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永贵谈起

(107)
张又普:从陈永贵谈起

陈永贵(1915年2月14日-1986年3月26日),山西昔阳大寨人,曾任大寨党支部书记,山西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是一个情商高、人际关系好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寨地区的的领军人物。1960年代初期,他得到了毛的赏识。“农业学大寨”使他成了中国的农民代表,从此一步登天,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像他这样没有文化的人,领导一个大寨还可以,但一步登天,成了国家领导人,难免不服气他的人多如牛毛。

果然不久,有一份秘密报告送到了毛和江青的案头,该报告以大量确凿的证据指出,陈永贵是一个有历史污点的“三朝元老”。日本统治山西时,他是大寨村的维持会会长,并加入过日伪组织“兴亚会”;国民党统治山西时,他是大寨村村长;1949年以后,他又成了中共大寨党支部书记。历史上他曾经因为投靠日本人而被国、共两方面拘捕过。按照现在对汉奸一词的定义,他是一位汉奸无疑。江青阅此报告后大惊失色,连称上当受骗,不知如何是好。毛阅后,淡定下令将该报告销毁,任何人不准再提及此事,使陈永贵躲过了一劫。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当强敌日军占领中国时,凡与日军武装抗争者,均是枪林弹雨之下,出生入死之人,在敌占区大凡能和平活到1946年的人,都难免曾经在某种程度上与日军有过妥协,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顺从过占领军。这是抗日战争14年的历史上不争的事实,这些人当中就包括陈永贵、《并屯政策》一文中提到的王校长,还有帮助日军缴了国军的枪的那些河南老百姓。毛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他心里很清楚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网开一面,客观、公正地放了陈永贵一马。

陈永贵事件使人感到,中国文化中对汉奸一词的定义是否有问题?例如,抗战中不乏有为了保存实力而暗中与日寇媾和、休战之人,现在如果将他们也列入汉奸之列,是否打击面是否太宽了?那么以陈永贵论,他究竟算不算汉奸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88682.html
资料链接:
陈永贵: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永贵/389
江青:http://www.gov.cn/gjjg/2008-10/16/content_1122721.htm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历史学家宋永毅

张又普:历史学家宋永毅

宋永毅,男,1949年出生于中国浙江,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赴美留学,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文学硕士和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图书馆与信息学硕士。从1968年开始至今,宋永毅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史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与文化大革命相关的研究。几十年来已经发表了数十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宋永毅目前(本文初稿于2014年8月)担任美国狄金森学院图书馆系技术部主任。他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工作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数据库(1966—1976)》,《中国反右运动数据库(1957-)》,《中国大跃进—大饥荒数据库(1958—1964)》,《中国五十年代初中期运动数据库(1949—1955)》。

1999年,宋永毅和夫人姚晓华一起短期回国,与国内友人一起收集文革期间广泛发行的传单,不幸被捕入狱,罪名是“盗窃国家机密罪”。国内其他友人均被判处三、五年左右徒刑不等,他们夫妇因为拥有美国国籍而双双被驱逐出境。

前不久,本人发表文章《从周洋谈起》,此后很愉快地收到反馈:“张兄是不是以为中国现在与文革时期差不多?人们都不敢说话?”。我对这句问话的感觉是,反馈者自己心中有数,多余有此一问。

我相信中国现在终究与文革时期不同了,但对于有人因收集文革期间的传单并作学术研究却被捕入狱一事,大感困惑。我仍然希望有勇气的人,会帮忙收集这些曾经公开发表过的历史资料,对宋永毅目前正在整理的那些数据库提供帮助,甚至希望有人愿意与宋永毅合作研究,因为这些项目全都是对30年以前历史的学术研究,实在是与今日的时政无关。
(初稿于2014年8月16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86644.html
资料链接:
宋永毅:https://baike.baidu.com/item/宋永毅/7492922?fr=aladdin
上海师范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上海师范大学/546927?fr=aladdin
科罗拉多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科罗拉多大学/10959854
印地安纳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印第安纳大学
狄金森学院:https://baike.baidu.com/item/狄金森学院
从周洋谈起: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86571.html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从周洋谈起

(105)
张又普:从周洋谈起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年仅19岁的周洋获得一枚金牌。当记者问她最感谢谁时,童言无忌,她不加思索地吐出肺腑之言:最感谢父母亲。她为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四年后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周洋又获得一枚金牌。当记者再次问她最感谢谁时,23岁的周洋长大成人了,她答到: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感谢领导,与四年前的回答判若两人。敬请列位看官自己判断,她的哪个回答是真话?

我于1982年10月离开中国,已经在海外生活了三十多年了,最重要的一条生活经验就是不要说假话。遇到比较为难的事情时,可以保持沉默,但不要编造谎言。说谎可以使自己获得一时的小利,但会伤害自己的长远利益。一贯说假话的人必定有穿帮的一天,必定会遭到社会的报复。

做人应该诚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应该诚实,只有摆事实、讲道理的国家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的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如果鼓励大家说假话,或者更甚,强迫大家说假话,谁说真话谁就要受到迫害,那才是国将不国了!中国历史上,说假话的例子实在不是少见,例如甲午海战惨败后,皇上见到的,却都是前线纷至沓来的捷报。现如今,假话及其衍生物,如假牛奶、假食品、假文凭、假学位、假职务、假钞票……,多如牛毛,司空见惯。即使被别人发现造假,也不会有厄运。而揭露造假,敢说真话的人反而会被指责为揭发造假没有证据,反而成了“造谣传谣者”,甚至有人还曾遭到铁榔头的袭击,受到猛烈的报复。

个别国家的老百姓可以生活在谎言中,可以习惯了谎言。但国际社会不是傻瓜,哪个国家爱说假话、不可信,全世界都非常清楚。说谎的孩子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吗?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真话。
(初稿于2014年8月9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86571.html
资料链接:
周洋: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洋/16843?fr=aladdin
温哥华冬奥会: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7749056?fromtitle=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
索契冬奥会: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7749207?fromtitle=索契冬奥会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谎言的力量

张又普:谎言的力量

吾儿属猪,3岁离开中国,自幼长在海外,故一直有过圣诞节的习惯。记得那时每年圣诞节前夕的晚上,我们都要事先买好儿子最喜爱的玩具放到他的床头,待他醒来后,高兴得连蹦带跳,逢人就说圣诞老人昨天晚上来我家了,给他送来了最好的玩具,圣诞老人是他最崇拜的英雄。

吾儿上小学低年级时,有一次我无意中告诉他,圣诞老人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虚构人物,他的那些玩具都是父母亲买的。吾儿当时一脸不悦,一句话都没有说。很多年之后,吾儿对我说,那天是他人生中永远难忘的一天,他心目中的崇拜人物轰然倒下,使他非常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吾儿知道他父亲说的话是真话,才从痛苦中恢复过来。

人是逐渐成长的,成年之后会逐渐地发现,童年时代的许多故事都不是真的,都会逐渐地从谎言中解脱出来,而且这种过程往往是比较痛苦的,这就是成长的烦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一样,不能永远生活在谎言当中,总要长大成人,同样,这种过程往往是比较痛苦的。当我到海外之后,博览群书,这才发现,我们童年时代课本上讲的内容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谎言,是大人们为了哄骗孩子而刻意编造出来的。历史也可以像童话般被儿戏吗?我本人曾为此经有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痛苦。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热衷于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原因。
(张又普初稿于2014年8月2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74428.html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日苏对华政策

(103)
张又普:日苏对华政策

明朝时期,东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国:中国、满清国和蒙古国。1644年,满清国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入关,横扫中国大陆,三国合并,变成了一个统治着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亚第一大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地区又出现了另外两个大国:日本和俄国(及后来的苏联)。两国都想吞并中国,都想从中国身上狠狠砍一刀,不过使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样。

日本使用的是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兼以精神麻痹。1894年占领朝鲜,消灭北洋水师,1895年占领台湾,1905年占领旅顺,1931年占领东北,1935年占领华北一部,1937年占领大半个中国,直至1945年败在美国手下。在精神方面,日本则向中国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这一理论,讲的是要让东亚人民从西方列强的奴役压迫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剥削人的理想社会,其修辞与苏联式共产主义理论几无不同。日本的目的实质上是要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体系,日本为宗主国,其他国家为藩国。1945年日本战败,砍向中国的那狠狠一刀最终砍到了自己身上,“大东亚共荣圈”理论也被日本人民自己所抛弃。

苏联使用的方法是输出革命,自己不直接出面而是培养中国自己的革命者。从1918年开始到1927年为止,苏联多次派人与孙中山、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联系,派出顾问,给以经济援助,先后培育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1927年国共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国国内唯一亲苏的革命党,并提出了“建立苏维埃”、“武装保卫苏联”的目标。在精神方面,苏联则向中国提出了苏联式“共产主义”理论,讲的是要让世界人民从西方列强的奴役压迫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剥削人的理想社会,其修辞与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几无不同。苏联的目的实质上是要建立一个以苏联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苏联为宗主国,其他国家为藩国。

回头望去,日本的方法是愚蠢的,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军力,最后一无所得,还落得了一些国家的民族仇恨。苏联的方法是高明的,没花多少钱,没出什么力,轻轻松松地割去了中国的蒙古和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果然在中国身上狠狠给了一刀。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国人把霸占中国领土的人吹捧为“战斗民族”,仍然痴心信奉苏联式共产主义理论,殊不知苏联人自己早已抛弃了这个理论。
张又普初稿于2014年7月26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74085.html
资料链接:
大东亚共荣圈:https://www.sohu.com/a/123100932_401261
宗主国:https://baike.baidu.com/item/宗主国/2176989?fr=aladdin
藩国:https://baike.baidu.com/item/藩属国/7587299
战斗民族:https://baike.baidu.com/item/战斗民族/15815792?fr=aladdin
孙中山:https://baike.baidu.com/item/孙中山/128084
胡适:https://baike.baidu.com/item/胡适/119246?fr=aladdin
陈独秀: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独秀
李大钊: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大钊/115618?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高官的水平

张又普:高官的水平

我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自小没接触过任何高官。1973年我去延安旅游一个星期,其间无意中见到了若干位1940年代时非常有名的劳动模范,有的还是长征过来的老红军。但在1970年代时,他们都是普通农民,看不出任何特殊性。随着我的年龄的不断增长,逐渐接触了一些中层干部及其子女。出国之后又有机会接触了更高级别的干部及其子女,其中干部级别最高者是国务院的一位副部长,子女级别最高者则是前面介绍过的王同学,是一个可以随意出入最高领导人家中的人。仔细回忆、比较这些人,我感到中共党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选拔制度。中共党内人才济济,相互之间激烈竞争乃是常态,能够脱颖而出、攀上高位的人,全都是精英人士,情商极高,绝非等闲之辈。那些资历老却没有能力的人,哪怕是经过长征,照样永远在底层徘徊。与我接触过的这些老干部及其子女们打交道,总是让人感到他们非常温暖、和蔼可亲,难怪许多人很自然地就愿意听他们的指挥,当他们的下属。

我在《言论自由》一文中提到,美、日官员常常嘲笑中、苏官员愚昧无知,不懂法律,这是真事。不过大家都有外交礼貌,正式场合和当面交往时,绝没有任何失礼的言行。1978年邓小平在日本发表钓鱼岛讲话后不久,日本坊间就传言说,日本外交部官员有人发出了这种嘲笑,为此曾引起中国政府的不满。那几位日本外交部的官员是在下班以后去一家小酒馆喝酒聊天,被一位狗仔队秘密跟踪偷听,第二天发表在一份八卦小报上,我们大家才看到。当然,那份八卦小报因此而销量暴增。

对于美日官员的这种嘲笑,我是不赞同的。就个人智慧而言,中苏官员绝不在美日官员之下,就政治技巧而言,双方大同小异,彼此相当。差异在于社会的言论自由上,美日官员有机会听取全社会各方人士的正反面意见,使用了成千上万人的智慧,因而犯错误的概率值较小,而中苏官员往往只能听到少数人的赞美之词,很难听到批评的声音,因而犯错误的概率值较大。当中苏官员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的智慧去和成千上万人的智慧较量时,双方智力上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还有一条,美、日、中、苏对于“正确”一词的定义不同。美、日官员做事,强调的是争取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是从属于经济利益的;而中、苏官员却往往着重于政治利益,忽视经济利益,话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追求面子。因此双方在谈判时往往能各有所得,各自“正确”,实现双赢。例如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日本追求国家经济利益,争取到了豁免战争赔款,等于从中国手里赚取了数以万亿计的美元,大胜而归。而中国则得到了日本的外交承认,提高了国际地位,获取了很大的政治利益,也是大胜而归。事后,美、日官员都对中国放弃国家经济利益的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但中国人却认为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确,因为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美、日官员嘲笑中、苏官员,只能说明他们不了解中、苏的政治文化。其实从个人素质上来说,所有国家的高级官员都是很聪明的。
张又普初稿于2014年7月19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74056.html
资料链接:
邓小平关于钓鱼岛问题讲话:https://i.ifeng.com/news/dalu/news?vt=5&aid=95931443&all=1
王同学: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49997.html
言论自由: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42382.html
邓小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邓小平/116181?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情商与智商

(101)
张又普:情商与智商

我是在上大学期间才听说“智商”这个名词的,那时把它理解为“聪明”的代名词,我曾经自己给自己测试过一次,智商不高。出国后不久又听说了“情商”这个名词,我把它理解为社会交往能力,并且把“智商”这个名词重新理解为学习和理解自然科学的能力。如果我对这两个名词的理解有误的话,还望大家多多指点迷津。

1991年11月1日,卢刚持枪杀人,在北美华人社会中造成了极大的震动,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关于智商和情商的大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卢刚是一个智商非常高的人,能够从CUSPEA考试中脱颖而出,绝非等闲之辈。然而他的人生却是一个悲剧的人生,终生生活在极端的痛苦之中,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他的情商太低,不擅长与人交往,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弄得周围的人都很讨厌他,也弄得他自己很沮丧,总觉得别人都在欺负他。我们知道,世上大多数事情并不是三加二等于五那么简单明了,都是很复杂和模糊的,有时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较起真来,怎么都过不去。卢刚不惹人喜欢,很多事情就过不了关。他总觉得自己很聪明,工作生活不顺利都是别人欺负他的缘故。于是总是怨恨别人,最后走上了极端。

人非圣贤,没有什么人是天才,所谓的天才都是勤奋努力所换得的。CUSPEA考试那么难,竞争那么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有道是读书可以把人读傻,如果除了读书之外什么都不懂,不知不觉中人就走样了,变成了象卢刚那样学习成绩极好、却不懂人情世故的不正常的人。这种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在社会上普遍吃不开,最好只在底层当个“高级民工”,而想要领导好一个团队,门都没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只会与人交往,不懂科学技术,也很难有远大的前程。只有那些既懂技术又擅长与人交往的人,才前途无量—-但这样的人在技术上很难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因为一个人的智力总和是有限的。

结论是,上大学期间,学习最好的人往往许多都是些书呆子,人生并不成功。学习最差的人,业务实力太差,人生也不太成功。只有那些学习中等水平的人,日后才大有作为。例如,美国原子弹之父,曼哈顿工程主持人,奥本海默,是一位二流水平的物理学家。而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费米,仅仅是奥本海默手下的一位员工。

卢刚事件发生后,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很认真地观察了我周围的中国人,我发现,凡是通过考试出国的人,平均来说,在海外奋斗的结果都很平淡。而通过其它途径出国的人,平均来说,都比考试出国的人成功一些。所以建议大家在养育后代时,不要太注重考试成绩,不要把孩子们逼成书呆子,要鼓励孩子们全面发展,善于与人交往,智商和情商的发展并重。
张又普初稿于2014年7月12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72623.html
资料链接:
卢刚:https://baike.baidu.com/item/卢刚事件/3511168?fr=aladdin
CUSPEA: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SPEA
奥本海默:https://baike.baidu.com/item/罗伯特·奥本海默/4771793?fromtitle=奥本海默&fromid=489072&fr=aladdin
费米:https://baike.baidu.com/item/恩利克·费米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历史人物卢刚

张又普:历史人物卢刚

我常常为大家介绍一些我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顾名思义,当然都比我们年龄大。但今天介绍的这一位却是唯一的一位年龄小于我的人。卢刚,男,1963年出生于北京市,1981年18岁时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通过CUSPEA考试,198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Iowa University)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1991年通过口試获得博士学位。CUSPEA (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是1979年至1989年间中国用来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考试,由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创立,每年选拔大约50人左右,授予全额奖学金。CUSPEA入选者全都是全中国最优秀的物理学生,是我在国内时就非常憧憬和尊敬的考试。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都想获得全额奖学金而出国留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其竞争之惨烈,难以形容。能够脱颖而出的人,该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呀。

1991年11月1日,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市,正在为全家人的生存而苦苦挣扎。那一天发生了一件令许多人终生难忘的大事,虽说事情发生在遥远的美国,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北美华人社会。

这一天是年仅28岁、尚未结婚的卢刚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三点半左右,卢刚进入了正在进行专题研讨会的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Van Allen Hall)三楼的309室,在旁听约五分钟后,他突然拔出左轮手枪开枪射击,他首先击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并在戈尔咨教授倒下之后,又在教授脑后补了一枪;然后,他又朝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助理史密斯(Robert Alan Smith)副教授身上开了两枪。此时,在场的众多人士刚刚有所醒悟,纷纷逃离现场,卢刚又瞄准了在场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27岁的山林华博士,接连向山林华的脑部和胸膛连开数枪。随后,卢刚离开了第一现场到达二楼208室系主任办公室,一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尼克森(Dwight R. Nicholson)。在确认尼克森死亡之后,卢刚又返回第一现场,发现几个学生正在抢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于是又朝史密斯的脑部补发了致命的一枪。

然后卢刚持枪离开物理系大楼到达生物系大楼,由一楼走到四楼,似乎在寻找一名女性目标(有目击者见他进入女厕所寻人),其间遇到师生多人,但卢刚并未开枪滥杀。

在未找到射击目标之后,卢刚又进入了行政大楼,冲入一楼111室的校长办公室,向副校长安妮·克黎利(T. Anne Cleary)前胸和太阳穴连开两枪,又朝办公室内的学生秘书茜尔森(Miya Sioson)开了一枪。随后,卢刚到达二楼的203室,饮弹自尽。

美国是反对种族歧视的国家,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并没有迁怒于华人社会,而是作为恶性杀人事件个案来处理。但这个事件在北美华人社会里所引发的广泛讨论和激烈争论却在计算机网络上持续了数年之久,并引发了许多人对情商和智商问题的大讨论。
张又普初稿于2014年7月5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71673.html
资料链接:
卢刚:https://baike.baidu.com/item/卢刚事件/3511168?fr=aladdin
北京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大学/110221?fr=aladdin
蒙特利尔: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特利尔/80820?fr=aladdin
爱荷华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爱荷华大学/10855356?fromtitle=美国爱荷华大学&fromid=6678368&fr=aladdin
CUSPEA: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SPEA
李政道: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政道/622436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留日学生的信

张又普:留日学生的信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他说道:“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还是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吧”。第二天,日本外交部发言人说:“钓鱼岛根本就不存在主权争议问题,她当然是日本领土,除日本之外,任何其他国家都不曾对钓鱼岛提出过主权要求”。1982年我来到日本,才从日本的许多报纸上看到了日本人对这一事件的评论。

1970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废待兴,急需美日等国的经济援助,根本没有精力与日本争议这个无人小岛,也没有必要为这个小岛而得罪日本,影响国家发展。因此,希望能拖一拖,拖到以后再解决。心情可以理解,方法也无可厚非,我们这些留日学生也都支持这种做法。但是细想起来,当时中国政府的说法和做法却似有不周之处。

日本有言论自由,左中右各派的报纸都有,当时就有一些比较亲华的报纸指出,不动产的主权有时效的限制,根本不可能拖到下一代人。这些报纸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国际法中的不动产法,并献策道,如果中国政府在20年到50年期间都不关照钓鱼岛的话,则自动丧失领土主权,下一代人就没有发言权了。要想把领土问题拖到下一代人去解决,应该每年都由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言人说上一句“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就够了,留下历史记录,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外交层面上仍对日本维持友好。这样做既不得罪日本,又可继续发展中国经济,还在法律上保持了关照钓鱼岛的历史记录,这才能为下一代人保留争夺领土主权的权利。日本政府在日苏领土纷争时的做法是弱国对付强国的典范,值得中国学习。

感兴趣的看官请参照本篇文章的第一节《弱国外交和北方四岛》。

日本的这些街头小报,中国人是看不到的,但里面往往有许多有益的知识。我们这些留日学生们看到了这些报纸,从日本人手中学习了相关的知识,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在另文中向大家介绍的那位刘同学为首,几位留日学生联名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信,介绍了上述知识和观点,建议以后外交部发言人每年都要说一句钓鱼岛主权问题。遗憾的是这封信发出后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直到2012年,外交部发言人每次谈到钓鱼岛主权时,仍然重复:“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还是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吧”。从1972年算起,40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话,也没有理睬我们的善意的建言,使我们感到十分不解和难过。
张又普初稿于2014年6月28日

网友反馈:关于钓鱼岛,可能台湾政府大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停止过申明主权,至少台湾和香港两地民间人士没有停止过发声。

张又普答复:钓鱼岛的纷争是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纷争,只有政府的公开正式发言才有法律效应,老百姓个体行为,例如台湾或香港民间人士的发声,没有法律效应。对于台湾政府的声明,也存在法律上的问题。1972年9月,日本与北京政府建交,不承认台湾政府的合法性,因此,不承认台湾政府对钓鱼岛声明的法律效应。如果台湾政府的声明有法律效应,那么台湾政府就是一个合法与独立的政府。如果没有法律效应,那么,在40年的时间里,钓鱼岛就不曾存在争议问题。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65488.html
资料链接:
邓小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邓小平/116181?fr=aladdin
香港: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12877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不动产的主权

(096)(097)(098)
张又普:不动产的主权

一个人一人生中所购买的最昂贵的商品是什么?那大概就是房子了,专业名称是不动产,英语是real estate。它可能会花费掉你一生的存款。为了在美国更好地生存,2004年,我成功地考取了美国的不动产经纪人的营业执照,因此对美国的不动产法略知一二。

不动产的主权,这是一个相关人士必须要争取的。对于如此重大的问题,从五百多年前开始,英国和欧洲各国就逐渐地制定了一系列精确的法律条文,囊括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成为世界通用的不动产法,成为国际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个人,应该遵纪守法,作为一个国家,应该遵守国际公法,无视法律而出了问题的人都是自己有毛病,不能怪法律不好。下面想举例说明一个具体的问题,这个案例抄自于美国的不动产法的教科书,是世界上不动产法的一个有名的典型案例。

有一位A先生在美国西部加州的一个偏僻的地方买了一栋别墅,全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不久由于工作原因举家搬往东部的纽约,托朋友B代管自己的别墅。A很有钱,工作也很繁忙,后来又买了很多不动产,慢慢地就把加州的别墅忘了,与B也失去了联系。二十多年后,A又想起了自己的加州别墅,前往视察,才意外地发现,B一家人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一代人了,并且拒绝把别墅还给A,声称自己已经拥有了该别墅的主权。A被迫前往法院控告B,声称B是强盗、骗子,要求收回自己的房产主权。

在法庭上,A出示了自己当年购买房产的原始发票,政府颁发的房产证。B则向法院出示了自己二十多年来向市政府支付的不动产税的发票,持续支付了二十多年的水费、电费、电话费等等的账单。那么,法院应该把别墅判给谁呢?

如果看官您是法院的法官的话,您打算把该房产判给谁呢?

欧洲和美国的不动产法规定,在一块土地上长期生活栖息、开发建设的人是这块土地的真正的主人,以二十年为时效。原有主人如果在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关照自己的土地,则自动失去主权。某某土地自古以来就属于我,这样的话是不成立的,土地的主人是不断变化的,法律只保护现代人的利益,不保护历史。上述不动产应该判给B。A虽然“自古以来”就合法地拥有主权,但他在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关照自己的土地,那么就不能怪别人不好,不能怪法律无情,只能怪自己不懂法律,业务过失,丢失了自己的主权。

有看官说了,那如果B使用暴力从A的手中抢夺了房产,二十年后房产也归B所有吗?如果答案是YES(是)的话,那世界岂不就成了强盗的世界了?法律的回答是,这要取决于A的态度和方法。

如果A持续不断地向B提抗议的话,那么不论多少年的时间,房产都不归B,因为A一直在关照自己的房产。抗议的方法很多,如去法院起诉,在报纸上登广告,最简单的方法是给B写一封带回执的挂号信表示抗议,保存好邮局的回执和抗议信的影印件。这些白纸黑字的记录证明A没有忘记自己的房产。但朋友之间私下聊天不算抗议。如果A在持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声都不吭,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房产,那就不要责怪强盗抢劫和法院无情了。

以上段落均抄自于美国不动产法律的教科书,内容是抄的,文章是我写的,从下面开始是我的词汇。如果A在法院上对法官说:“这块房产的主权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还是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吧”,如果看官您是法院的大法官,听了A的发言后,请问您会怎样判决呢?您认为A的发言合适吗?如果A在持续四十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这块土地是我的”,从来没有关照过这块土地,如果看官您是法院的大法官,请问您会怎样判决呢?A自己有过失吗?

当然,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纷争与老百姓之间的不动产主权纷争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基本准则是一样的。日本在处理北方四岛领土纷争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成为弱者对付强者的典范。

中国有句俗话:清官难断家务案。欧美国家则有另外一句类似的话:杀人犯也有三分理。这两句话说明讲道理有多么困难,制定一份人人都能接受的法律有多么困难。因此,法律不一定是最讲理的,而是含有一些不讲理的因素,含有一些特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保护弱者,保护劳动者,保护穷人,保护现代人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发生交通事故时,双方都互相指责,有时说不清谁是谁非,这时,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双方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发动机功率较大的一方是强者,判罚败诉。男女双方发生冲突时,法律通常保护女性,因为女方弱小。法律约束强者,使得强者不敢随便欺负人,社会才能和谐。

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生活栖息、开发建设的人是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法律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动产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业主购买不动产就是为当地人民造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当然要保护业主的利益。但一次性购买还不够,应该持续不断地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具体地说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支付不动产税,社区管理费,水费、电费、电话费。业主只需要按时支付上述费用,不动产永远归属自己,哪怕自己从不露面。但如果业主长期不支付上述费用,那么他的物业主权就会发生问题。因为他没有持续性地为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法律就不再保护他了。谁支付上述费用,谁就为地区经济做了贡献,法律就保护谁。这就是保护劳动者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保护现代人的利益原则。

列位看官都购买过不动产,你们会不会忘记自己的房子在哪里?不会吧?因为对看官们来说它太贵了。但如果你们买了一只挖耳勺,大概就会常常忘记放到哪了,因为对看官们来说,挖耳勺太便宜了,丢了没关系。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房产都忘了,而且20多年都想不起来,这种人多么有钱呀!被他忘记的不动产是他多余的财产,有没有都无所谓,那么,把它收归国有,送给穷人,乃是减小贫富差距的方法之一。

好了,不再罗嗦了。今日全世界各国的法律几乎全都来自于英国。作为最早、最完备的法治国家,英国充分总结了欧洲各国一千多年的经验,写出了上万页厚的各种法律,基本上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现象。我们几乎可以说,英国的法律就是全世界的法律,就是国际公法。我们应当感谢英国对人类所做出的这一杰出的贡献。

任何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任何一个国家也应该认真学习法律,遵守国际公法,才能得到世界的尊重。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65028.html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