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匪和银行

张又普:抢匪和银行

前不久(本文初稿于2015年1月),我的一位朋友在广州市遭到抢劫。他在银行里办事,离开银行出门不远就被人以问路为名骗入一辆汽车,在尖刀的威胁下,他被迫给夫人打电话,将一笔钱汇入劫匪的银行账户,财去人安宁。事后,警方告诉他,该帐号用的是假名字,无法调查破案,他的私人财产就这样通过银行转帐的方式被人劫走。此案使我联想起我刚到日本时见到的一起案件。

八十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刚有一点雏形,还没有普及,但那时日本的银行系统和警察系统就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不久,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成功地破获了一起抢劫案,并由日本国家NHK电视台向日本全国公告。

一位劫匪从东京给一家公司写去匿名信,要求将一笔巨款打入他在东京的一家银行账号里,公司如约汇款,并向警方报案。该帐号当然用的是假名字,无法调查破案,日本警方就把该帐号记入计算机的自动报警系统里,按兵不动。半年后,一切都已风平浪静,劫匪以为平安无事了,就出现在远隔千里的北海道的一个自动取钱机(ATM)前,试图取钱。他把银行卡插入ATM的一瞬间,东京警视厅计算机中心的警报器就响了,警察立刻查明了该ATM的精确位置和当时正在那里正常巡逻的片警的双向无线电对讲机的号码。时间紧迫来不及逐级命令,警视厅直接从东京给那位片警打去电话,片警立刻掉转车头,风驰电掣一般直扑银行。从劫匪把银行卡插入ATM开始到警察的枪口顶住他的脑门为止,不到两分钟。

NHK电视台专门把这个案件向日本全国公开报道,详细介绍了在高科技的帮助下的破案经过。这对全国的犯罪分子造成了极大的威慑,从此以后,日本便没有人胆敢使用银行转帐的方式来抢钱。

资料链接:
NHK:https://www.nhk.or.jp/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GPS

张又普:GPS

从1973年开始到1995年为止,在以往四十多年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又花费了22年的时间开发出了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全球定位系统,也被称为卫星导航系统,共有24枚低空人造卫星为地球表面所有地区提供全天候的位置和时间情报。在地球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到至少4枚或4枚以上卫星信号,从而可以动态地知道自己的精确三维空间位置和当时的精确时间,空间误差小于一厘米,时间误差小于一纳秒。

军舰或飞机航行时,非常希望能动态地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因为其军事意义非常重大。远在二战时期,英国海军就在一些岛屿上安装无线电发射台,只要能接收到4个发射台的信号,就可以算出自己的位置,这就是GPS的最原始的雏形。

1956年美籍德裔物理学家Friedwardt Winterberg根据广义相对论计算出,低空人造卫星的时间比地球表面的时间每天相差38微秒。这个成就为精确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牢靠的理论基础。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由此开创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新时代。从1967年开始,美国海军开始建造自己专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不久之后,美国空军也开始建造自己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1973年,美国国防部决定,为避免重复开发,要集中所有军力开发出一个供所有美国军队共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1983年,一架大韩民航007号航班飞越苏联领空时,偏航数百英里,飞行员却浑然不知,不幸被苏联空军击落,机上269人无一幸免。悲剧发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宣布,为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GPS完工后将会允许全世界所有民航飞机免费使用。

1995年,最后一枚(第24枚)卫星投入使用,GPS首期工程完工,开始为美军提供极为精确的动态导航系统,空间误差不超过一厘米,时间误差不超过1纳秒。加入特殊噪声信号后,免费使用的民用系统的误差是20米到100米左右。至于商业使用,向美国国防部提交特别申请并缴纳高额使用费之后,误差可以小到两厘米左右。当然,误差越小,审核越严,价钱越贵。我曾经为一家美国地图公司开发过码头大吊车专用的控制系统,其误差是10厘米,我的很多GPS知识都来自于那个开发项目。据公司老板说,每年的使用费太贵了,10厘米就够用了。误差两厘米的使用权益费,实在贵的吓人,经济上不合算,没有必要,就作罢了。

GPS系统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美军的飞机、导弹、军舰、坦克、战车的作战精度,庞大的商业利益也为美国国防部赚得了大笔的银子。

开发GPS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飞机轮船导航,但完工后却产生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用途:导弹制导。导弹攻击的目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GPS完工后,美国的攻击静态目标的导弹逐渐进化成GPS制导。美军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枚导弹进入一栋楼房的烟囱,顺着烟囱落入地下室,然后爆炸,其制导的精确性可想而知。2003年爆发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GPS制导导弹大放光彩,当美军进攻首都巴格达时,只要伊拉克士兵开枪反抗,美军坦克里的红外线测距仪立刻就能测量出抢手的精确位置,几秒钟之后,低空巡逻的美军轰炸机就会发射出GPS制导的空对地导弹,准确命中枪手,误差不超过一厘米。其结果是,伊拉克军队伤亡六位数,美军死亡人数是零。

资料链接:
全球定位系统:https://baike.baidu.com/item/全球定位系统/1240960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身份证管理

张又普:身份证管理

2003年年底,在围棋甲级联赛中与群雄共舞了五年之久的河北围棋队不幸降级,主力队员董彦受到了围棋队的指责,指控他拿着高工资却没有尽力,他一人的工资比其他所有人工资的总和都高。董彦当然不服,双方唇枪舌剑,不欢而散。此后,董彦自己开设围棋社,开始独自打拼。董彦棋术高明,连连打入国际大赛,然而他的私人护照却被掌控在河北围棋队手中,使他无法出国比赛,屡屡被迫弃权。此事引起众棋迷和棋赛赞助商的不满,纷纷指控河北围棋队掌控其成员的私人证件,侵犯他人人权。

前几年(本文初稿于2015年1月)我回国探亲,与众童年时代的同学聚餐,地点是一位李同学开设的餐馆,李同学又是聚餐组织者又是东道主。席间,李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他开餐馆的艰辛和各种经验。开餐馆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大厨,一旦选定后就要把他的私人身份证收缴,这就使他失去了跳槽的自由。我当时问他,这样做有些侵犯人权了吧。答曰,你以为我们愿意这么做吗?我们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被迫出此下策的。大厨常常悄悄地与其它餐馆联系,一旦谈妥,某一天就突然不辞而别,餐馆里的客人们都在催促快些上菜,那时你就能理解餐馆老板们的心肌梗塞是怎样发生的了。只有收缴员工的私人证件,才能有效地保护餐馆和老板自己。这种不辞而别的事情在美国难道没有发生过吗?

美国餐厅在雇用一名大厨之前,会留下他的私人证件的影印件,然后可以到政府的专门机构去调查他的非私隐情报,例如是否有犯罪史,经济破产史,是否拥有美国的合法工作权利等等。然后再签署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雇佣条款,双方规定,任何一方解约时都要给对方两个星期的时间,违约者要支付罚款。李同学说,中美国情不同,美国的那一套在中国根本就走不通。

我有一位大学时代的康同学,精明能干,智力过人,德国留学归来后,在某大学任教授,经多年打拼,已经成为业界有名的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我们平时聊天时并没有谈论过护照的问题。但前不久(本文初稿于2015年1月),他的儿子在美国结婚,他要去美国出席婚礼,这时他才提到,他的私人护照被保存在校方手中,须校方批准才能成行。好在学校对他不错,没有刁难,使他顺利成行。像这样的社会高层人士,私人护照都要被雇主收缴,使我感到非常意外。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真人真事,都是毫不相关的三种不同层次的人物。看来,雇主掌控雇员的私人身份证在中国并非罕见,是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坦然接受的事情。不过这样的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不经法院批准,擅自用一种无形的锁链把雇员捆绑起来,限制雇员的人身自由,这被认为是侵犯人权的刑事罪行。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承认:中国人对于”人”和”人权”的理解,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布什总统说的这些差异是客观事实,不存在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问题,大家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习惯,不要干涉别人,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只要你自己认为幸福就好。

资料链接:
围棋甲级联赛: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围棋甲级联赛/8021335
董彦:https://zh.wikipedia.org/wiki/董彦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中共一大旧址

张又普:中共一大旧址

2009年我回国探亲路过上海,小住数日,其间曾与友人一起参观访问了中共一大旧址,那里现在是个历史博物馆。我参观一大博物馆时,有两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13尊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雕像。在当年开会的地点,摆了一张当年的桌子,13名一大代表围成一圈开会。在会议主席的位置上,毛泽东毅然站立,器宇轩昂,神采奕奕,精神焕发,挥舞右手,为中国人民指引航程。董必武、李达等人坐在两边,用崇敬的眼光仰望着伟大领袖。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等人则龟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用阴险龌龊的眼光仰望着正在主持会议的伟大领袖。

二是有一位年轻、漂亮、庄重的女解说员为大家讲解,普通话极为标准,吐字清晰,业务熟练,绝对够得上电视台主持人的水平。我们二十余人自然而然地围在她的身旁,认真听讲。讲到某处时,有一位中年香港来宾突然打断她的讲解,声称这段讲解不符合历史事实,应该是……。这时,女解说员非常沉着冷静地答曰:讲解结束之后会给大家20分钟的解答时间,那时请大家自由发问,并保证可以得到回答,现在请暂时不要打断讲解,不要影响大家的听讲,谢谢大家的合作。此语一出,封住了香港人的嘴,大家得以安静地一直听到讲解结束。

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一直等到最后,希望能听一听香港人与美女解说员之间的舌战。讲解终于顺利结束,没想到女解说员立刻扬长而去,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先说好的20分钟发问时间,连半秒钟都没有,留下香港人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被人耍骗了。此举引起香港人的愤怒,他开始一个人向大家讲解,指出一大博物馆有很多谎言与虚假,例如某某事件,….,说得有鼻子、有眼睛、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显然是一位对中共党史极有研究的人。不过他的普通话实在让人难以赞美,浓重的香港口音听得人耳朵累,不知不觉中围在他身边的人所剩无几,他只好悻悻地离去。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张国焘、陈公博和陈独秀,陈独秀是精神领袖,并没有做任何具体组织工作。是张国焘与中国各地的第一批57名党员联系,选拔代表,安排旅行食宿,选定会址,决定会议议程,主持会议,起草中共党纲,组织管理方法,以及未来的前进方向。同时他还选定多才多艺的陈公博担任会议记录和秘书,两人共同起草了中共一大四份决议文件草案,交大会讨论通过后,由陈公博一式二份,分别保存在中共中央和陈公博自己手中。那时的中共中央,实际上就是陈独秀和张国焘两人。周恩来后来曾多次对张国焘说,这个党是你创立的,你不能走。张国焘则说他非常热爱中共,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他的亲生儿子。

在中共一大上,13位代表唇枪舌剑、争吵激烈,使陈公博大失所望,会议一结束,他就不再和这些人来往,一人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数年后写出了一篇名为《论共产主义思潮对远东地区的影响》的学术论文,详细讲述了中共的成立过程,并将中共一大的四份决议文件作为了自己论文的附件。张国焘写的《我的回忆》和陈公博的学术论文是研究中共建党史的两份重要的历史文献。

资料链接:
中共一大旧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015290
董必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董必武
李达: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达/16569460
张国焘: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国焘
陈公博: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公博
周佛海:https://baike.so.com/doc/5401047-5638652.html
陈独秀: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独秀
哥伦比亚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哥伦比亚大学/513683
我的回忆:https://baike.baidu.com/item/我的回忆/1232838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香港: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12877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众人拾柴火焰高

张又普:众人拾柴火焰高

最近连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美撞机的文章和三年困难的文章,引起了一系列出乎意料的反响,非常高兴,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反馈。有些看官建议我不要老写历史,应多写些现实;有些看官建议我多写些“正能量”的文章;有些看官认为,美国也存在白人警察枪杀黑人事件,存在人权问题,应多写些揭露美国人权问题的文章;还有看官建议我多写揭露美国腐朽没落的一面的文章,让他看着“心里痛快”。谢谢大家的要求和建议,我愿意做一些尝试,但我能力有限,知识贫乏,不懂的东西太多,所谓熟悉的东西,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大家提的要求我恐怕有些力不能及。我诚恳地请求这些看官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社会调查,写出一些高水平的文章来。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动笔写文章,才能使我们的网页更加繁荣昌盛。

另外,有看官认为我写的文章让人读后不愉快,希望我写些令人愉快的文章来。对此我只能表示歉意。让人不愉快,绝非我的本意,但我实在无法让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愉快。还是烦请提此要求者自己动笔写出令人愉快的文章来吧,谢谢。

再有,一些看官表示,希望能有文章将我批判个“体无完肤”,其实这大可不必。我写文章总是竭力学习历史学者,只说事实、不加评论、客观公正、立场中立,无意表现个人的观点。但几位看官们看完文章之后,仍然认为我有意在宣扬什么,这使我感到十分遗憾。我不能说这些看官不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只能说明我自己是一位不够合格的历史研究爱好者。如果这些看官真的想批判我,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动手,做你们自己的历史学研究,写出你们自己的文章。声明一点,如果一定要说我的文章中有立场的话,我只承认:我站在法律的立场上。

还有看官对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问题感兴趣,认为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而违反了国际公法。这是个国内外未曾见过的新颖的观点。我非常希望这位看官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动手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解答大家的困惑。

有看官对美国的人权问题感兴趣,我很希望那位看官能自己发表一篇,标题不妨叫做《美国人权问题现状》的好文章,并祝愿文章不同凡响,大获成功。

期待着众看官们的大作,如果有一天上述大作都被发表在群页上,那就是我期望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我会很自豪地说,那是我“抛砖引玉”的成功。(众人拾柴火焰高)

资料链接:
古巴导弹危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古巴导弹危机/636738?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海外华人Y同学

张又普:海外华人Y同学

前不久,本人发表了《三年困难》一文,其中转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1)这是一场100%的人祸;(2)这是一场100%的天灾;(3)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当时就有看官询问,这三种观点来自何方,特别是观点(2)。

我在海外生活多年,认识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海外华人,我周围的华人社会好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假定每个人只有能力与100个人交往,如果在国内,这100个人可能只属于两三个层次,但在海外,就可能会属于20个不同的层次,使我们眼界大开。

有几位海外华人非常批毛,有一份他们自己的杂志,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上述(1)就是其中的一种观点。还有几位海外华人非常拥毛,也有一份他们自己的杂志,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上述(2)就是其中的一种观点。至于观点(3),则是国内多见的观点,在上述两派人马的杂志中也都有所报道。

本文想特别强调的人物是Y先生,他是我的一位好朋友。Y先生是一位坚定不移的拥毛人士,他出身于北京高干家庭,从小生长在北京高干大院中,是一位人见人爱的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他的父亲是国务院某部的前副部长,来美探亲时曾多次与我共进晚餐,是我亲身接触过的级别最高的共产党干部。共产党内的竞争总是很激烈的,从而产生了一套相应的干部选拔制度,有能力提升上去的人都是人精、人才,极善交往。Y先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先天优越条件造就了他的领导才华,在团队中自然得到了领袖地位,受到众人的拥戴。

Y先生曾多次对我们说,三年困难时期,中国从来不曾饿死过一个人,那些所谓饿死三千万人的说法全都是国内外反动派编造的谎言。他本人、他的父母家人和他所有的同伴们,50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饿死的人。是的,他们从小到大全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不用上山下乡,没有吃过苦,优先参军、上学、出国,任何好事,他们都是全中国第一批。有了毛主席“打江山”的功劳,才有他们“坐天下”的享受,因而他们永远感谢和热爱毛主席。他们还认为,今日中国存在的贪腐现象,都是违反了毛主席的意愿,搞什么改革开放所造成的恶果。

我生长在平民家庭,在国内时很少接触高干子弟,出国后才发现身居国外的高干子弟遍地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自认为自己是救国救民的精英,但由于某些观点不一致,分成了许多派别。上述观点(1)和(2)全都来自于不同的高干子弟团队。以前介绍过的我的邻居王同学和我的朋友Y同学,都是高干子弟,却是两个不同派别的首脑级人物,在我家聚会时,他们两人之间常常发生争论,然而个个都是举止高雅,谈吐不凡,令人钦佩。他们之间的争论使我大开眼界,知识暴增,的确,这些高干子弟看起来就是与众不同,有很多优点值得点赞。除知识广博之外,他们的争论还表现出美国的言论自由的两大内容:(1)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去维护你的发言权。(2)不要随便说别人不对,不要轻易批判别人,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谁对谁不对,大众心中自有公论。(初稿于2014年12月20日)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三年困难

张又普:三年困难

1959年至1961年三年期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史称为三年困难时期。为什么会有这悲催的三年?有三种观点。

一是认为,1958年毛泽东发动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运动,不懂经济还瞎胡闹,人为地制造了一场大灾难,使全国饿死了大约三千万人。这不是天灾,而是一场人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毛泽东必须为这场灾难承担责任。

二是认为,那三年期间发生了罕见的天灾,全国范围连续三年农业欠收,再加上苏联趁机逼债,强迫中国归还朝鲜战争期间欠下的军费,导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不过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但没有饿死人,反而获得了经济腾飞。那三年困难是由天灾导致,毛主席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

三是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些偏激和夸张,那三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仅仅饿死了一两千万人。

我想,各方都能接受的部分说法是:那三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定的经济问题,是一个值得历史学家们研究的历史事件。

那么上述三种观点到底哪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呢?历史学家们提出了两个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事情的真相。由于中国太大,仅以中部五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做研究即已足够了。

首先应该针对中部五省的众多的气象台,调查一下1950年至1970年间的气象水文资料。气象资料都是历史记录,真实可靠。使用大型计算机把这些资料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那三年期间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自然灾害。

然后,再对那五省调查一下1950年至1970年的人口统计。把这些资料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正常年景的人口增长率,和那三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字,正常人口增长的数字和实际人口之差就是非正常死亡人数。这样就可以科学地估算出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总和。

本世纪初,有一批海内外学者联合起来从事这一历史学的社会调查。不幸的是,刚刚开工就遭到了镇压,国内学者被逮捕法办,海外学者被驱逐出境,罪名是:“盗窃国家机密罪”。

我们至今并没有科学合理确凿的证据去论证上述三种观点哪种为真,只能想象一下了。如果观点二是正确的,那么似乎应该积极主动地公布所有历史上的气象水文资料和人口统计资料,欢迎全世界的气象学家和历史学家前来调查分析,列位看官以为如何?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中美撞机小议

张又普:中美撞机小议

第一节:中美撞机(1/3)
初稿于2013年3月16日

2001年4月1日,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引起中方愤慨,遂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拦截。由于美机没有进入中国领空,不能击落,歼八就想在美机前方极近的地方掠过,以示警告。然而技术上掌握得不太好,与美机在空中相撞,歼八迅速坠落,飞行员王伟跳伞逃生,堕入海中。美机受重伤,在没有得到中方许可的情况下,强行迫降于中国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上,自投罗网,连飞机带人一同成为中国的俘虏。机组全体人员则无一伤亡,这对美军来说,就视作是谢天谢地的胜利了。

事件发生后,跳伞落水的王伟的生命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空军派出大批飞机轮船,在王伟落水的海域里地毯式地仔细寻找。美国海军则向中方表示,愿意派出最先进的搜寻技术装备,帮助寻找落水的王伟,然而遭到中方的拒绝。在此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海空军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没有找到王伟,结果是飞行员惨死公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此事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公愤,举国上下愤怒声讨美国的罪行,并将王伟定为革命烈士,立碑纪念。

对这个事件的政治意义,本文不做讨论,由此暴露出的技术问题,才是本文评论的重点。二战期间,美军曾对飞机空中格战的情况做过统计,平均来说,一架轰炸机每飞行五次左右,就会被敌军击落,因此,如果一枚导弹的价格相当于飞机的五分之一,就很合算了。同时,飞机被击落后,对跳伞逃生的飞行员的救护工作被认为是空军最重要的技术问题。1940年德军轰炸英国,面对强大的德国空军,英国空军规定,飞机一旦受伤,必须立刻退出战场,不准带伤参战,要尽力返回英国领空,然后迫降或跳伞。飞行员的生命要比飞机重要,要比战斗任务重要。1944年7月开始,美军以塞班岛为前进基地,大规模地轰炸日本本土,这当然要遭到日本的拼死反抗,被日本人击落的B29远程轰炸机,难以胜数。美军派遣了51艘潜水艇和上百艘水面舰只,在沿途一千多公里的海面上,救援落水的飞行员,并发明出了一系列救援的先进技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所有落水的美国飞行员全都能得到救助。

王伟落水的地方距离中国海岸线不足百公里,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动员所有中国的技术力量,都没有找见人,救援技术之落后显而易见。美国报纸评论说,一个没有能力救援自己落水飞行员的空军,是一个不能打胜仗的空军。看来,今日的中国空军,尽管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不过还是有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空间。

后记:前中国海军司令部中校参谋姚诚认为,王伟并没有死,海军故意将他隐藏起来,是为了某些外交上的需要。

第二节:中美撞机(2/3)
初稿于2014年11月22日

2001年4月1日,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引起中方愤慨,遂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拦截,双方不幸发生撞机事故,世界舆论大哗。这是一场意外突发的交通事故,双方都很痛心。本文想讨论一下,通过这个事件,暴露出了中国空军的哪些缺点和不足。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有利于今后不断地改进提高。本文的内容全都来自于事发后海外各种报刊的报道。

中国空军的计划是,让歼八在美机前方极近的地方掠过,以示警告。自从世界各国有了空军以来,这样的作战计划,是中国空军独有的。飞机的飞行速度极快,三五公里远的距离一刹那就飞过去了,而对于人的肉眼来说,这个距离又太远,几乎什么都看不清,飞行的危险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通常的做法是向敌机前方数公里远的地方发射照明弹,耀眼的光线就是最有效的警告。这种贴近飞行的作战方案,显现出中国空军指挥人员对现代高速喷气机物理性能的不了解。

按照美国标准来说,中国空军飞行员普遍训练不足,飞行时间太短,对自身驾驶的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掌握的不够熟练,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飞行员王伟试图从美机正前方近距离掠过,但即使飞行技术能够达至熟练,这时也难以掌握住分寸,难以避免与美机空中相撞。然而美机驾驶员每次出发前都要事先仔细研究飞行区域所有机场的状况,预先做好紧急迫降时的准备工作。当两机相撞后,美机遭到重创,几乎失去控制,在这危急关头,驾驶员立刻熟练地转向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不顾中国陵水机场塔台人员的拒绝,强行迫降,最终全体机组人员无一伤亡。这个事实是否可以说明两国飞行员之间的技术差异?

美机成功迫降后,自己离开跑道,找个最近的地方停了下来,从容不迫地向上级汇报了迫降地点和经过,销毁了飞机里所有值得保密的资料,并摧毁了飞机里的计算机系统。足足等待了十几分钟之后,才有一辆军车开到跟前。陵水机场是中国空军的军用机场,那天天气好,能见度高,机场地勤人员全员在岗。当一架外国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强行迫降在军用机场之后,相应而来的反应时间却竟然长达十几分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战时,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可以有四五架敌方运输机成功降落,可以有二十多辆坦克从飞机里开出来发动进攻,可以有三四百名士兵跃出机舱,占领机场。

第三节:中美撞机(3/3)
初稿于2014年11月29日

2001年4月1日发生了一场不幸的中美撞机事故,事故发生后的当天,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对这次事件的报道基本一样: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引起中方愤慨,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拦截,一架歼八试图从美机正前方近距离掠过,以示警告,然不幸两机相撞。

然而第二天,却见国内所有媒体一致报道:“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中方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警告,美机见到歼八机后,突然掉转机头,冲向歼八,歼八躲闪不及,与之相撞。”

媒体在短时间内的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报道,不禁令人困惑。还是让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美军EP-3E侦察机是一架大型飞机,机舱里装满了电子仪器,大量汽油和十几名乘员,其优点是电子侦察能力强,续航能力强,缺点是太大、太笨、不灵活,由于惯性大,难以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中国歼八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只有一名乘员,该机体积小,空气动力学性能好,其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合空中格斗,缺点是载油量小,续航能力弱,飞不远。从歼八的角度来看,两机空中格斗时,EP-3E侦察机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只有挨打的份。

根据媒体第二天以后的报道,是惯性大的美军EP-3E侦察机突然灵巧地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主动撞向歼八,而惯性小的灵巧的歼八却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去躲避一下,导致两机相撞。大家觉得这种报道是否有悖于物理学的惯性定律?

另一不可忽视的事是:国际法规定,当一艘轮船发出SOS求救信号后,附近所有轮船必须立刻停止正常航行,尽力前往救人,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救援。当飞机要求紧急迫降时,任何国家、任何机场、任何个人都不得拒绝,必须竭力协助遇难飞机安全降落,解救机上乘员。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846578.html
资料链接:
王伟: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伟/2765991
歼八战斗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歼-8Ⅱ/7783241?fr=aladdin
B29远程轰炸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B29/5898277
EP-3E侦察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EP-3E型电子侦察机/8790711
空气动力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空气动力学/17234?fr=aladdin
陵水军用机场: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60/20010410/438038.html
塞班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塞班岛/621254?fr=aladdin

第四节:关于中美撞机的讨论
初稿于2014年12月13日

最近连续发表了几篇关于2001年中美撞机的文章,迎来了众多的反响,非常高兴抛砖引玉的成功,谢谢大家。看官们提出了一些问题:

(1)B老是在A家门口之外公共之地转过来转过去,并不断向A家里窥视,A会怎么做?
回答:家门口之外的公共之地,任何人都有权利自由走动,A无权阻止,这是中国国家法律确保的中国基本人权之一,B的行为非常惹人讨厌,但没有违法。如果A向法院指控B骚扰邻居,法院也只能依法判决A的败诉。A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关好自家的窗帘,让B从外面看不见,以此对B的行为给以抵制。另外一种报复的方法是,去B家门口之外公共之地转过来转过去,并不断向B家里窥视。

(2)如果是中国的军用飞机在美国100KM外,飞过来飞过去,美国又会怎么做?
回答:冷战时期,美国侦察机经常在苏联远东地区100KM外作电子侦察,引起苏联不满。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依据国际公法,知道美机的行为虽令人讨厌但不违法,所以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只是非正式地向美国表示了不满。美方的回答是,欢迎苏联侦察机来美国侦察。此后,苏联多次派遣远程战略轰炸机前往夏威夷和关岛附近公海上空耀武扬威,美军仅仅是紧密观察,没有任何拦截和阻挠。美苏之间的交往历史,值得人们参考。

(3)如果是中国的军机要求到美国本土上迫降,美国会那么人道地让降落吗?恐怕距离美国本土上空很远的地方就会击落了吧?
回答:因为从来没有一架中国军机飞去美国的先例,因此我无法揣测,只能举一个现实的例子。19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中日两国关系非常紧张,几乎处于半战争状态。那时有一艘中国货轮在日本附近遇难沉没,发出SOS信号后,附近的日本轮船全力前往救援,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日本军队派出舰载直升飞机飞到中国货轮上空,将货轮上所有人员救出,事后周恩来曾向日本政府表示感谢。事实上,某轮船、军舰、客机、军机在西方国家附近遇难,在发出SOS信号之后,很快得到人道主义救援,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4)出动飞机拦截对方飞机,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危险的事
回答:国家领海权是12海里,之外属于公海,公海地区航行自由乃是国际公法之一。美机在离中国很近的公海飞行,虽然令人讨厌但不违法,中国无权阻止。至于出动军机拦截干扰对方飞机,则属于违反国际公法的作法,不值得提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在尊重国际公法方面,不断改善,不断取得着进步。

以上讨论仅供参考,基本前提是所有国家之间的争端,其正确与否均应该以国际公法为基准。如果本人的上述4项回答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资料链接: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夏威夷:https://baike.baidu.com/item/夏威夷州/3436297?fromtitle=夏威夷&fromid=6068&fr=aladdin
关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岛/519630?fr=aladdin

第五节:兵不厌诈
初稿于2014年12月27日

双方交战时都希望敌方失败己方获胜,大家斗智斗勇,都想使尽36计,诱使敌方犯错误,心理战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爱生气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生气时做的决定通常都是错误的,说句难听话,生气和愚蠢是同义词,因此,诱使敌方将领生气,就是一项重要的心理战战术。

三国时期诸葛亮攻打司马懿,司马懿守在城池里拒不出战,拖时间,诸葛亮后勤有限拖不起时间,就派人送给司马懿一套女式服装,侮辱他不敢出战,胆小如女人。没想到司马懿心胸宽广,毫不生气,反而重赏使者,仍然拒不出战,逼得诸葛亮无功而返,心理战遭到失败。对比一下”三气周瑜”的故事,一介武夫心胸狭窄,一句难听话就能气得他口吐鲜血,气绝身亡。最终打败诸葛亮的是荣辱不惊,心胸宽广的司马懿。

1942年4月18日,美军派遣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满载16架B25远程轰炸机,在距离日本600海里的地方出发,轰炸日本。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轰炸,是一场纯粹的心理战,目的就是要激怒日军首脑。该轰炸炸死了两名东京市民,导致日本舆论大哗,举国上下愤怒谴责美国:美帝亡我之心不死!在一片愤怒情绪当中,日本军方决定,攻占中途岛。其结果是,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日美海战走向转折点,美军的心理战大获成功。

1950年代初期,美国多次派出侦察机在苏联远东地区100KM外作电子侦察,希望激怒苏联。然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聪明睿智,心胸宽广,懂得国际公法,没有做出任何不合法的举动,只是多次派遣远程战略轰炸机前往夏威夷、关岛和旧金山耀武扬威,美国的心理战未能成功。

2001年4月1日,美国派出EP-3E侦察机在中国100KM外飞行,看来有激怒中国之意,遗憾的是中国军方高级领导人真的生气了,作出了不符合国际公法的举动,中了奸计,不仅损失了飞机,还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在遵守国际公法方面显得理亏—-尽管事实上是美国首先挑衅。飞行员王伟落水身亡,中国举国上下一片愤怒,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愤怒抗议美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然而,美国的心理战却获得了成功。

中国吃了亏,大家都很痛心,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方法1:义愤填膺,怒火中烧,走上街头,振臂高呼,打到美帝国主义。

方法2: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指明这是美国设计的陷阱,向大家介绍相关的国际公法,了解历史上苏联对付美国的方法,提醒中国军方领导,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保持头脑冷静。飞行员王伟落水身亡,说明中国空军的救援技术尚有不足之处,建议中国军方领导,应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改进提高中国空军的救援能力和作战能力。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不要骄傲,还要多观察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还要不断地发展,改进提高。我深信,今后的中国会越来越好。我同时还认为,只有向中国政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才是真正热爱中国。

资料链接:
司马懿:https://baike.baidu.com/item/司马懿/9367?fr=aladdin
诸葛亮:https://baike.baidu.com/item/诸葛亮/21048?fr=aladdin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黄蜂号航空母舰/1446332?fr=aladdin
中途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途岛/63732?fr=aladdin
夏威夷:https://baike.baidu.com/item/夏威夷州/3436297?fromtitle=夏威夷&fromid=6068&fr=aladdin
关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岛/519630?fr=aladdin
旧金山:https://baike.baidu.com/item/旧金山/29211?fr=aladdin
王伟: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伟/2765991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人工智能

张又普:人工智能

1982年10月6日我到达日本,开始接受日本的计算机科学教育。那时我才听说,日本政府从1980年开始,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创了一个名为西格玛的国家研究工程,计划花费十年的时间,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再具体一点,就是要研制人工智能计算机。在那个时代,没有Windows,没有Internet,我上大学期间用的计算机都是用穿孔纸带,在当时的日本,差一点的计算机使用穿孔纸卡,好一点的则使用键盘荧光屏的终端设备,同一台大型计算机的不同终端之间可以敲键通信。当时西格玛工程的研究目标是,把两台终端放在两间房子里,互相敲键通信,一定时间之后,无法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这项工程是当时日本最大的计算机工程,号称世界最前沿。初到日本的我非常想往能加入这项工程,遗憾的是,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都不是搞人工智能的,与西格玛工程没有任何关系。

我这个人是个书呆子,读博期间每日苦读,埋头写论文,从不与人交往,除了指导教授之外,其他人大都不认识。1988年3月我博士毕业,来到横滨的一家计算机公司,这才有机会接触了一些公司界的计算机高手。

1989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一位名叫野木的教授,并与他长聊了两个小时,给我留下了终生不忘的印象。野木教授是西格玛工程的十位主持人之一,1970年代末期,是他们几个人商量好了之后联名向文部省申请巨额研究经费,开创了西格玛国家研究工程。到1989年,该工程接近尾声,已经快要结束了。我们俩人在一起聊天,当然要大谈西格玛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话题。然而使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作为项目的主持人之一,他竟然说西格玛工程是一项愚蠢的工程,不会成功。下面是他说的话的概要。

从1946年开始,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其速度简直可以用指数般的爆发来形容,以至于大家对未来的发展速度均报以极大的乐观。到1970年代时,人工智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计算机下国际象棋已经到达了世界一流水平。在这一派大好形势下,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普遍认识不足,都觉得聚日本全国之力苦干十年,应该差不多可以造出一台等同或超过人类智慧的计算机来。

然而正式开工之后,才发现是越干越复杂,越干越困惑。经长期苦心钻研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存在着一条以往不知道的自然规律:“有限复杂结构的物质不可能理解比自己更复杂的物质结构”。野木教授的这句话的日语原文非常难懂,我的日语汉语水平都不高,上面的翻译未必精确。那么应该怎样翻译野木教授说的这条自然规律呢?二十多年来,我都没有想出一个准确对应的一些汉语词汇来,只好将大意解释一下:人类的大脑是有限大,里面的脑细胞的数量是有穷的,相互之间的复杂构造也是有限的。使用这种有限复杂的大脑,不可能理解和自己同等复杂或比自己更加复杂的事物。换句话说,人类永远都造不出比人类更聪明的机器来,就好象人类永远都造不出永动机一样,因为能量守恒是自然规律。

人类发现自然规律都是逐渐的,开始时都是猜想,慢慢地才确认为是自然规律。想当年有很多欧洲科学家和工程师曾经为永动机的发明呕心沥血,今日则有大批日本专家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苦干十年。永动机虽然没有发明出来,不过极大地促进了应用物理学的发展。日本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虽然没有造出来,但却使日本的人工智能科学一直位于世界前沿,今日具有一定简单智力的机器人大都最先是日本人造的。

其实有一个推理方法可以验证这条自然规律:假定人类的智力水平值是1,假如我们能造出一台机器,比人类稍微聪明一点点,比如说是1.001,这是第一代机器。让第一代机器去设计智慧机器,其智力水平值就能达到1.001的二次方,取名为第二代机器,以此类推,第n代机器的智力水平值就是1.001的n次方。众所周知,指数级数的增长速度是吓人的,当n连续增大的时候,这个智力水平值就会趋近于无穷大,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连银河系都是有穷的。

本文向大家介绍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物理学公理(虽然它可能尚未成熟):人类永远都造不出比自己更聪明的机器。象《终结者》那种电影里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

资料链接:
西格玛工程:https://baike.baidu.com/item/日本第五代计算机工程/22895876?fr=aladdin
Windows:https://baike.baidu.com/item/Windows操作系统/852149?fromtitle=WINDOWS&fromid=165458&fr=aladdin
Internet:https://baike.baidu.com/item/Internet/272794
人工智能: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工智能/9180?fr=aladdin
永动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永动机/366300?fr=aladdin
能量守恒:https://baike.baidu.com/item/能量守恒定律/339215?fr=aladdin
终结者:https://baike.baidu.com/item/终结者/554724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海外华人Zh同学

张又普:海外华人Zh同学

我在海外生活多年,认识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海外华人,我周围的华人社会好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Zh同学。当然,我说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但他们的名字都是虚构的,而且都是由若干个类似的人物合在一起的虚构人物,说的是社会现象,我在讲述中也略微有点艺术加工,敬请列位看官不要对号入座。

第一节:二十世纪
初稿于2014年10月18日

Zh同学和我一样,是77级学生,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年龄较小,高中一毕业直接考上大学,从未下过乡。上大学期间成功地入了党,大学毕业时考取了出国留学生,是他们学校那一年唯一一名考取了留学生的毕业生,并且是用日本语考上的。那一年用日本语考上留学生的人,全中国还不到四十人,都被安排在大连外语学院参加出国培训,Zh同学和我同班,共同生活学习了半年。1982年10月6日,我们148名留日学生一起乘坐一架包机同赴日本,Zh同学在大阪下机,去京都大学学习,我在东京下机,去电气通信大学和筑波大学学习。两地相距较远,就慢慢地少了联系。

在大连外院集训期间,教育部外事组的王老师曾对大家说,党员同学出国后不要泄露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以免遭到不必要的政治麻烦。此语曾引起包括Zh同学在内的众多的党员们的不满。

五年半后的1988年3月,我们博士毕业,大使馆要求我们必须按时回国,那时我们大家才发现,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国,就连那些平时积极向大使馆汇报同学动态的人,关键时刻都放弃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籍,加入了日本国籍。这时,只有Zh同学例外,他在留学生内部提出了一系列慷慨激昂的爱国口号,声言誓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然后,他按时回国,又连连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闪光语言,自称自己是一个储电池,在日本时是充电期,现在回国了,要进入放电期,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放电、发光、发热。为此,他被教育部和驻日大使馆评选为当年的模范共产党员和优秀留学生。

博士毕业后,我漂泊四方,为全家人的生存而挣扎,不知不觉中大家相互间都失去了联系。不过地球真小,十几年后的本世纪初,一个偶然的因素,我很意外地又和Zh同学恢复了联系,并在美国见了面。十几年不见格外亲切,双方自然都讲述了各自十几年来的奋斗途径。欲知Zh同学的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节:二十一世纪

博士毕业回国后,Zh同学头上充满了光环,《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连发表他的闪光语言,教育部把他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留学生代表,并把他分到北京某大学任教授,指导博士学生。京都大学是日本水平最高的大学,至今(本文初稿于2014年10月)已有7人荣获诺贝尔奖金。1988年3月的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在那个时代还是很有价值的。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刚满30岁的Zh同学初次参加工作,第一次走入社会,当然无法避免青年人特有的一些不成熟。闪烁的光环是短暂的,现实生活往往与理想状态不太一样。Zh同学的出现对于众多的同事们有一定的学位压力,甚至对系主任教授的地位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于是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便“狼烟四起”,好听的谣言是,说他在日本混不下去,被迫回国,不然别人怎么都没有回国,就他一个人特殊。那些难听的谣言我就不重复了。谣言都是在背后的议论,一般不会当面侮辱。但还有许多当面的“关怀”让人难以忍受:

“Zh老师,日本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你在日本干得那么好,干嘛还要回国呢?”

这样的关怀不仅来自于家人,更还来自于同学、朋友、上级、同事,甚至包括受他指导的博士学生。这种关怀,有人是真心实意,有人是嫉妒,有人是别有用心,弄得Zh同学终日如芒刺在背。回国后两年左右,Zh同学又重新返回日本,给他的前博士导师当博士后。日本不容易办理移民,Zh同学又联系了一所加拿大的大学,去当了一年的博士后,然后慢慢稳定下来。数年后,在美国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举家移民美国,重新和我恢复了联系,并与我在美国再次相遇。

十几年不见,社会的磨练使大家都成熟多了,脸上多了许多沧桑,头上多了许多白发,青年时代的浮躁渐渐远去,现实生活的压力加深了我们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最后,Zh同学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張さん,不是我不热爱祖国,而是祖国根本不需要我这种多余的人物”。

Zh同学是一位在中国留学生历史上写下了一小段文章的人,关于1988年4月至6月期间,他多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那些关于储电池的闪光语言,包括他本人的真名实姓,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记录。

资料链接:
大连外语学院:http://www.dlufl.edu.cn/
京都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京都大学/2566604?fr=aladdin
电气通信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电气通信大学/3366403?fr=aladdin
筑波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筑波大学/1994417?fr=aladdin

第三节:我和Zh同学的口角
初稿于2014年11月1日

1982年3月到9月,我在大连外语学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班,学习日语、英语和出国常识,并办理所有出国手续。在那段时间里,我和Zh同学同班。虽然互为友好的同学,但由于我的不谙世事,我们两人之间曾经发生过一件小小的口角。

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而爆发了一場局部战争。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多数国家支持英国,阿根廷多年的盟友巴西等南美诸国则持中立立场,全世界只有中国等一两个国家旗帜鲜明地支持阿根廷。身为党员的Zh同学当然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决定,坚决支持阿根廷。有一次,正当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之时,我凑上去问了他几个问题:

张:“你知不知道福克兰群岛的地理位置?”
Zh:“不知道“。”
张:“那么,你知不知道阿根廷在哪里?”
Zh:“不太清楚,好像是在美洲的什么地方?”
张:“你知不知道福克兰群岛的面积,人口,人口结构,被现代人发现的历史经过?”
Zh:“不知道。”
张:“去年,福克兰群岛的居民们曾经为国家主权问题举行过一次公民投票,你知不知道这次投票的起因、过程及其结果?”
Zh:“不知道,没听说过。”
张:“你知不知道英国和阿根廷为什么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发生争议?为什么大打出手?
Zh:“不知道。”
张:“你知不知道此场战争谁是侵略者,是谁首先开的第一枪?”
Zh:“不太清楚,应该是英国侵略吧,不然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支持阿根廷?”
张:“不清楚不知道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有在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才可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你并不清楚事情真相,为什么要支持阿根廷呢?”
Zh:“我国政府支持阿根廷,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当然要坚决响应。”
张:“人和录音机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你可以听取任何人说的话,但不应放弃个人的判断能力,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Zh:“你这个人真反动,竟然怀疑政府!”

现在回想起来,此次口角是我不对。Zh同学有权利选择他个人的立场,他有权利独立思考问题,也有权利不思考问题。是我主动挑起争端,侵犯了他的自尊,特别是使用录音机这个词形容他,更是对他的不尊重,为此我感到后悔,希望Zh同学能知道我心里的歉意。不过这件事情太小,在我们时隔十几年再次相见时,双方都没有重提旧事,只是更多地加强了相互间的友谊。

后记:英阿战争,英国获胜。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获得了英国空前的支持,而阿根廷人民则谴责当时的军政府擅自挑起侵略战争,导致军政府被迫下台。后来的民选政府将三位挑起战争的军事头目给以法律制裁,阿根廷由此走向民主。

资料链接:
福克兰群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马尔维纳斯群岛/655936?fromtitle=福克兰群岛&fromid=698873
撒切尔夫人:https://baike.baidu.com/item/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2600274?fromtitle=撒切尔夫人&fromid=85669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