北人,我一贯对东北地区有感情,就愉快接受,欣然前往,见到了许多以往不曾相识的朋友。许多人在一起聊天,很自然地就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每个小圈子都是一些志同道合、年龄相仿的人。有几位朋友对我说,他们常常在网上看到我的文章,对我表示支持和鼓励。有些人希望与我微信联通,以后加强联系。还有人说很久没有在微信上看到我的文章了,问我是怎么一回事。我如实告诉他们说,我的微信号已于2019年9月被永久封闭,无法使用微信了,我目前一直在使用电邮给朋友们发送文章,如果有人对我的文章感兴趣,请把电邮地址给我。当场就有几位朋友给了我他们的电邮地址。有一位A先生,坐在旁边一声不吭,静静地听我们聊天,然后突然来到我的身旁,主动与我搭讪,于是就引发出了我们之间的一场意料之外的对话,这场对话基本上也是我问他答的一场访谈。以下用“A”和“张”作为我们双方的简称。

A:我的夫人前不久去世了,我一个人很孤单,你有没有什么人可以介绍给我?我65岁,希望女方是美国公民,经济情况良好。

张:我有一位朋友,1957年出生,十几年前与丈夫离了婚,两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了。目前不仅有丰厚的退休金,还有许多投资回报,经济情况很好,你对这样的女性感兴趣吗?

A:1957年的人!比我还大一岁,她都结过婚了,还不能生孩子,这怎么能行?

张:啊!你都什么年纪了,身体还这么强壮?还想找个没结过婚的小姑娘给你生孩子?这忙不好帮,我的朋友圈都是一些与我同龄的人。你真不像是65岁的人,更像是四十出头。你看看你这一身肌肉块子,如同Superman(超人)一般,真让人羡慕。看看你的身体,站如松,坐如钟,每个动作都散发出一些当兵的气息,你是军人出身吧?

A:是的,我1958年出生于哈尔滨,很年轻时就参了军,在军队里打拼了三十多年,以少将军长的级别退役,然后移民美国。

张:啊!你是将军呀,A将军!据我所知,在中国军队的晋升中,大校到少将这一关最难晋级。我有两位朋友,在军队里打拼了一辈子,最后均以大校军衔退役。他们两人分别对我说过同样的话:“如果能以少将军衔退役,则政治经济待遇与大校退役有天壤之差,我为军队打拼了一辈子,贡献极大,却不给我升少将,并一脚踢出军队,这是多么的黑暗呀”,云云。像A将军你这样的人,能拼到少将军衔,绝对是精英人才,据说一百万个人中才会出一名将军。

A:(喜形于色),不,不止一百万,要好几百万人才会出一个将军。刚才我听到你说微信号遭到了永久封闭,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封号通常都是只封一个星期,吓唬吓唬人,然后就会解封。遭到永久封闭,人数很少,且都是后果严重、进了黑名单的人,你以后不要轻易回国,你回国不安全。

张:我是美国公民,中国海关最多拒绝我入境,或入境后又驱逐出境,还能再把我怎么样,还能把我关上几年?

A:(略加思考),不会给你发签证,让你回不了国。

张:我已经获得了10年有效的签证,随时都可以回国。

A:(再次略加思考),我是内线人,知道内情,请接受我善意的忠告,不要冒风险。

张:据我所知,中国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出国,管控很严,限制很多,唯恐他们出国后泄露国家的军事机密。你的级别这么高,为什么能批准你出国呢?

A:那些限制都是收拾那些没门路的人的,像我这样的人,轻轻松松就能搞定一切,很容易就得到了部队的批准,并弄到了一本因私护照,此后随便去哪个国家都方便。

张:你现在在美国是什么身份?是永久居留权?还是美国公民?

A:我是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不是公民,我不会加入美国国籍的。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我一旦入了美国籍,中国国籍就没有了,那我在中国的退休金就没有了。我现在的退休金里各种名堂加起来是每个月27,000元人民币,约合四千美元,足够我在美国生活。

张:你是怎样来到美国的呢?是否是通过子女作保,办了家庭团聚移民而后来到美国退休的呢?

A:(略有不悦),这是什么话,我这种人怎么可能去依靠子女呢?我只会为子女谋利益。我还是军长时,我的女儿申请美国签证,遭到拒签,理由是她的父亲是中国军队的现役少将军长,这种直系亲属入境美国,有可能会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我闻讯后勃然大怒,当下决定退役转业,通过投资移民,获得了美国的永久居留权,然后再把我的女儿接到美国来,设法让她们全家人都加入美国国籍。

张:一个人真实的想法是由他的脚来决定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一个人的脚永远都会指向他自己认为更高更好的地方。你的脚告诉了我,你爱美国,胜于爱中国,是这样的吧?

A:(沉默)。

张:你能在30年的时间里,从基层上升到少将,速度是很快的。你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战争吗?我听说只有参加过对越战争的人才能得到快速提拔。

A:1979年时我21岁,没有参加对越战争。其实中越之间真正的战争是1985年的老山战斗,那一年我27岁,是营长,把越南人打得屁滚尿流,收复了大片我国领土。

张:你在中国能干到少将军衔,这是你顺应环境的能力体现,是你的才华和智力的结晶。像你这样的精英人物,走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A:当然啦,完全正确。我在国内的退休金是每个月27,000元人民币,但必须每年都要到部队的退休办公室去签到一次,才能领取下一年的退休金。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滞留在美国,三年无法回去,导致国内的退休金被扣押。但关系不大,只要疫情一解封,我回国签个字,拖欠的退休金会还给我的。只是目前没有了这笔钱,感觉有点不方便。你看看我,浑身的肌肉块子,力大如牛,我目前在美国的一家快递公司当快递员,多重的箱子我都能搬动,一天就能挣200美元。

张:像你这样的军队高级将领,退役后把家人和财产都转移到美国来,在军队中有多大的比例?是个别现象吗?

A:不完全是转移到美国,还有其他国家,如果以转移到海外的数目来计算,估计有70%左右。剩下那30%的人,要不然是太年轻,能力不足,要不然就是年龄太老,移民条件不好。

张:据我所知,军队高级将领的晋升,都要由中共总书记来任命。你的军衔是由谁任命的?习近平?还是胡锦涛?

A:还要再早一些,是江泽民任命的。

张:啊,你提到了江泽民,使我联想起了另外两个人。习近平上台后,以贪腐罪名把中央军委的两名上将副主席打翻在地,判以重刑。你和他们两人都是由江泽民提拔和任命的,你对他们两人被判刑,有什么看法吗?

A:(沉思良久),有一些人岁数大了,思想跟不上时代,技术上追不上现代,请他们下台换人,还是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A将军访谈对话的大致内容。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与分析。

(1)中国少将的退休金是每个月大约27,000元人民币,约合四千美元,相当于每年约五万美元左右。这在中国是非常高的。美国军队中,一名18岁的高中毕业生,刚刚参军时,经济待遇是:管吃管住管穿衣,再加每年四万美元。

(2)我有一位朋友,与我同龄,也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专攻英语。来美国后努力奋斗,考取了对英语能力要求极严的美国的律师执照。此后,夫妻两人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专门接待来自中国的投资移民。他们对我讲述过美国投资移民的一些具体要求:除一开始要有一笔50万到100万美元的投资之外,刚来美国的前几年,必须开设一家公司,雇佣当地的美国人若干人,维持公司若干年,年年需要向美国税务局汇报营收状况,确实为美国社会做出了足够多的贡献之后,才能在若干年之后获得美国的永久居留权。前前后后至少要花费150万美元。中国的少将年薪5万美元,15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他30年的工资总和,亦即30年不吃不喝,才能达到投资移民的这笔金额。

(3)习近平处分了两位上将军委副主席,如果A将军支持习近平的话,直接说一声“支持习主席”就可以了。然而A将军的回答却是闪烁其词,迂回婉转。如此这般地作答,表现出了他对习近平的不满。

(4)人民是国家主体,人民辛勤劳动纳税,养活了一支军队,因此,军队应该效忠人民,效忠国家,而不应该去效忠任何个人或任何社会团体。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皇帝是经常变动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换了皇帝,忠于老皇帝的高级将领们就会失宠,甚至有可能会被打翻在地,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而现代国家中实行的是军队国家化,其最大受益者是人民,当然也包括这些军队的高级将领们。人民至上,国家永存,军队将领效忠于人民、效忠于国家就够了,不需要玩弄政治,不需要把自己命运押宝在别的个人或政党身上。皇权的动荡导致了军中高级将领们人人自危,也许这就是历史上A将军之类的人拂袖出走的重要原因吧。

A将军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位中共将军级人物,如果我能有机会再见到另一位将军的话,我会向他提出同样的问题,比较一下两的人的回答,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们的回答的可靠性。对于A将军的这些说法,我无法作出更多的评判,只能把这次对话以“将军访谈录”为名,如实地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特别是他说70%的高级将领都会把家人和财产转移到海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与来自其他渠道的数字对比确认一下。假如他说的数字是正确的话,我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中国军队的将军们对中国和中国军队的忠诚度有多高?如果中美交战,这些将军们会不会真的将枪口指向“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倘若如此,那么,对于那些已经移民归化、成为美国公民的自己家人,他们将置其于不顾?对于那些经自己一番辛苦转移进美国银行的财富,他们将置其于不顾?将军们会这样干吗?
(张又普初稿于2022年9月22日)

本文附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海尔·塞拉西与毛泽东

海尔·塞拉西与毛泽东

经历过文革的人,大都会记得当时流行的一句毛泽东名言:“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随着1976年的一场军事政变,这句话最终在他自己身上应验了。其实岂止是毛泽东,在二战结束后的世界舞台上,人们见到了各个独裁国家里的君王陆续倒台,而最常见的倒台原因就是军事政变。人们大概还记得,与毛泽东同一时期先后倒台的另一个著名人物,是海尔·塞拉西。

海尔·塞拉西,1892年7月23日出生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紹阿的貴族家庭,比毛泽东大一岁。此人1916年开始活跃在埃塞俄比亚政坛,1930年成为埃塞俄比亚的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海尔·塞拉西登基后,经过一系列残酷血腥的战争和暴力,以人民苦难为代价,实际统治了埃塞俄比亚长达44年之久,在埃塞俄比亚同样也被捧上“红太阳”、“大救星”的神位。1970年11月,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海尔·塞拉西作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访问了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毛给了这位封建君王以最高规格的外交礼遇。

图1:1971年的毛泽东与海尔·塞拉西

所有的独裁统治者都必定要镇压反对派,严禁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从而导致没有人敢说真话,也没有能力说真话,所有人都只能一味赞美皇帝的新衣,以至于独裁者真的以为自己没有光屁股,这乃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长期的独裁统治和个人崇拜宣传,使海尔·塞拉西在埃塞俄比亚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很类似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是一位至高无上的、永远正确的神仙,以至于举国上下没有人敢公开地反对他,心里反对他的人只能深藏不露。1960年12月,埃塞俄比亚发生了一次军事政变,不过,遭到海尔·塞拉西皇帝一世的镇压,政变失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4年6月,以门格斯图为首的一批中低层军官又发动了一次军事政变,并获成功,夺得了埃塞俄比亚的政权。先后两场军事政变最终导致了这位暴君的倒台。然而,门格斯图却不敢公开反对这位“至高无上的神仙”,只是把海尔·塞拉西变相软禁起来。1975年8月27日,这位皇帝一世去世,终年83岁。

1974年埃塞俄比亚的这次军事政变当属媒体争相报道的世界重要新闻,然而当时的中国主要报刊却只是在不起眼的栏目里,用拇指大的一小段文字简单地叙述了几句,一副含糊蒙混的模样,这在当时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与怀疑:此举不同寻常!何由如此这般?

在另一边,中国也在演绎着一场类似的故事。1969年4月,新产生的中共九大党章里,毛泽东钦定林彪为自己的亲密战友及中共最高权位的接班人,自此林彪登上人生顶峰,权倾朝野。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多,这位“最亲密的战友”、“接班人”林彪,却试图暗杀毛泽东,发动军事政变,计划败露之后,被迫出逃,于1971年9月13日,连同他的三叉戟飞机一起,葬身于蒙古北部的温都尔汗,成为中共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林彪失败的军事政变是1949年毛泽东掌权之后遭遇的第一场军事政变,对比海尔·塞拉西1960年12月遭遇的军事政变,可谓无独有偶,何其相似!

林彪在中国挑了个头,此后就有其他人暗暗开始了第二场军事政变的谋划,也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林彪死亡之后,中共中央军委由叶剑英主持日常工作,随着毛泽东身体健康状况的江河日下,叶剑英的实际军权与日俱增,发动军事政变的能力和构思也日渐增长。1975年,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都陷入重病,叶剑英来到医院看望周恩来,他对周说,他打算出动军队逮捕毛泽东的忠实亲信江青、张春桥、毛远新等人,再把毛泽东软禁起来,希望此举能得到周恩来的认可。然而周却表示:没有几年时间了,再忍忍吧。周恩来没有把叶剑英的军事政变计划汇报给毛,也没有对这些政变策划者有所阻挠,那种狡黠冰冷的表态令叶剑英脊背发凉。

图2: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泽东与叶剑英

没有得到周的认可,叶剑英不敢贸然行事,只是秘密地把邓小平接到自己掌控的广东省,严加保护。次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终年83岁,与海尔·塞拉西的阳寿相同。此时,压抑在叶剑英胸中多年的火山终于有机会喷发了。1976年10月6日,叶剑英联合华国锋和汪东兴,调动中央警卫团的武力,突然发动军事政变,将毛泽东的头号支持者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毛远新等人一网打尽。然后再把邓小平接回北京,让他重出江湖。1978年,叶剑英又联合邓小平和陈云,将毛泽东的二号支持者华国锋、汪东兴、陈锡联、纪登奎等人尽数逐出中共中央,然后,辅佐邓小平掌控实权。在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人的领导下,几乎全盘否定了毛泽东的治国方针,只给毛泽东留下了一具尸体和一幅画像。

1975年毛泽东在中国的地位与1974年海尔·塞拉西在埃塞俄比亚的地位非常相似,他们两人都是长期独裁统治者,都在本国享有神仙的地位,都经历过两次反对自己的军事政变,第一次都成功地镇压了政变者,但都在第二次里彻底倒台。后有学者论述,即使叶剑英在1975年毛泽东驾崩之前发动军事政变,也能乘天时地利之便,一举成功,拿下江青等人也是探囊取物,但对毛泽东,叶剑英或许不敢造次,只是会将其架空或软禁而已,类似于1974年的海尔·塞拉西的景况。

1974年的埃塞俄比亚军事政变和1976年的中国军事政变,使得失去神仙光环的海尔·塞拉西和毛泽东在另一世界里不期而遇、相拥而泣,想来两人在一番惺惺惜惺惺之后,又会是一番同命相怜的悲叹吧?
(张又普初稿与2022年4月8日)

本文附有2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海尔·塞拉西:https://zh.wikipedia.org/wiki/海尔·塞拉西一世
埃塞俄比亚:https://zh.wikipedia.org/wiki/埃塞俄比亚
门格斯图:https://zh.wikipedia.org/wiki/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温都尔汗:https://baike.baidu.com/item/温都尔汗/1685883?fr=aladdin
叶剑英:https://baike.baidu.com/item/叶剑英/115833?fr=aladdin
江青:https://baike.baidu.com/item/江青/30425?fr=aladdin
张春桥: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春桥/294059?fr=aladdin
毛远新:https://baike.baidu.com/item/毛远新/9335710?fr=aladdin
邓小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邓小平/116181?fr=aladdin
华国锋:https://baike.baidu.com/item/华国锋/321888?fr=aladdin
汪东兴:https://baike.baidu.com/item/汪东兴/940388?fr=aladdin
姚文元:https://zh.wikipedia.org/wiki/姚文元
王洪文: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洪文/295824?fr=aladdin
陈云: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云/26156?fr=aladdin
陈锡联: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锡联/952235?fr=aladdin
纪登奎:https://baike.baidu.com/item/纪登奎/5456784?fr=aladdin
胡耀邦:https://baike.baidu.com/item/胡耀邦/282225?fr=aladdin
赵紫阳:https://baike.baidu.com/item/赵紫阳/170920?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余汝信对林彪的研究

余汝信对林彪的研究

2021年9月13日是林彪事件50周年,一个名为『回到“九一三”現場(“九一三事件”五十週年祭)』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热传,这部由六集组成、总时长共五个多小时的视频里,披露了大量相关的历史文件和资料,讲述了913林彪坠机事件的详细经过和前因后果,主讲者是余汝信。

余汝信,出生于1950年,文革史研究专家。1971年913事件之后至今,身为历史学者,他克服重重障碍,锲而不舍地四处收集资料,努力钻研,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写出了大量913事件历史研究的著作,被一众专家认为是最详实、最可靠的学术资料。看了余汝信的视频后,我的许多疑惑得以消除,我认为可以这样说:经过包括余汝信本人在内的众多历史学家们的五十多年的研究之后,913事件的历史谜团已经解开,事实的真相已经大白了。花费了十几个小时,我把余汝信的视频看了三遍,并写下了详尽的读书笔记。这里,将笔记中几点重要内容,连同我自己的理解,公布给读者,希冀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那个一度为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林彪究竟是怎么死的?

图1:文革史研究学者余汝信

林彪(1907-1971),中共前国防部长,毛泽东的亲信部下,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被任命为仅次于毛的中央副主席,其二号人物的地位被写入党章。如此位高权重的人物竟于1971年9月13日乘坐一架编号为256的三叉戟飞机突然出逃,并在蒙古北部的温都尔汗坠机身亡,成为轰动全中国的最大政治丑闻,史称913事件。仅在事件发生的一个月之后,即1971年10月,在未进行现场实地勘查、未获取任何证据的情形下,中共便匆忙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抛出了官方的权威解释,说林彪的死因是:他们一行人从山海关军用机场仓促动身时,飞机的油料没有加满,升空后先向南飞了一段时间,然后才转往北边苏联的伊尔库茨克,绕了个大圈,导致航程增加,油料不足,被迫在蒙古北部紧急迫降,然而迫降时出现技术失败,导致机毁人亡。如此一说,无异于将林彪之死描述成一场交通事故,这在当时就被人们暗自质疑。此后几十年里,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间调查研究,围绕着林彪的死亡问题,在中共中央文件的说法之外,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说法。

图2:努力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林彪,摄于1971年

1971年11月20日,蒙古政府发表了《关于一架中华人民共和国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坠毁原因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出自蒙苏两国专家在飞机坠毁现场的技术勘查结果,是一份技术性强、可信度高的报告。余汝信以这份报告为基础,再加上广为收集的大量旁证,通过缜密的研究和分析,明确了下述几个事实:
(1)飞机坠毁时仍然带有大量的燃油。(注:坠毁地点距离伊尔库茨克很近)
(2)出事时,温都尔汗地区的天气状况很好,适宜飞行。
(3)飞机坠毁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00公里,并且,飞机的起落架没有被放出来。(注:飞机在紧急迫降之前,必定会放出起落架,并会将飞机降速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下)
(4)飞机里安装有军用雷达导航设备,且没有发现迷航迹象,256号飞机的航向直指苏联的伊尔库茨克方位。
(5)飞机里安装有特种军用雷达设备,具备低空高速飞行的安全性功能。
(6)飞机质量很好,排除坠毁前发动机工作失常的可能性。
(7)飞机坠毁的原因只能是因为驾驶员的非常规操作而撞击了地面。

在余汝信的研究中,上述每一条考察结果都有着详实而充分的证据,它足以使人信服:在燃料充足、天气良好、导航设备完善的情况下,这架高性能的三叉戟飞机没有做任何迫降的动作,没有迷航,飞机撞向地面的原因只能是来自人为操作的因素。这不仅直接否定了中共关于坠机的官方说词,也否定了民间广为流传的那些扑朔迷离的传闻。请再次注意后面的第8条,作为中共中央专机的机长,潘景寅是当时中国飞行水平最高的驾驶员,经验丰富,技术精湛,从来不曾发生过任何操作失误,既如此,那么还能是什么样的“人为操作”,导致飞机撞向地面的呢?

随之而来,人们关心的另一个谜团当然也就是:什么样的“人为操作”?余汝信研究了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其中一份难得的关键资料,即林彪女儿林立衡(林豆豆)在1971年9/10月间写的材料《对九月十三日事件前后的回忆》,经余汝信多方面的补充求证,证实了这份在坠机发生后很快就写成的交代材料里不存在虚假成分。这份材料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揭示出两条鲜为人知的内幕,解开了这个谜团。

(8)9月8日,林立衡就把林彪等人计划外逃的事情告诉了林彪卫士长李文普,李文普立即通过当时的中央警卫团长张耀祠,将这一消息密报给了周恩来。9月12日晚9点多,林立衡再次告知李文普,林彪等人即将动身,李文普打电话给张耀祠,张则将电话转交给周恩来。周转告林立衡说,不要阻止林彪的行动;必要时也可与林彪同行;同时告知了她最为重要的一个信息:“请放心,飞机里有我们的人”。
(9)任何情况下,规定三叉戟飞机必须由三名驾驶员同时操控,以确保飞行安全。然而913那一天,专机机长潘景寅刻意没有通知另外两名驾驶员,而由他自己一人独自驾机起飞,直至坠毁。

图3:林彪专机坠毁现场

接续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山海关军用机场对三叉戟的异动未予阻拦,潘景寅与林彪及其家人、随从得以成功起飞,后来又在蒙古北部荒漠中的一个适当地点坠毁,若提早坠毁在国境内则不好构成投敌叛国罪名,若继续前飞则会因为距离伊尔库茨克航程太短而来不及坠毁。如此一来,人们不能不相信,在事件发生之前几天,存在着一个精心而残忍的布局;不能不相信,周恩来说的“请放心,飞机里有我们的人”,指的就是那位驾驶员潘景寅;不能不相信,潘景寅奉周之令,做了一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飞行,演绎了一个当代版的荆轲故事。

余汝信的视频,不仅还原了913前后林彪踏上死亡之路的真实过程,而且用充分的理据,回答了多年来存在于学界和民间的其它各种疑问。篇幅所限,这里不能一一例举,但我愿用自己读书笔记中的文字,对其中几个疑问做个简略回答,以飨读者:

(1)是中国或苏联发射导弹将256号飞机击落的吗?
回答:不是的。中国和苏联都没有发射导弹,飞机是正常飞行,驾驶员是主动坠机的。

(2)据说坠毁前,机舱内发生了枪战,驾驶员潘景寅身中数弹,才导致机毁人亡?
回答:现场勘验,可知当时机舱中共有九人,除两人(后证明是林彪和叶群)没有携带手枪外,其余七人所配手枪全都在枪套之中,没有使用,机舱中无人开枪。

(3)又据说坠毁前,林彪已经中弹身亡了?
回答:不是的,如前所述,机舱内没有发生枪战。机舱内九人全都是因飞机坠毁而死亡。

(4)林彪不是自愿出逃,而是被夫人叶群和儿子林立果裹挟而出逃的吗?。
回答:林彪是自愿出逃的,没有被任何人强迫。整个出逃计划都是林彪、叶群、林立果三人反复商讨,共同决定的。

(5)林彪出逃是毛、周预先设计的政治圈套吗?。
回答:1971年8月,毛泽东视察南方,发表了一系列倒林言论,等于宣告了林彪政治生命的死刑。林彪不愿意落得象刘少奇、彭德怀一样的悲惨下场,他的被迫出逃,确实是被毛逼出来的,但不算是毛、周事先设计好的圈套。

(6)温都尔汗坠机是毛、周的谋杀行动吗?
回答:是的,是周恩来安排林彪专机驾驶员潘景寅自杀飞行,导致机毁人亡。然后再编造飞机燃料用尽、迫降失败的谎言以遮盖丑行。

图4:文革前的林彪一家,左起:女儿林立衡,夫人叶群,林彪,儿子林立果

如果读者还听闻过哪些其他传言的话,请给我发电邮,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分析讨论。

非常感谢读者阅读我的笔记,不过到此为止,可能还会有读者对余汝信的研究结论表示怀疑,这很正常,怀疑通常是独立思维的先决条件,值得提倡。我的这篇文字不是历史学研究,仅仅是读书笔记而已,很愿意和对913事件感兴趣的读者进行讨论,尤其强力建议各位,去仔细观看余汝信先生的视频,相信一定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这些六份视频目前都被我下载并保存在我个人的电脑硬盘里,高达3.6GB,感兴趣的朋友请给我发电邮:“wahaha_us@yahoo.com”索要,我可以使用云存储器的方法把这全部六份视频发送给你。本文之所述均来自于余汝信先生的视频,来自于他历时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我也籍此机会对他的杰出的科学研究成果,表示深深的佩服与敬意。
(张又普初稿于2022年3月4日)

本文附有4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网友反馈:
本文公开发表以后,收到了许多网友反馈,下面选择几个重要的反馈,给予回答。所有对余汝信的研究表示怀疑的人,建议自己去观看余汝信的视频,看完之后,你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的。
反馈1:黑匣子黑匣子黑匣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有黑匣子数据佐证,对飞机失事得出的“结论”都是主观臆测。
回答:第一代黑匣子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第二代黑匣子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三代黑匣子,也就是现代黑匣子则出现于1990年代。林彪乘坐的三叉戟飞机是1960年代英国人生产的,那时的黑匣子技术落后,没有国际统一标准,只有生产厂商英国德·哈维兰公司才能解读自己的黑匣子。林彪乘坐的256号飞机是1970年中国从巴基斯坦买来的二手货,当时的中国并不重视该机是否安装有黑匣子,也没有检查过黑匣子是否存在或是否工作,飞机坠毁后,蒙古和苏联专家从未提到过黑匣子之事。不确切的事情不予讨论,确切的事情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从来没有收到过256号飞机的黑匣子,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解读过256号飞机的黑匣子,如果256号飞机安装有的话。科学技术发展很快,黑匣子是现代的技术,与50年前相比,不是一个时代。

反馈2:既然出逃计划是林彪亲自和叶群林立果反复商量出来的,那么请问,他们的出逃目的地是哪里?是广州吗,还是苏联?
回答:出逃计划是由叶群首先提出来的,林彪犹豫,林立果反对。林立果不甘心失败,主张先刺杀毛泽东,得到了林彪的批准。林立果于9月8日从北戴河返回北京,策划于9月11日在上海附近暗杀毛,然而不慎走漏消息,毛没有在上海停留,直接返回北京丰台。刺杀失败,如果再不出逃,全家人必死无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9月12日深夜,林彪一家仓皇出逃,目的地直指苏联的伊尔库茨克。256号飞机从山海关起飞,一条直线飞往伊尔库茨克,途径蒙古温都尔汗上空时,专机驾驶员潘景寅自杀坠机,机上9人全数死亡。

本文附有四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回到“九一三”現場:
第1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82qfWk1yU
第2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_39Ck7VlSc&t=56s
第3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VYzY0duqU&t=2676s
第4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SnlwzEeeE
第5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ao-fYcXBo
第6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b0j2f0_NQ

资料链接:
林彪: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126778/126780/7490123.html
余汝信: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封面專題/2021-37/1631158060694/余汝信小檔案
三叉戟飞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三叉戟客机/6915566?fromtitle=三叉戟飞机&fromid=3393052&fr=aladdin
温都尔汗:https://baike.baidu.com/item/温都尔汗/1685883?fr=aladdin
伊尔库茨克:https://baike.baidu.com/item/伊尔库茨克/5854020?fr=aladdin
潘景寅:https://baike.baidu.com/item/潘景寅
林立衡: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立衡/8741342?fr=aladdin
李文普: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05/0515_2664_541352.shtml
张耀祠: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耀祠/2433731?fr=aladdin
荆轲:https://baike.baidu.com/item/荆轲/5786?fr=aladdin
叶群:https://baike.baidu.com/item/叶群/458789?fr=aladdin
林立果: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立果/8297304?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我周围的高干子弟

我周围的高干子弟

“高干子弟”这个词,现在不常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红二代”、“官二代”一类的时尚词汇。但是在文革时期,这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闻之色变的称谓,指的是文革以前在中共体制中位居十三级以上的党政干部的子女,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就是以他们为主体的。

我五十年代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少年时所接触过的人里,很少有高干子弟的身影,只是经常能听到社会上对高干子弟的许多负面传言,他们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文革灾难结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我遇到过的高干子弟逐渐多了起来,发现其实这些人也都是普通的一群人,也是千人千面、良莠不齐,不可一概而论。由于父母的高干地位,他们自幼便有一种傲视平民的优越感,从而导致了他们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特点。然而这些高干子弟们成年后进入社会,也不得不与平民子弟一样,接受大浪淘沙般的社会选择,服从优胜劣败的自然规律。这里,我想选择其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四个人,与大家聊一聊。为尊重隐私,文中人物皆隐去真名,对事不对人,务请看官理解。

人物1:S工友
1973年4月至1978年3月,我在某省汽车运输队保修厂里工作,是一位基层的工人。S与我一起工作,是我的工友之一。我们厂数百员工当中,只有他一人是高干子弟,也是我结识过的第一位高干子弟,他父亲是某军医大学某部门的政委,1965年取消军衔制之前,就已经是少校或中校级别了。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个级别好像并不算太高,但那个时期,却已经算是十足的高干了。S工友为自己的父亲而极感自豪,开口闭口都是:“我父亲当年闹革命的时候”如何如何。在我们工厂里,虽然S工友的地位与我们相同,都是最基层的二级工人,但与他交谈时,他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气势。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是我们工厂唯一的投考并被录取的人。在我离开工厂之前,S工友忽然失去了那往常的高傲,第一次用恭谦的口吻与我说话,以至于我一时间很不适应。S工友对于我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自学,表示了尊重和敬佩,叹息自己以往坐吃父辈老本,目空一切,玩世不恭,以至于今日痛失上大学的机会。他说,他在父亲的教诲之下,现在明白了,人生当中唯一可靠的“老本”,绝非父母的官位,而是自己个人的努力。S工友后来开始从电视上学习初中的课程,刻苦钻研技术,提升业务能力,并且最终争取到了上学深造的机会。那时留在厂里的青年工人,大多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同龄人,平均文化水平是小学毕业,对于国家恢复高考之类的事情,不是妄自菲薄,便是望洋兴叹,只有S工友一人产生了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想法并且付诸实施。由此我也相信,在高干子弟这个群体中,S工友一定不会只是个别现象。

人物2:杨班长
我上小学时看过一本书“王若飞在狱中”,作者之一是杨植霖,记得那时他的职务是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兼任青海省委第一书记。对我来说,杨植霖是一位远在天边的大人物。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我在西北大学计算机系上学,很意外地发现,我们班的班长就是杨植霖的儿子。杨班长年长我几岁,多才多艺,待人谦和、热情,做事稳健、成熟,很有当领导的才华,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了四年。众望所归,杨班长是班里自然形成的领导。他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与人稍微打几次交道就能知道对方的兴趣爱好和优点缺点,分配工作时总能让人感到恰如其分,高兴愉悦。以我自己为例,他发现我是一个“书呆子”,于是,班里各种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就都安排我来做,我很愿意干,而且总能把工作干得很有起色。杨班长的出现,改变了我以往对高干子弟的偏见,高干子弟们的家庭环境影响,往往使得他们很早就具备了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具备了成为未来栋梁之材的潜能。

大学毕业时,或许是高干子弟的缘故,他直接进入了某部门去搞行政工作,我觉得很合适,他有当领导的才华,有高干家庭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背景,还有计算机科学的大学文凭,今后定会是如鱼得水,扶摇直上,甚至日后他如果当上国务院副总理,我都不会感到意外。不过现实非常残酷,党内竞争激烈,他后来好像也不顺利。仕途沉浮,变幻莫测,前几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对他的介绍,他在党内的地位仍然不高,与父亲的显赫官位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人物3:Y同学
Y同学比我小几岁,自幼生长在北京高干大院里,尽享优渥物质生活,从小就在最好的学校上学,但却学习成绩平平。1977年恢复高考,Y同学努力奋斗了两年,均名落孙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高干子弟的特权上了。Y同学的父亲早年间是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Y父回国参加抗日,此后在共产党内一路升迁,官至国务院某部副部长。1979年,一位新加坡富商打算承包中国政府的一项大型工程,中国政府就派遣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商谈,Y父就是代表团的团长。这位富商很精明,事先在马来西亚找到了一位Y父当年的中学同学,拉其入伙。谈判开始后,Y父意外地发现对方团队中的这位自己当年的好朋友,这使得商业谈判不仅友好、和谐、顺利成功,而且还增添了一分私人情谊。1980年,Y父的马来西亚朋友,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出钱、出力,把Y同学送到了美国去留学。

Y同学到美国后,眼界大开,生活大变,他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努力学习英语,准备圆自己未能在中国实现的大学梦。数年之后,Y同学果然如愿毕业于美国某大学的计算机系,并在美国一家大公司的计算机部门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公司里,他倍受重用,待遇丰厚,使全家人都过上了殷实稳定的美满生活。

1989年春夏之际,中国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民主运动,当时在美国的留学生们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声援北京学生;即使一些平日受大使馆掌控的学生会的首领们,也都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既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唯有Y同学与众不同,表现特殊。由于某些机缘,Y同学一家人多年以来就是中国驻美国的某领事馆里的常客,常常可以从总领事那里获得一些特殊关照和内部情报。流血镇压发生后,Y同学频繁出没于各个场合,反复宣扬,坚决支持军队出动坦克车和机关枪镇压学生。当时我人还在日本,从在美的留学生同学的来信中得知,Y同学的理念是,这些学生竟然敢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当然是“罪该应得,死有余辜”。对民主运动仇视到如此这般的地步,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结识的人士中,公开支持血腥镇压的人,只有Y同学一人,也不知是否与他的高干子弟身份及特殊留学背景有关。

人物4:王同学
王同学是我的邻居,比我小几岁,自幼生长在北京高干大院里。我们在一起聊天时常常爱聊一些自己的童年趣事,他对我说,他童年时常常与父母亲去一间特殊商店购物,商店不大,顾客不多,一般老百姓禁止入内,外面没有的商品,里面应有尽有,商店里也常见有李先念、邓小平、陈毅等显赫人物的出入,王同学常常与这些人的子女们在一起玩耍,回忆起来津津有味。如此童年趣事,使我大出意外,不由自主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叫什么名字?级别这么高,竟然能随意进入副总理级别的特供商店!

1989年,王同学在美国D市上学,他思维独立,并见解深刻,为人谦和,且有领导才华,是华人学生圈内自然形成的领导。1989年春末,他多次组织中国留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民主运动,并从D市市民手中筹措了大批捐款。1989年5月,王同学身带重金,只身一人返回北京,他安排广场附近的饭店老板们,每天运送大批食品到广场,让学生们免费取用,所有费用都由他一人支付。镇压之后,王同学被关押进秦城监狱,他母亲惊闻此讯,来到邓小平家中大发脾气,邓小平只得下令释放,让王同学出狱回家,并返回美国,继续自己的学业。王同学毕业后则就业、移民、娶妻、生子、入美国籍,买房子、过日子,后来成了我的邻居。在我结识的高干子女中,王同学的父辈是级别最高的一位。不过,他的父母虽然身居高位,还得到过邓小平的帮助,但作为高干子弟的他自己,却是一位信奉普世价值,崇仰自由民主的人士,是一位反对共产主义专制的人士,深得来自华人圈的广泛赞誉。他常常就中国的社会政治问题发表精辟论述,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眼界大开。
(张又普初稿于2022年2月15日)

本文附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参考资料
王若飞在狱中: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若飞在狱中/16395331?fr=aladdin
杨植霖:https://baike.baidu.com/item/杨植霖/2064179
西北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北大学/17821?fr=aladdin
马来西亚:https://baike.baidu.com/item/马来西亚/202243?fr=aladdin
新加坡:https://baike.baidu.com/item/新加坡/145065?fr=aladdin
李先念: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先念/115208?fr=aladdin
邓小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邓小平/116181?fr=aladdin
陈毅: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毅/22586?fr=aladdin
秦城监狱:https://baike.baidu.com/item/秦城监狱/1746876?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出国谋生的女青年(2)

出国谋生的女青年(2)

2022年1月4日,国内网站发表了我的文章《出国谋生的女青年》之后,我感到意犹未尽。上世纪80/90年代我在海外留学时期,也是中国尚未脱离贫困的时期,人均收入仅相当于日本的1%。那时的中国人,很多人都想出国发展、谋生,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式各样的出国方法派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奋斗史,有着不同的故事开端,有着不同的故事结局。上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三位女青年的故事,今天再介绍另外三位,都是几十年期间先后发生在我周围的真实故事,写在这里算是个续集吧。

案例4:Y女士

Y女士出生于1953年,1966年小学刚毕业,便不幸赶上文化大革命,全国的学校瘫痪,Y女士从此失学。除了个别例外者,那一年前后出生的同龄人,文化程度几乎都是小学水平。Y女士的弟弟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McGill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Y弟到达加拿大不久,就把自己的夫人接来,两人一起攻读学位。他们幼龄的女儿就托付给国内的姐姐Y女士照管。1989年Y弟夫妇毕业并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就安排姐姐把孩子送来加拿大。是年年底,Y女士抵达蒙特利尔,本打算送完孩子后小住数月就回国,然而没想到遭遇了一件加中关系史上的大事:加拿大政府宣布为所有当时在加拿大的中国暂居人士提供永久居留权。这个消息立刻如同闪电一般地传遍了整个华人圈,大家奔走相告,那时,在加拿大的这些华人几乎全都用最快的速度申请了居留权。

Y女士意外地获得了居留权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长期谋生。她不懂英语,不懂法语,文化水平低,就在一家工厂找到了一份流水线的工作,非常辛苦,工资也很低。不过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社会安定,贫富差距小,低工资也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只要勤劳肯干,即可衣食无忧。若干年之后,Y女士有了一定的经济积蓄,就把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接来团聚。Y丈夫来后表示要与夫人一起打工,共同持家,然而却被Y女士劝阻,因为Y丈夫虽有中国大学毕业的文凭,但是文科专业很难在加拿大找到对口的工作。为了全家人的长远利益,Y女士动员自己的丈夫去McGill大学计算机系上学,自己则继续辛苦劳作,打工持家。1997年,Y丈夫第二次大学毕业,在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家庭收入成倍增长,终于苦尽甜来。

此后,Y女士辞掉了工作,开始求医问药。多年的辛苦劳作过分透支了体力,严重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维持家庭收入,有病不舒服,既不敢请假,也不愿与亲友诉说。经过许多医生的反复检查之后,最终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作为熟识的的朋友,听闻此讯,我甚为震惊,立刻打开手中的“家庭医生大全”查索,在介绍了这种疾病后,书中指出,病人大多都在三至六个月左右去世,治愈的概率基本为零。加拿大是医学非常先进的国家,然而却也对这种疾病束手无策。1998年,经过半年多的苦苦挣扎之后,Y女士永远离开了人世,追逐多年的幸福生活似乎只与她打了个照面,便擦肩而过,一去不返了。在她的追悼会上,亲人们个个泪如泉涌,Y丈夫更是哭得痛彻心脾,倒地不支。我们一班朋友也肃立一旁,怀着崇敬而悲伤的心情,默默地为Y女士送行,祝愿她在去天堂途中一路走好。

案例5:T女士

T女士是文革后第一批医学院大学生,专攻口腔科。大学毕业后在国内某大医院就任牙医,然后与另一位牙医结婚生子,生活殷实而安定。不过,T女士是个永远积极向上的人,她不满足于眼前这种平静的生活,立志要出国闯天下。1989年,T女士考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部,给一位口腔科教授当博士后学生。学生身份收入微薄,T女士虽有高超的牙医技能,但没有加拿大的牙医执照,无法独立行医,只能搞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收入就比牙医少多了。但是T女士聪明能干,勤奋努力,很多年之后,她熟练地掌握了法语,并用法语考取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牙医执照。

考取了牙医执照之后,T女士就自己开了一家诊所,相当于一家初创公司。开始时知名度很低,病人不多,经营困难,入不敷出。不过,凭借着她高超的牙医技能、人见人爱的亲和力,再加上熟练的法语,使她逐渐打开了市场,好评如潮,病人越来越多,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添加人手了。T女士雇佣的第一位员工就是她自己的丈夫。T丈夫在中国行医十多年,中国人多,病人多,病况多,以致T丈夫的牙医实践经验极为丰富,来到加拿大之后,他虽身份是医生助理,实际上就是诊所最主要的牙医。由于T丈夫没有加拿大的牙医执照,从法律上来说,整个牙医诊所都归属于T女士一个人,亦即所有医疗责任都要由T女士一人名下承担。经过很多年的打拼之后,T女士开设的夫妻牙医诊所,终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一家人即拥有了骄人的事业,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案例6:S女士

S女士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算是我的老乡。1990年代初期,S女士夫妇来到美国留学深造,数年后双双获得学位,找到了体面的工作,在芝加哥买了房子,一家三口过着殷实稳定的生活。1998年我移居到芝加哥,在一次华人的聚会中结识了S女士夫妇,老乡的身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那时,S女士曾对我讲述过她自己的奋斗经历:她上大学时学的是化学专业,到美国后改学电脑,然后在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的电脑部门找到了一份电脑程序员的工作,由于是电脑行业的半路起家,数学基础不够扎实,技术上常常感到有些吃力。交谈中我感到她的性格比较悲观。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2,749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此后,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受到了惨重的打击,股票暴跌,被迫大规模裁员。2001年底,S女士被公司解雇。电脑行业是上世纪后半叶才出现的新兴行业,发展迅猛,波涛汹涌,起伏不定,这个行业的人几乎人人都是经常更换工作,以顺应环境的剧烈变化。对于美国人来说,换工作是家常便饭,没什么了不起。然而中国人就不一样了,多年来,中国人一直都习惯于终生雇佣制,对性格悲观者而言,失业和绝路往往是同一个概念。

2002年1月24日是春节,芝加哥地区的部分华人在一起聚会。S女士专门来到我跟前,对我讲述了她被解雇的事情,她正在找工作,进展不顺利,前不久有一个工作面试,对方问了她一个技术问题,她没答出来,因而被拒。她利用聚会的机会,想请我给她讲一讲这个问题。不顾周围欢度春节的歌舞噪声,我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给她讲述了相关的数学原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还当场动笔给她写了一小段程序,供她以后参考。不过,在当时一派祥和的气氛中,我没有察觉到她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更未料想三个星期之后会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S女士被公司解雇后,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她丈夫感觉到她有点不太正常,就带她去看了医生,医生诊断说她患上了精神忧郁症,给她开了药,并做了保健叮嘱。不过,S女士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有病,没有听从医嘱,也没有按时吃药。出事的那一天美国全国的天气都很好,S女士驱车来到公司的停车场,地点就在芝加哥国际机场旁边,她走进机场候机大楼,乘飞机来到西部重镇旧金山,再乘出租车来到了著名的金门大桥。那时,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在上班上学,家里没人,她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留下录音,告诉丈夫,家里的重要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然后,把自己的手机、身份证、钱包等随身物品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留在桥面上,自己则跨到护栏的外面,在对世界做了最后十几分钟留恋的张望之后,她拒绝了护桥人员的再三劝阻,纵身一跃,坠入海中,年仅41岁。

她的前雇主United Airlines支付了她此后所有的善后费用,为她举办了高规格的葬礼,出席葬礼的人,除了家人外,还有公司的部分领导人,S女士的前同事,公司里所有的华裔员工,再加上芝加哥地区的华裔朋友们。上百人聚集在一起为她祈祷,慰藉着她的在天之灵。
(张又普初稿于2022年2月1日)

本文附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出国谋生的女青年:
海外版: http://hx.cnd.org/?p=204705
国内版:https://mp.weixin.qq.com/s/k2GupFCLhv5oPTWd0f3yJw
蒙特利尔市: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特利尔/80820?fr=aladdin
McGill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麦吉尔大学/1503311
胰腺癌:https://baike.baidu.com/item/胰腺癌/1001?fr=aladdin
蒙特利尔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特利尔大学/6663922?fr=aladdin
United Airlines:https://baike.baidu.com/item/美国联合航空公司/11184480?fromtitle=United%20Airlines&fromid=23402573&fr=aladdin
911事件:https://baike.baidu.com/item/9·11事件/5536910?fromtitle=911事件&fromid=919467&fr=aladdin
金门大桥:https://baike.baidu.com/item/金门大桥/643?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从岳飞和林彪谈起

从岳飞和林彪谈起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南宋初年宋康王赵构麾下的军事重臣,统帅大军与北方的金国作战长达十多年,虽然能征惯战,无奈败多胜少。1142年1月27日被南宋宰相秦桧处以极刑。1162年6月,宋孝宗趙眘即位,7月下诏为岳飞平反。此后上千年的时间里,岳飞成了民族英雄,而处死他的秦桧则成了奸臣。

图1:岳飞画像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徽宗、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上,成了金国的俘虏,北宋灭亡。其后,徽宗之子康王赵构南下称帝,是为宋高宗,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为了维护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赵构高喊北伐口号,要打倒北方金国,救回自己的父亲与兄长。然而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弱小的南宋打不过强大的金国,他想与金国构和,过自己的平安小日子,巴不得自己的父亲与兄长永远都在金国当俘虏,不要回来,这样一来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岳飞乃是一介武夫,无法理解皇帝的这种口是心非的复杂的心理,仍是一心一意率领军队与金国作战,要一雪靖康之耻,救回两位皇帝,这当然会引起当今皇帝赵构的口头嘉奖和心中不满。岳飞身为前线指挥官,军权极大,使军队出现了“岳家军”的别号。这种事传到皇帝的耳中,导致龙颜大怒。军权是皇帝最为重视的权利,岳飞犯了大忌。皇帝赵构一方面要表彰岳飞的战功,一方面又想杀死岳飞,有人能理解他的复杂心情吗?有!这个人就是工于心计的宰相秦桧。1142年1月27日,秦桧巧设圈套,将岳飞杀死在风波亭,解除了皇帝的心头大患。1162年6月,赵构的儿子宋孝宗趙眘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他龙椅坐稳后,随即出手废除前朝的决定,宣布为岳飞平反。前皇帝赵构依然是吾皇圣明、龙恩浩荡,而宰相秦桧则成了皇帝的替罪羊。

转眼间八百多年过去了,但历史似乎总是循环往复,不断地重演着旧的故事。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毛泽东的军事重臣,为毛打天下立过汗马功劳,1959年出任国防部长,1966年被毛提拔为副统帅、接班人。毛提拔林,仅仅是想利用他对军队的影响力,借其手支持文革,发动自我军事政变,打倒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二把手刘少奇,根本就没打算真的让林彪当接班人,毛心中的接班人其实是妻子江青和侄子毛远新。林彪乃是一介武夫,无法理解毛的这种口是心非的复杂心理,他不懂政治权谋之术,却又自以为是地参与玩弄政治游戏,悲剧是必然的。1969年,林彪竟然有意或无意地抛出了个“林副主席一号战令”,触碰了毛的军权。军权是历届皇帝最为重视的权利,林彪犯了大忌,导致龙颜大怒。毛一方面要利用林彪的征战功勋,一方面又要置林彪于死地,有人能理解他的复杂心情吗?有!这个人就是工于心计的当朝宰相、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71年9月13日,周恩来因势利导,巧设机关,导致林彪全家机毁人亡,客死他乡,为毛除去了心头大患。林彪折戟沉沙,至今都被作奸臣处理,人称阴谋家、野心家,不知何时才有平反之日。

图2:身着55式元帅大礼服的林彪

岳飞和林彪都是优秀的职业军人,在前方浴血奋战、战功无数。然而,他们都没有死在沙场之上,却都因为欠缺政治头脑而惨死在阴险狡诈的皇宫权斗之中。历史为什么这么相似?因为几千年来除了频繁的改朝换代之外,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无本质变化,秦始皇奠定的帝王制度代代相传,亘古如斯,宫廷内血腥而又残酷的权谋战争绵延不绝,无休无止。

自古至今,岂止岳飞、林彪之辈,文臣武将们个个都知道宫廷权斗的血腥与残酷,那为什么还要挺而走险、趋之若鹜呢?利益使然!虽然伴君如伴虎,但风险愈大,回报愈大。一旦有机会当上权贵,伴君左右,手中的权力就可以变为巨大的利益,名誉、地位、金钱、美女,应有尽有。那么,在灭顶之灾到来之前,有没有人不甘为虎所食而拼死一搏呢?当然也有!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即是一例。1971年,在大难将临之际,林立果绝地求生,做了暗杀毛泽东的布局。当时他心里很清楚,也很害怕:如果暗杀不成功,自己必死无疑。暗杀最终失败了,林立果也最终玩完了,回顾他生前曾对自己的亲信们流露过的意思,很值得玩味,他曾表示,希望中国能像美国一样实行民主制度,政治反对者即使失败了,仍然可以继续参选,几年后再来竞争一次。然而中国却是“胜者王侯败者贼”,宫廷权利战争腥风血雨,你死我活,虽知暗杀手段实为下策,但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所致。

图3:林彪一家,右为林立果,时间约为文革前

又是一个50年过去了,今天仍在宫廷权斗中相互厮杀的文臣武将们是否有一点“与时俱进”了呢?他们有没有发明出一些更好更安全的方法,既要获得权贵的利益,又能规避风险、保全性命呢?这些人当然有所发明创造:首先,自己要留在体制内,继续捞取油水,同时,安排自己的子女和家人移居美国或其他国家,把自己在国内捞取的财富转移到海外的子孙后代手中,并让他们加入美国国籍或其他国家的国籍,万一自己东窗事发,在国内失势,立马开溜国外,从此便可“天高任鸟飞”了。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薄熙来、薄瓜瓜父子。薄熙来虽然官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高位,然而残酷复杂的宫廷战争变幻莫测,一个不慎就在权力战争中败下阵来,转瞬之间就成了阶下囚。好在他“高瞻远瞩”,远在儿子薄瓜瓜很小的时候,他就把薄瓜瓜送往英国和美国读书,让他加入美国国籍,成为一名拥有人权的、自食其力的美国公民,永生不当中国人,永远置身于中国血腥的宫廷战争之外。至于官场上其他的大大小小的薄熙来们,他们的家属子弟匿身于美国者,更是多得难以计数了。

图4:薄熙来一家,左起:薄谷开来,薄熙来,薄瓜瓜
(张又普初稿于2022年1月18日)

本文附有4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岳飞:https://baike.baidu.com/item/岳飞/127844?fr=aladdin
赵构:https://baike.baidu.com/item/赵构/618917?fr=aladdin
秦桧:https://baike.baidu.com/item/秦桧/79196?fr=aladdin
趙眘:https://baike.baidu.com/item/赵昚/2669809?fromtitle=赵眘&fromid=8194444&fr=aladdin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刘少奇: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少奇/115115?fr=aladdin
江青:https://baike.baidu.com/item/江青/30425?fr=aladdin
毛远新:https://baike.baidu.com/item/毛远新/9335710?fr=aladdin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秦始皇:https://baike.baidu.com/item/秦始皇/6164?fr=aladdin
林立果: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立果/8297304?fr=aladdin
薄熙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薄熙来/181299?fr=aladdin
薄瓜瓜:https://baike.baidu.com/item/薄瓜瓜/682948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自古以来?

自古以来?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使德国经济迅猛发展,很快就可以平视世界列强英国和法国了。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逐渐强大,从1937年开始,德国先后向邻国奥地利、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和波兰的东普鲁士走廊提出了领土要求,理由是:这些地区的人“与德国同文同种”,“自古以来就是德国的神圣领土”。在严禁思想自由和严禁新闻自由的情况下,这些理由激发了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不知道事情真相的德国民众失去了独立思维的能力,一个个象录音机似的坚决支持希特勒的战争政策。这种理由实质上是对邻国进行侵略扩张的借口,完全无视被侵略国的主权和人权,没有任何法理基础。什么叫“同文同种”?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倒是“同文同种”,那就必须是一个国家吗?什么叫“自古以来”?请问多少年算作一“古”?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法律声称现代和古代必须一样。如果“自古以来”这种理论成立的话,中国北方的边界应该是长城,列位同意吗?

图1:二战前德国的扩张地图

面对希特勒对奥地利的领土要求,英法两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德国则挑动奥地利的内部纷争,然后兵不血刃占领了奥地利全境。此后如法炮制,又成功地再占苏台德地区。然而侵略者永远都是得寸进尺的,他们的野心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满足的。当希特勒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时,国际社会终于退让到了无法再退的地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换不来和平,只能换来战争。历史也证明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侵略者必将迎来自己的灭顶之灾!

1982年我来到日本时,历时10年的中日蜜月期已经基本结束,两国开始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发生争执。那时的日本报纸曾经评论说:二次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流血战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用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成了世界的主流;然而中国人好像仍然生活在半个世纪以前,思维方式好似三十年代年的德国一般,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好像不是现代国家。

转眼间又过了40年。这40年来中国国力大增,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力量也有了长足发展。近十来年更是自称“厉害国”,要“引领世界”了、要“平视美国”了。于是,开始战舰跨海,战机扰台,对台湾提出了“回归”要求。理由是台湾岛与中国大陆“同文同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在严禁思想自由和严禁新闻自由的情况下,这些理由激发了中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不知道事情真相的中国民众失去了独立思维的能力,一个个象录音机似的坚决支持武统台湾。这种理由无异于是一种侵略扩张的借口,无视台湾人民的主权和人权,是破坏和平、发动战争的口实,蔑视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意愿、蔑视了台湾人民的自主意愿。

图2:大陆军机扰台路线图

除了台湾之外,在钓鱼岛和南海海域争端中,“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也被高喊得震天价响,赤裸的武力胁迫取代了惯常的外交磋商,从而引发了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极大不安。不得不让人瞩目的是,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倡导下,2020年10月4日至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东京,出席了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外长会议,事实上建立了一个北太平洋军事同盟组织,其外围后援则包括有韩国、台湾、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新西兰,印太地区的这种前所未有的联合防卫,其锋芒所指,不言自明。

在当今世界上,和平发展是历史主流,任何国家,不管有多少飞机大炮可以炫耀,不管有多么冠冕堂皇的说辞,如果逆历史潮流而动,悍然向世界和平宣战,那么,正如历史已经证明了的那样,其下场必将是迎来自己的灭顶之灾。古人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真心地希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历史教训不要再重演了。
(张又普初稿于2022年1月16日)

本文附有2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希特勒:https://baike.baidu.com/item/阿道夫·希特勒/288484?fromtitle=希特勒&fromid=163228&fr=aladdin
奥地利:https://baike.baidu.com/item/奥地利/149221?fr=aladdin
苏台德地区:https://baike.baidu.com/item/苏台德地区/10643761?fr=aladdin
东普鲁士走廊:https://baike.baidu.com/item/波兰走廊/9370568?fr=aladdin
安倍晋三:https://baike.baidu.com/item/安倍晋三/1640923?fr=aladdin
蓬佩奥:https://zh.wikipedia.org/wiki/邁克·蓬佩奧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前苏联殖民地

前苏联殖民地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殖民地”这个名词,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这是个贬义词,特指欧、美、日本等列强强占他人土地,剥削和压榨当地人民的意思。那么,作为欧洲列强“后起之秀”的前苏联有没有殖民地呢?当然有,只是在那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里,中国是苏联的小弟,这话题不准人说而已。本文就想给大家介绍三个前苏联的殖民地。

案例1:柯尼斯堡
柯尼斯堡位于波罗的海的东南方,立陶宛的西边,桑比亚半岛南部,曾经是德国重要的文化中心,早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条顿骑士团北方十字军。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以及数学家希尔伯特都是出生于此地。1940年6月14日,苏联武力吞并了波罗的海三个小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打开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同时也将柯尼斯堡置于了炮口之下。1945年1月斯大林出兵占领了柯尼斯堡,宣布这块土地今后永久属于苏联,并于次年为其冠以俄语地名“加里宁格勒”。于是,在这座城中生活着的几十万德国居民一夜之间就成了苏联境内的异类。随后,苏联便开始对原住民德国人进行大规模的驱赶和强迁,这种野蛮行径持续5年之后,柯尼斯堡的德国人终于踪影全无、不复存在了,而整个城市完全被新移民俄罗斯人占领,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最终使得所有德国元素的痕迹荡然无存。1991年8月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退出苏联,加里宁格勒就成了现今俄罗斯联邦的一块飞地。

图1: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地图

案例2:海参崴
海参崴,顾名思义就是“盛产海参的洼地”之意。中国人从唐朝时代就开始了对海参崴地区的开发建设,元朝时建立城镇,命名为“永明城”,清朝时划归吉林珲春副都统管辖。1689年9月7日,中俄签署了《尼布楚条约》,规定双方以外兴安岭为界。1858年5月28日中俄签署《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1860年11月14日中俄签署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和库页岛在内共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至此,中国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变成了俄国的殖民地,中国的远东城市海参崴就变成了俄国的领土,并成了俄国的太平洋的出海口。前苏联取代了沙皇俄国后,将海参崴改成“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思是“统治东方”,并且又将其开发成太平洋的重要军港。那时,居住在海参崴的人几乎全都是中国人,是建设军港的主要劳动力,由于人力不足,苏联又从中国东北雇佣了大批劳工。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苏联同中华民国之间关系急剧恶化,就开始野蛮驱赶和屠杀海参崴的中国人,十数年之后,作为原住民中国人终于踪影全无、不复存在了,而整个城市完全被新移民俄罗斯人占领,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最终使得所有中国元素的痕迹荡然无存。

图2: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图

案例3:北方四岛
南千岛群岛(The South Kuril Islands),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的部分,总面积达五千平方公里,包括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共四个小岛,其东北边为得抚岛,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库页岛(苏联称之为萨哈林岛),原住民为阿伊努人,是日本北海道的原住民。1855年,日俄兩国签署《日俄友好条约》,瓜分了千岛群岛,两国约定以择捉岛与得撫岛之間的海峽为界,海峽以北属于俄国,海峡以南则归日本所有。1875年,日俄在当时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签署《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換条约》,日本放弃库页岛的主权予俄罗斯,以換取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自此北千岛群岛也併入日本版图。二战胜利后,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千岛群岛归属苏联,但并没有定义具体哪些岛屿属于“千岛群岛”。1945年苏联出兵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但日本认为北方四岛不是千岛群岛的一部分,得撫岛以北的岛屿才是千岛群岛,北方四岛应该属于日本,由此引发了日苏两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领土纷争,至今尚未解决。1945年苏联占领北方四岛时,岛上没有任何苏联居民,所有原住民都是日本人。苏联占领之后就开始有计划地驱逐当地的日本居民,十数年之后,北方四岛的日本原住民终于踪影全无、不复存在了,而整个四岛完全被新移民俄罗斯人占领,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最终使得所有日本元素的痕迹荡然无存。

图3:北方四岛地图

196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欧美殖民地纷纷宣告独立。这些殖民地经过数百年或数十年的殖民统治后,原住民全都健在,没有遭遇到上面三个案例中所述的种族灭绝政策,经济上有了发展,文化上有了进步,具备了争取独立的基础条件。我在加拿大和美国生活了三十余载,认识了许多来自印度的人士,他们大都很感谢英国,普遍认为因为有了英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印度才得以从一个落后的部落族群国家成长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统一国家。

英联邦里的成员国家大多是前英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独立后都与英国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这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同样,法语国家组织里的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也与法国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葡语国家共同体的成员国家以前全是葡萄牙殖民地,它们也至今相互间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

但是,与西方殖民主义者不同,前苏联殖民者是一个另类,它的那些殖民地里的原住民除了彻底消亡而外,没有别的出路。列位是否听说过“柯尼斯堡人民”要求独立或要求回归德国?列位是否听说过“海参崴人民”要求独立或要求回归中国?列位是否听说过“北方四岛人民”要求独立或要求回归日本?

前苏联在人类历史进程途中灰飞烟灭了,它的反人类罪行虽然被记录在了历史碑文之上,但是否真的能够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这实在是值得人们好好思索一下的。因为今天乌克兰被肢解,克里米亚被入侵,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前苏联殖民主义的阴魂。
(张又普初稿于2022年1月8日)

本文附有3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参考资料
柯尼斯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758374965598046&wfr=spider&for=pc
波罗的海:https://baike.baidu.com/item/波罗的海/446433?fr=aladdin
立陶宛:https://baike.baidu.com/item/立陶宛/194379?fr=aladdin
桑比亚半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桑比亚半岛/12597762?fr=aladdin
康德:https://baike.baidu.com/item/伊曼努尔·康德/2631177?fr=aladdin
霍夫曼:https://baike.baidu.com/item/霍夫曼,E.T.A./15242461?fr=aladdin
希尔伯特:https://baike.baidu.com/item/戴维·希尔伯特/7242382?fromtitle=大卫希尔伯特&fromid=10242115&fr=aladdin
爱沙尼亚:https://baike.baidu.com/item/爱沙尼亚/376795?fr=aladdin
拉脱维亚:https://baike.baidu.com/item/拉脱维亚/377018?fr=aladdin
海参崴:https://baike.baidu.com/item/符拉迪沃斯托克/1413573?fromtitle=海参崴&fromid=975159&fr=aladdin
尼布楚条约:https://baike.baidu.com/item/尼布楚条约/708444?fr=aladdin
瑷珲条约:https://baike.baidu.com/item/瑷珲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俄北京条约/2715857?fr=aladdin
库页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萨哈林岛/1323253?fromtitle=库页岛&fromid=1170035&fr=aladdin
中东路事件: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东路事件/4133467?fromtitle=1929年中东路事件&fromid=2515812&fr=aladdin
北方四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千岛群岛
日俄友好条约:https://baike.baidu.com/item/俄日友好条约/22865859?fr=aladdin
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換条约:https://www.517japan.com/viewnews-54316.html
乌克兰:https://baike.baidu.com/item/乌克兰/257879?fr=aladdin
克里米亚:https://baike.baidu.com/item/克里米亚共和国/13345297?fromtitle=克里米亚&fromid=5512284&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出国谋生的女青年

出国谋生的女青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日本留学时期,也是中国尚未脱离贫困的时期,人均收入仅相当于日本的1%。那时的中国人,很多人都想出国发展、谋生。少数权重者、钱多者、胆大者也的确采用各种手段,或合法、或非法地达到了出国目的。而对于那些平民出身的莘莘学子来说,却只有去国外大学留学读书,才是唯一可行之路。那个时候,能够考取中国或外国政府奖学金的人,或者考取国外大学奖学金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希望留学深造的学子面对的严酷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于是,为了解决国外学习生活的缺钱窘迫,留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式各样的赚钱方法派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奋斗史。然而,故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这是因为那时出国留学的女性人数实在太少了。在男女尚未真正平等的这个世界里,她们的故事不但很少,而且不时地还会被别人非难,或被别人怀疑,殊不知她们曾经付出的代价要比男性多得多。本文这里为大家介绍三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以对这几位特别女性表示我的理解和赞同。当然,这些个案故事不可以以偏概全,但我却非常希望能籍此方式表达我对那个时代所有出国留学女性的尊重和敬佩。

案例1:L姑娘。出生于1964年前后,山西人,自幼就是远近闻名的体育天才,十几岁时就进入了山西省体育队,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那时的职业运动员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退役后的生活问题。运动员这种职业,吃的是青春饭,年龄稍微大一点,拿不到世界级成绩,就会被运动界淘汰,这是避免不了的严酷现实。1982年前后,一位日本富豪来访山西省体育队,在面试了好几位女运动员之后,他选中了L姑娘,经过一番谈判,双方达成了协议。富豪返回日本后,为L姑娘申请了留学生身份,把她接到日本,在东京北郊为她租了一套舒适的公寓,安排她进入早稻田大学日语培训部学习。经过一两年左右的准备学习后,L姑娘成功地考入了早稻田大学。在这总计五六年的大学生时代里,她住在公寓里,富豪支付她的一切费用,每周与她共渡三个晚上。富豪在东京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有自己的夫人与孩子,每周也会与自己的夫人共渡四个晚上。L姑娘与富豪的夫人从未见过面,大家心知肚明,互不相扰。1985年我认识L姑娘时,她已经是大学二年的学生了。她对我说,她非常尊敬和感谢富豪,使得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待她大学毕业后,她将会按约定离开富豪,另置居所,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希望能找到如意郎君,建立自己的家庭,并且最好能入籍日本。而那之后,无论富豪是否再寻找下一位年轻女子,就不是她所关心的事了。

在八十年代的日本校园里,类似L姑娘这类的谋生方法,还是时有所闻的,对于这种行为,社会舆论众说纷纭且褒贬不一。我只想说几个事实:首先,在日本,法律未禁便是合法,成年男女生活自由,两厢情愿,有时甚至是“三厢情愿”。第二,富豪为L姑娘提供了留学深造的条件和开拓事业的可能,换取了L姑娘为自己提供的身心愉悦,双方始终互惠互利,何由贬之?我理解女权主义者反对这种社会现象,但事实毕竟与理想存在着距离,面对世界上还没有达致男女真正平等的这一无情事实,我们应给予L姑娘的是:安慰、理解、宽容和赞同。

案例2:W女士。出生于1957年前后。1993年,W女士的亲戚把她从中国临时接到美国家中,安排她进入某大学的研究室打工挣钱,并准备硕士课程的入学考试。而W女士的丈夫未曾同行,带着8岁的女儿留在了国内。不久,有了一点工作收入之后,W女士随即就自己租了房子,搬出去住。她白天上学,学习英语,准备考研究生,晚上打工挣钱,交学费,交房租,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在那压力巨大却孤立无援的日子里,经常发生超出承受能力的痛苦。这时,同在研究室工作的一位白人青年很同情她,经常在各个方面支持她、帮助她,使得她在重压之下能够豁然开朗。久而久之,两人便同居在了一起。此后,W女士就对国内的丈夫提出协议离婚,经谈判后,W女士一次性支付了两万美元作为补偿费用,得以结束了婚姻。对于1994年的中国人来说,两万美元大约相当于一个人十几年的工资。后来W女士与白人男友结婚后,不仅学术事业上如期取得成功,而且又生了一个混血儿子,十分惹人喜爱。2002年,W女士在国内的女儿17岁了,她就把自己的女儿接到美国来,让女儿在美国上大学,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类似于W女士这样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少,她们的共同点是,出国时年龄偏大,已经有了丈夫和孩子。这些人中有一些在出国数年后,便与国内的丈夫离婚,并与当地的外国人结婚。这种现象在人们议论里存在,我认为她们不应受到指责,据我所知,她们绝大多数的初始原因皆是经济窘迫、生活压力巨大,国内丈夫或无力、或无心施以援手使然。人类社会现在并没有对男性和女性提供完全平等的生存机会,女性若想独立发展自己的事业,所承受的压力、所付出的代价、所遭遇的痛苦肯定要多于男性,事业型女子在工作与家庭两方面做出痛苦取舍,大都是迫不得已的,应该得到舆论的理解与宽容。W女士的决定,完全是她个人权利范围内的事情,我不仅认为无可指责,而且赞赏她的果断和勇气。W女士的前夫无论是无力、还是无心与妻子在事业上相扶持、共进退,那么,接受现实,知难而退,及时了断尴尬的生活局面,也是一个颇有自知之明的智慧举措。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自己站稳脚跟后,把国内的丈夫和孩子接出来一起生活,对于这些案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那个年代出国谋生的平民女性,类似于W女士和案例1的L姑娘那样的故事其实是很常见的。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经过各自不同的奋斗模式,最后都以事业有获、家庭幸福的结果而殊路同归。对于她们的奋斗过程和成功结果,我是很赞赏的,也很自然地抵制了少数人对她们的非议。当然成功女性的奋斗过程不仅局限于一两种模式。下面案例3就是另一位经历了更为艰苦过程的女性,也是我在海外生活四十年里最感佩服的成功女性。

案例3:Z姑娘。1989年8月,Z姑娘大学刚刚毕业不久,她的姐姐把她从中国接到日本,送她进入日语学校学习日语,安排她进入一家工厂打工。流水线工作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能力,而且如果上夜班,工资会高出许多,有利于进入大学读研修生的计划。研修生是日本大学的一种特殊学生,有大学毕业文凭的人,不经考试就可以直接入校,学费比硕士课程便宜,可以听取大学生和硕士生的课程,但不算学分,不授予任何学位。这一两年通常都是学生用来考取硕士的准备时间。三个月后,姐姐一家离开日本,举家移居加拿大,在日本留下了Z姑娘孤身一人。她必须自己支付自己的一切费用,白天必须努力学习,晚上必须要去工厂打工,如果一两年之内考不进硕士课程的话,就会失去学生签证,无法在日本逗留。孤军作战、没有退路,这种巨大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艰苦生活,若非身历其境,是难以想象的。在日本读高学位的日本人和中国留学生中,几乎全都是男性,Z姑娘聪明伶俐,学习优异,吃苦耐劳,年轻漂亮,单身未婚,当然成为众人追求的目标。在当时的日本,女孩子找对象的重要标准就是“たより”,汉语的意思是“依存”。类似于Z姑娘这样的女孩子,若干年之后几乎全都与日本人或中国留学生结婚,两人共同奋斗,共同创建家庭的未来。但Z姑娘是一个例外,她对自己的前程安排早已成竹在胸,对众多的追求者视而不见,全无应酬。

Z姑娘在北京上大学时,有一位同班男同学与她结成了初恋情人。Z姑娘在日本持续这种白天上学晚上打工的艰苦日子达数年之久,待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就返回国内,与男友结婚,并将其接到日本来,送他进入日语学校学习日语,送他进入研修生课程,让他准备考研。这位新婚丈夫也很努力,经过几年的攻读之后,最终成功地获得了日本的硕士学位,并在日本找到了一份工作。小家庭终于安稳了下来。算计起来,Z姑娘为此奋斗了八年之久,她在那样严峻的生活环境下,单枪匹马,披荆斩棘,先是为自己、继而为男友连续开拓出了道路,一个人书写了两个人的故事,最终获得了在学术事业上和家庭生活上的双丰收。在那个年代,这种双丰收的故事虽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实在是稀缺珍闻啊!
(张又普初稿于2021年12月18日)

本文附有1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早稻田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早稻田大学/807572?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2条评论

招聘间谍

招聘间谍

报纸近载,美国Pfizer辉瑞公司的一位华裔工程师被捕,罪名是盗窃公司机密。近年来,中国间谍被抓的报道此起彼伏,好像都不能算是新闻了。我在北美生活、工作三十余载,在华人界结识过许多不同的人物,仔细回顾一下,其中竟然有六个人都曾遇到过来自中国的间谍招募,但只有一人最终接受了任务,成为一名间谍。我曾于事后从他们那里得知了一些简单情况,在陆续征得了同意之后,这里用文字介绍一下,希望起到一定的启发功效,至少,也可以作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案例1:Zh博士。出生于中国大陆,1949年随父母移居台湾,成年后赴美学习,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专攻航空动力学。博士毕业后参与了美国空军战斗机和导弹的研发设计工作。上世纪70和80年代,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不多,Zh博士是其中掌握美国军事机密最多的人。那时,中国政府曾分别邀请杨振宁和Zh博士两人回国参观访问,称道:“中国这些年来变化很大,回来看看吧,顺便在祖国各地观光游览一下”。这种邀请打动了Zh博士的心,他就依例向CI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美国中央情报局)汇报并申请假期,希冀去中国一游。CIA忠告他说,他一回到中国,必定会受到中国政府的热情款待,并会受到各式各样明里暗里的贿赂,还很有可能会“自然地”结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作为年轻力壮的男人,一般很难抵挡住美女诱惑,一旦对方拿住什么证据把柄,恐怕一切就身不由己了。Zh博士则称自己可以携夫人一同前往,并与夫人形影不离。然而CIA接着指出:中国情报机构也必定会派出许多航空学专家接近他,引导他进入专业技术话题,甚至会导演出一席看来认知肤浅的讨论,诱导他说“yes”或“no”。这时即使默不作答,面部也会不自主地出现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这些面部表情都会被送交给高级的心理学专家处理,从而分析出美国的军事机密。这种顶尖技术最为中国情报机关所擅长,此前已有先例可鉴。听了CIA的劝阻,Zh博士暗自吃惊不小,并在后来谢绝了中国方面的反复邀请。从那时起,Zh博士至今都未曾踏足中国大陆。

图1:用美人计招募间谍,屡试不爽

杨振宁是诺贝尔奖金获奖者,科学贡献巨大,但却没有军事价值。当时杨振宁爽快地接受了邀请,并在后来多次地访问中国,其间果然“自然地”结识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后来也果然为中国政府的政治需求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案例2:Zu博士。196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8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遗传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美国遗传学博士学位。此后,进入一家美国大型农业公司,专门研究农产品的优良品种课题项目。数十年间成果累累,升任为公司核心级别的高级研究员。有一年,一位中国“游客”来访Zu博士家,邀请他在退休之后去中国“讲学”,把遗传学方面的尖端科学技术传授回中国,并当场许诺了丰厚的报酬。Zu博士阅读了招聘条款后,明确回答说,自己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均得到了美国专利,其所有权属于公司,自己不会私自出售公司财产而触犯法律。如果回国讲学可以,但只能讲授遗传学的专业课程、科研方法,以及申请专利的法律知识。此番答复使间谍招募员大失所望,两人不欢而散。然而,有件事情两人都浑然不知,且事先无法料到:招募员刚进入美国时,就被美国FBI(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联邦调查局)暗中识破,并巧妙地在他的手机里做了手脚,这使得FBI可以远程监控他。招募员与Zu博士的谈话被FBI全程监控录音,并把这份录音转交给Zu博士所在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面对如此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言行,公司非常感动,Zu博士因此受到了公司的嘉奖和晋升。而这位招募员在离开美国时,被美国海关扣押,行李遭到FBI的检查,由于事先就知道了招募员的一切行踪,招募员在美国非法获取的所有高科技情报资料,被悉数截获没收。招募员遂被法律机关宣布驱逐出境,并至少在10年之内不允许踏足美国。

2020年7月,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被关闭,理由是:从事间谍活动。其实,从事间谍活动的何止这一间?下面三个间谍案例都是驻芝加哥领事馆的杰作。

案例3:H教授。文革后第一批入校的77级大学生,上世纪末获得美国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在芝加哥某著名大学任教授,学术颇有建树,升为终生教授。本世纪一零年代,中国政府公开地大规模地在美国开展了“千人计划”,招聘美国的高级人才为中国做贡献。H教授就受到了邀请,待遇虽然丰厚,但H教授却谢绝了这一邀请。他后来对我说:“招募条款不符合美国大学的规章制度,有一些甚至违反了美国法律。犯法的事,咱们不能干,除了谢绝邀请,别无选择呀!”。我很理解H教授。美国的所谓“终生教授”,指的是大学不可以以学术观点为由而解雇的教授。但如果教授触犯了法律,则与常人相同,轻则学校解雇,重则法院定罪。金钱诱惑和人生前程,二者孰轻孰重,H教授心把握得很稳妥。

案例4:W博士。1987年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美国物理学博士学位,然后在芝加哥的一所著名军工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他收到了“千人计划”的邀请后,如实汇报给CIA,没有得到批准。CIA认为招募条款不符合美国法律且有损美国安全,W博士就谢绝了邀请。然而同一时期,台湾的中国科学院邀请W博士去台湾去做短期教学和学术交流,CIA则批准了这一邀请,W博士就去台湾短期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如期达至了学术目的。

案例5:Y博士。1988年7月获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1998年5月获美国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芝加哥某著名商业交易所任高级系统分析师。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就在情报工作大有斩获、频受嘉奖之时,2011年7月,Y博士被FBI逮捕。此后,中国政府说他是美国公民,不是中国人,此案与中国无关。他孤立无援,于是被迫独自一人与美国政府打官司。他卖了房子,花光存款,耗费了数以万计美元的律师费用后,才把自己的刑期从20年减为4年。获得减刑的重要原因是:当他盗窃了情报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向外发送时,就被FBI人赃俱全地抓捕扣押,没有给美国造成实质性的损害。2015年出狱后,他丢了工作,丢了地位,丢了积攒了十几年的存款,中国也不再与他有任何联系。美国是法制国家,Y博士虽然有犯罪前科,但他刑满离开芝加哥之后,安分守法,在硅谷地区又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工资虽然不比从前,但也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小日子过得还蛮不错。

图2:中共中央高级领导人接见被千人计划招聘的人员

案例6:M博士。生长于美国的华人第二代,英语是母语,中文也流利。获得美国医学博士学位后,M博士在纽约的某高级医学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在这个尖端水平的研究所里,许多人都受到过不同形式的邀请,邀请他们去中国出席国际会议,或做短期学术交流。然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旦进入中国的土地,各种陷阱和圈套,防不胜防。M博士和同事们的警惕性都很高,他们不断互相提醒、互相告诫,以至于研究所里的高级研究人员们,最终竟无一人接受过这些邀请。

以上六个人的故事里,五人洁身自好,只有一人成为中国间谍,这说明美国华裔上层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是有良心、有道德的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公民。特别是案例3的H教授后来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自愿退出中国国籍,移民美国,在美国的土地上努力奋斗,获得今日的名誉、地位和财产,一切来之不易,人格永远要在金钱之上,不可以为了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良心,出卖自己的人生”。
(张又普初稿于2021年12月8日)

本文附有2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千人计划:中国的百度已经完全删除掉了这个条款,下面的链接,国内可能看不到:https://zh.wikipedia.org/wiki/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