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

张又普:三年困难

1959年至1961年三年期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史称为三年困难时期。为什么会有这悲催的三年?有三种观点。

一是认为,1958年毛泽东发动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运动,不懂经济还瞎胡闹,人为地制造了一场大灾难,使全国饿死了大约三千万人。这不是天灾,而是一场人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毛泽东必须为这场灾难承担责任。

二是认为,那三年期间发生了罕见的天灾,全国范围连续三年农业欠收,再加上苏联趁机逼债,强迫中国归还朝鲜战争期间欠下的军费,导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不过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但没有饿死人,反而获得了经济腾飞。那三年困难是由天灾导致,毛主席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

三是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些偏激和夸张,那三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仅仅饿死了一两千万人。

我想,各方都能接受的部分说法是:那三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定的经济问题,是一个值得历史学家们研究的历史事件。

那么上述三种观点到底哪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呢?历史学家们提出了两个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事情的真相。由于中国太大,仅以中部五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做研究即已足够了。

首先应该针对中部五省的众多的气象台,调查一下1950年至1970年间的气象水文资料。气象资料都是历史记录,真实可靠。使用大型计算机把这些资料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那三年期间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自然灾害。

然后,再对那五省调查一下1950年至1970年的人口统计。把这些资料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正常年景的人口增长率,和那三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字,正常人口增长的数字和实际人口之差就是非正常死亡人数。这样就可以科学地估算出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总和。

本世纪初,有一批海内外学者联合起来从事这一历史学的社会调查。不幸的是,刚刚开工就遭到了镇压,国内学者被逮捕法办,海外学者被驱逐出境,罪名是:“盗窃国家机密罪”。

我们至今并没有科学合理确凿的证据去论证上述三种观点哪种为真,只能想象一下了。如果观点二是正确的,那么似乎应该积极主动地公布所有历史上的气象水文资料和人口统计资料,欢迎全世界的气象学家和历史学家前来调查分析,列位看官以为如何?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中美撞机小议

张又普:中美撞机小议

第一节:中美撞机(1/3)
初稿于2013年3月16日

2001年4月1日,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引起中方愤慨,遂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拦截。由于美机没有进入中国领空,不能击落,歼八就想在美机前方极近的地方掠过,以示警告。然而技术上掌握得不太好,与美机在空中相撞,歼八迅速坠落,飞行员王伟跳伞逃生,堕入海中。美机受重伤,在没有得到中方许可的情况下,强行迫降于中国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上,自投罗网,连飞机带人一同成为中国的俘虏。机组全体人员则无一伤亡,这对美军来说,就视作是谢天谢地的胜利了。

事件发生后,跳伞落水的王伟的生命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空军派出大批飞机轮船,在王伟落水的海域里地毯式地仔细寻找。美国海军则向中方表示,愿意派出最先进的搜寻技术装备,帮助寻找落水的王伟,然而遭到中方的拒绝。在此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海空军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没有找到王伟,结果是飞行员惨死公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此事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公愤,举国上下愤怒声讨美国的罪行,并将王伟定为革命烈士,立碑纪念。

对这个事件的政治意义,本文不做讨论,由此暴露出的技术问题,才是本文评论的重点。二战期间,美军曾对飞机空中格战的情况做过统计,平均来说,一架轰炸机每飞行五次左右,就会被敌军击落,因此,如果一枚导弹的价格相当于飞机的五分之一,就很合算了。同时,飞机被击落后,对跳伞逃生的飞行员的救护工作被认为是空军最重要的技术问题。1940年德军轰炸英国,面对强大的德国空军,英国空军规定,飞机一旦受伤,必须立刻退出战场,不准带伤参战,要尽力返回英国领空,然后迫降或跳伞。飞行员的生命要比飞机重要,要比战斗任务重要。1944年7月开始,美军以塞班岛为前进基地,大规模地轰炸日本本土,这当然要遭到日本的拼死反抗,被日本人击落的B29远程轰炸机,难以胜数。美军派遣了51艘潜水艇和上百艘水面舰只,在沿途一千多公里的海面上,救援落水的飞行员,并发明出了一系列救援的先进技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所有落水的美国飞行员全都能得到救助。

王伟落水的地方距离中国海岸线不足百公里,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动员所有中国的技术力量,都没有找见人,救援技术之落后显而易见。美国报纸评论说,一个没有能力救援自己落水飞行员的空军,是一个不能打胜仗的空军。看来,今日的中国空军,尽管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不过还是有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空间。

后记:前中国海军司令部中校参谋姚诚认为,王伟并没有死,海军故意将他隐藏起来,是为了某些外交上的需要。

第二节:中美撞机(2/3)
初稿于2014年11月22日

2001年4月1日,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引起中方愤慨,遂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拦截,双方不幸发生撞机事故,世界舆论大哗。这是一场意外突发的交通事故,双方都很痛心。本文想讨论一下,通过这个事件,暴露出了中国空军的哪些缺点和不足。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有利于今后不断地改进提高。本文的内容全都来自于事发后海外各种报刊的报道。

中国空军的计划是,让歼八在美机前方极近的地方掠过,以示警告。自从世界各国有了空军以来,这样的作战计划,是中国空军独有的。飞机的飞行速度极快,三五公里远的距离一刹那就飞过去了,而对于人的肉眼来说,这个距离又太远,几乎什么都看不清,飞行的危险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通常的做法是向敌机前方数公里远的地方发射照明弹,耀眼的光线就是最有效的警告。这种贴近飞行的作战方案,显现出中国空军指挥人员对现代高速喷气机物理性能的不了解。

按照美国标准来说,中国空军飞行员普遍训练不足,飞行时间太短,对自身驾驶的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掌握的不够熟练,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飞行员王伟试图从美机正前方近距离掠过,但即使飞行技术能够达至熟练,这时也难以掌握住分寸,难以避免与美机空中相撞。然而美机驾驶员每次出发前都要事先仔细研究飞行区域所有机场的状况,预先做好紧急迫降时的准备工作。当两机相撞后,美机遭到重创,几乎失去控制,在这危急关头,驾驶员立刻熟练地转向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不顾中国陵水机场塔台人员的拒绝,强行迫降,最终全体机组人员无一伤亡。这个事实是否可以说明两国飞行员之间的技术差异?

美机成功迫降后,自己离开跑道,找个最近的地方停了下来,从容不迫地向上级汇报了迫降地点和经过,销毁了飞机里所有值得保密的资料,并摧毁了飞机里的计算机系统。足足等待了十几分钟之后,才有一辆军车开到跟前。陵水机场是中国空军的军用机场,那天天气好,能见度高,机场地勤人员全员在岗。当一架外国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强行迫降在军用机场之后,相应而来的反应时间却竟然长达十几分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战时,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可以有四五架敌方运输机成功降落,可以有二十多辆坦克从飞机里开出来发动进攻,可以有三四百名士兵跃出机舱,占领机场。

第三节:中美撞机(3/3)
初稿于2014年11月29日

2001年4月1日发生了一场不幸的中美撞机事故,事故发生后的当天,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对这次事件的报道基本一样: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引起中方愤慨,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拦截,一架歼八试图从美机正前方近距离掠过,以示警告,然不幸两机相撞。

然而第二天,却见国内所有媒体一致报道:“美军EP-3E侦察机在距离中国海南岛外海100公里远的地方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中方派出两架歼八战斗机前往警告,美机见到歼八机后,突然掉转机头,冲向歼八,歼八躲闪不及,与之相撞。”

媒体在短时间内的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报道,不禁令人困惑。还是让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美军EP-3E侦察机是一架大型飞机,机舱里装满了电子仪器,大量汽油和十几名乘员,其优点是电子侦察能力强,续航能力强,缺点是太大、太笨、不灵活,由于惯性大,难以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中国歼八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只有一名乘员,该机体积小,空气动力学性能好,其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合空中格斗,缺点是载油量小,续航能力弱,飞不远。从歼八的角度来看,两机空中格斗时,EP-3E侦察机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只有挨打的份。

根据媒体第二天以后的报道,是惯性大的美军EP-3E侦察机突然灵巧地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主动撞向歼八,而惯性小的灵巧的歼八却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去躲避一下,导致两机相撞。大家觉得这种报道是否有悖于物理学的惯性定律?

另一不可忽视的事是:国际法规定,当一艘轮船发出SOS求救信号后,附近所有轮船必须立刻停止正常航行,尽力前往救人,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救援。当飞机要求紧急迫降时,任何国家、任何机场、任何个人都不得拒绝,必须竭力协助遇难飞机安全降落,解救机上乘员。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846578.html
资料链接:
王伟: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伟/2765991
歼八战斗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歼-8Ⅱ/7783241?fr=aladdin
B29远程轰炸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B29/5898277
EP-3E侦察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EP-3E型电子侦察机/8790711
空气动力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空气动力学/17234?fr=aladdin
陵水军用机场: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60/20010410/438038.html
塞班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塞班岛/621254?fr=aladdin

第四节:关于中美撞机的讨论
初稿于2014年12月13日

最近连续发表了几篇关于2001年中美撞机的文章,迎来了众多的反响,非常高兴抛砖引玉的成功,谢谢大家。看官们提出了一些问题:

(1)B老是在A家门口之外公共之地转过来转过去,并不断向A家里窥视,A会怎么做?
回答:家门口之外的公共之地,任何人都有权利自由走动,A无权阻止,这是中国国家法律确保的中国基本人权之一,B的行为非常惹人讨厌,但没有违法。如果A向法院指控B骚扰邻居,法院也只能依法判决A的败诉。A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关好自家的窗帘,让B从外面看不见,以此对B的行为给以抵制。另外一种报复的方法是,去B家门口之外公共之地转过来转过去,并不断向B家里窥视。

(2)如果是中国的军用飞机在美国100KM外,飞过来飞过去,美国又会怎么做?
回答:冷战时期,美国侦察机经常在苏联远东地区100KM外作电子侦察,引起苏联不满。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依据国际公法,知道美机的行为虽令人讨厌但不违法,所以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只是非正式地向美国表示了不满。美方的回答是,欢迎苏联侦察机来美国侦察。此后,苏联多次派遣远程战略轰炸机前往夏威夷和关岛附近公海上空耀武扬威,美军仅仅是紧密观察,没有任何拦截和阻挠。美苏之间的交往历史,值得人们参考。

(3)如果是中国的军机要求到美国本土上迫降,美国会那么人道地让降落吗?恐怕距离美国本土上空很远的地方就会击落了吧?
回答:因为从来没有一架中国军机飞去美国的先例,因此我无法揣测,只能举一个现实的例子。19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中日两国关系非常紧张,几乎处于半战争状态。那时有一艘中国货轮在日本附近遇难沉没,发出SOS信号后,附近的日本轮船全力前往救援,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日本军队派出舰载直升飞机飞到中国货轮上空,将货轮上所有人员救出,事后周恩来曾向日本政府表示感谢。事实上,某轮船、军舰、客机、军机在西方国家附近遇难,在发出SOS信号之后,很快得到人道主义救援,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4)出动飞机拦截对方飞机,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危险的事
回答:国家领海权是12海里,之外属于公海,公海地区航行自由乃是国际公法之一。美机在离中国很近的公海飞行,虽然令人讨厌但不违法,中国无权阻止。至于出动军机拦截干扰对方飞机,则属于违反国际公法的作法,不值得提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在尊重国际公法方面,不断改善,不断取得着进步。

以上讨论仅供参考,基本前提是所有国家之间的争端,其正确与否均应该以国际公法为基准。如果本人的上述4项回答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资料链接: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夏威夷:https://baike.baidu.com/item/夏威夷州/3436297?fromtitle=夏威夷&fromid=6068&fr=aladdin
关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岛/519630?fr=aladdin

第五节:兵不厌诈
初稿于2014年12月27日

双方交战时都希望敌方失败己方获胜,大家斗智斗勇,都想使尽36计,诱使敌方犯错误,心理战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爱生气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生气时做的决定通常都是错误的,说句难听话,生气和愚蠢是同义词,因此,诱使敌方将领生气,就是一项重要的心理战战术。

三国时期诸葛亮攻打司马懿,司马懿守在城池里拒不出战,拖时间,诸葛亮后勤有限拖不起时间,就派人送给司马懿一套女式服装,侮辱他不敢出战,胆小如女人。没想到司马懿心胸宽广,毫不生气,反而重赏使者,仍然拒不出战,逼得诸葛亮无功而返,心理战遭到失败。对比一下”三气周瑜”的故事,一介武夫心胸狭窄,一句难听话就能气得他口吐鲜血,气绝身亡。最终打败诸葛亮的是荣辱不惊,心胸宽广的司马懿。

1942年4月18日,美军派遣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满载16架B25远程轰炸机,在距离日本600海里的地方出发,轰炸日本。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轰炸,是一场纯粹的心理战,目的就是要激怒日军首脑。该轰炸炸死了两名东京市民,导致日本舆论大哗,举国上下愤怒谴责美国:美帝亡我之心不死!在一片愤怒情绪当中,日本军方决定,攻占中途岛。其结果是,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日美海战走向转折点,美军的心理战大获成功。

1950年代初期,美国多次派出侦察机在苏联远东地区100KM外作电子侦察,希望激怒苏联。然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聪明睿智,心胸宽广,懂得国际公法,没有做出任何不合法的举动,只是多次派遣远程战略轰炸机前往夏威夷、关岛和旧金山耀武扬威,美国的心理战未能成功。

2001年4月1日,美国派出EP-3E侦察机在中国100KM外飞行,看来有激怒中国之意,遗憾的是中国军方高级领导人真的生气了,作出了不符合国际公法的举动,中了奸计,不仅损失了飞机,还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在遵守国际公法方面显得理亏—-尽管事实上是美国首先挑衅。飞行员王伟落水身亡,中国举国上下一片愤怒,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愤怒抗议美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然而,美国的心理战却获得了成功。

中国吃了亏,大家都很痛心,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方法1:义愤填膺,怒火中烧,走上街头,振臂高呼,打到美帝国主义。

方法2: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指明这是美国设计的陷阱,向大家介绍相关的国际公法,了解历史上苏联对付美国的方法,提醒中国军方领导,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保持头脑冷静。飞行员王伟落水身亡,说明中国空军的救援技术尚有不足之处,建议中国军方领导,应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改进提高中国空军的救援能力和作战能力。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不要骄傲,还要多观察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还要不断地发展,改进提高。我深信,今后的中国会越来越好。我同时还认为,只有向中国政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才是真正热爱中国。

资料链接:
司马懿:https://baike.baidu.com/item/司马懿/9367?fr=aladdin
诸葛亮:https://baike.baidu.com/item/诸葛亮/21048?fr=aladdin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黄蜂号航空母舰/1446332?fr=aladdin
中途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途岛/63732?fr=aladdin
夏威夷:https://baike.baidu.com/item/夏威夷州/3436297?fromtitle=夏威夷&fromid=6068&fr=aladdin
关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岛/519630?fr=aladdin
旧金山:https://baike.baidu.com/item/旧金山/29211?fr=aladdin
王伟: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伟/2765991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人工智能

张又普:人工智能

1982年10月6日我到达日本,开始接受日本的计算机科学教育。那时我才听说,日本政府从1980年开始,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创了一个名为西格玛的国家研究工程,计划花费十年的时间,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再具体一点,就是要研制人工智能计算机。在那个时代,没有Windows,没有Internet,我上大学期间用的计算机都是用穿孔纸带,在当时的日本,差一点的计算机使用穿孔纸卡,好一点的则使用键盘荧光屏的终端设备,同一台大型计算机的不同终端之间可以敲键通信。当时西格玛工程的研究目标是,把两台终端放在两间房子里,互相敲键通信,一定时间之后,无法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这项工程是当时日本最大的计算机工程,号称世界最前沿。初到日本的我非常想往能加入这项工程,遗憾的是,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都不是搞人工智能的,与西格玛工程没有任何关系。

我这个人是个书呆子,读博期间每日苦读,埋头写论文,从不与人交往,除了指导教授之外,其他人大都不认识。1988年3月我博士毕业,来到横滨的一家计算机公司,这才有机会接触了一些公司界的计算机高手。

1989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一位名叫野木的教授,并与他长聊了两个小时,给我留下了终生不忘的印象。野木教授是西格玛工程的十位主持人之一,1970年代末期,是他们几个人商量好了之后联名向文部省申请巨额研究经费,开创了西格玛国家研究工程。到1989年,该工程接近尾声,已经快要结束了。我们俩人在一起聊天,当然要大谈西格玛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话题。然而使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作为项目的主持人之一,他竟然说西格玛工程是一项愚蠢的工程,不会成功。下面是他说的话的概要。

从1946年开始,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其速度简直可以用指数般的爆发来形容,以至于大家对未来的发展速度均报以极大的乐观。到1970年代时,人工智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计算机下国际象棋已经到达了世界一流水平。在这一派大好形势下,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普遍认识不足,都觉得聚日本全国之力苦干十年,应该差不多可以造出一台等同或超过人类智慧的计算机来。

然而正式开工之后,才发现是越干越复杂,越干越困惑。经长期苦心钻研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存在着一条以往不知道的自然规律:“有限复杂结构的物质不可能理解比自己更复杂的物质结构”。野木教授的这句话的日语原文非常难懂,我的日语汉语水平都不高,上面的翻译未必精确。那么应该怎样翻译野木教授说的这条自然规律呢?二十多年来,我都没有想出一个准确对应的一些汉语词汇来,只好将大意解释一下:人类的大脑是有限大,里面的脑细胞的数量是有穷的,相互之间的复杂构造也是有限的。使用这种有限复杂的大脑,不可能理解和自己同等复杂或比自己更加复杂的事物。换句话说,人类永远都造不出比人类更聪明的机器来,就好象人类永远都造不出永动机一样,因为能量守恒是自然规律。

人类发现自然规律都是逐渐的,开始时都是猜想,慢慢地才确认为是自然规律。想当年有很多欧洲科学家和工程师曾经为永动机的发明呕心沥血,今日则有大批日本专家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苦干十年。永动机虽然没有发明出来,不过极大地促进了应用物理学的发展。日本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虽然没有造出来,但却使日本的人工智能科学一直位于世界前沿,今日具有一定简单智力的机器人大都最先是日本人造的。

其实有一个推理方法可以验证这条自然规律:假定人类的智力水平值是1,假如我们能造出一台机器,比人类稍微聪明一点点,比如说是1.001,这是第一代机器。让第一代机器去设计智慧机器,其智力水平值就能达到1.001的二次方,取名为第二代机器,以此类推,第n代机器的智力水平值就是1.001的n次方。众所周知,指数级数的增长速度是吓人的,当n连续增大的时候,这个智力水平值就会趋近于无穷大,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连银河系都是有穷的。

本文向大家介绍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物理学公理(虽然它可能尚未成熟):人类永远都造不出比自己更聪明的机器。象《终结者》那种电影里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

资料链接:
西格玛工程:https://baike.baidu.com/item/日本第五代计算机工程/22895876?fr=aladdin
Windows:https://baike.baidu.com/item/Windows操作系统/852149?fromtitle=WINDOWS&fromid=165458&fr=aladdin
Internet:https://baike.baidu.com/item/Internet/272794
人工智能: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工智能/9180?fr=aladdin
永动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永动机/366300?fr=aladdin
能量守恒:https://baike.baidu.com/item/能量守恒定律/339215?fr=aladdin
终结者:https://baike.baidu.com/item/终结者/554724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海外华人Zh同学

张又普:海外华人Zh同学

我在海外生活多年,认识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海外华人,我周围的华人社会好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Zh同学。当然,我说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但他们的名字都是虚构的,而且都是由若干个类似的人物合在一起的虚构人物,说的是社会现象,我在讲述中也略微有点艺术加工,敬请列位看官不要对号入座。

第一节:二十世纪
初稿于2014年10月18日

Zh同学和我一样,是77级学生,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年龄较小,高中一毕业直接考上大学,从未下过乡。上大学期间成功地入了党,大学毕业时考取了出国留学生,是他们学校那一年唯一一名考取了留学生的毕业生,并且是用日本语考上的。那一年用日本语考上留学生的人,全中国还不到四十人,都被安排在大连外语学院参加出国培训,Zh同学和我同班,共同生活学习了半年。1982年10月6日,我们148名留日学生一起乘坐一架包机同赴日本,Zh同学在大阪下机,去京都大学学习,我在东京下机,去电气通信大学和筑波大学学习。两地相距较远,就慢慢地少了联系。

在大连外院集训期间,教育部外事组的王老师曾对大家说,党员同学出国后不要泄露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以免遭到不必要的政治麻烦。此语曾引起包括Zh同学在内的众多的党员们的不满。

五年半后的1988年3月,我们博士毕业,大使馆要求我们必须按时回国,那时我们大家才发现,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国,就连那些平时积极向大使馆汇报同学动态的人,关键时刻都放弃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籍,加入了日本国籍。这时,只有Zh同学例外,他在留学生内部提出了一系列慷慨激昂的爱国口号,声言誓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然后,他按时回国,又连连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闪光语言,自称自己是一个储电池,在日本时是充电期,现在回国了,要进入放电期,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放电、发光、发热。为此,他被教育部和驻日大使馆评选为当年的模范共产党员和优秀留学生。

博士毕业后,我漂泊四方,为全家人的生存而挣扎,不知不觉中大家相互间都失去了联系。不过地球真小,十几年后的本世纪初,一个偶然的因素,我很意外地又和Zh同学恢复了联系,并在美国见了面。十几年不见格外亲切,双方自然都讲述了各自十几年来的奋斗途径。欲知Zh同学的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节:二十一世纪

博士毕业回国后,Zh同学头上充满了光环,《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连发表他的闪光语言,教育部把他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留学生代表,并把他分到北京某大学任教授,指导博士学生。京都大学是日本水平最高的大学,至今(本文初稿于2014年10月)已有7人荣获诺贝尔奖金。1988年3月的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在那个时代还是很有价值的。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刚满30岁的Zh同学初次参加工作,第一次走入社会,当然无法避免青年人特有的一些不成熟。闪烁的光环是短暂的,现实生活往往与理想状态不太一样。Zh同学的出现对于众多的同事们有一定的学位压力,甚至对系主任教授的地位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于是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便“狼烟四起”,好听的谣言是,说他在日本混不下去,被迫回国,不然别人怎么都没有回国,就他一个人特殊。那些难听的谣言我就不重复了。谣言都是在背后的议论,一般不会当面侮辱。但还有许多当面的“关怀”让人难以忍受:

“Zh老师,日本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你在日本干得那么好,干嘛还要回国呢?”

这样的关怀不仅来自于家人,更还来自于同学、朋友、上级、同事,甚至包括受他指导的博士学生。这种关怀,有人是真心实意,有人是嫉妒,有人是别有用心,弄得Zh同学终日如芒刺在背。回国后两年左右,Zh同学又重新返回日本,给他的前博士导师当博士后。日本不容易办理移民,Zh同学又联系了一所加拿大的大学,去当了一年的博士后,然后慢慢稳定下来。数年后,在美国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举家移民美国,重新和我恢复了联系,并与我在美国再次相遇。

十几年不见,社会的磨练使大家都成熟多了,脸上多了许多沧桑,头上多了许多白发,青年时代的浮躁渐渐远去,现实生活的压力加深了我们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最后,Zh同学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張さん,不是我不热爱祖国,而是祖国根本不需要我这种多余的人物”。

Zh同学是一位在中国留学生历史上写下了一小段文章的人,关于1988年4月至6月期间,他多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那些关于储电池的闪光语言,包括他本人的真名实姓,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记录。

资料链接:
大连外语学院:http://www.dlufl.edu.cn/
京都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京都大学/2566604?fr=aladdin
电气通信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电气通信大学/3366403?fr=aladdin
筑波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筑波大学/1994417?fr=aladdin

第三节:我和Zh同学的口角
初稿于2014年11月1日

1982年3月到9月,我在大连外语学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班,学习日语、英语和出国常识,并办理所有出国手续。在那段时间里,我和Zh同学同班。虽然互为友好的同学,但由于我的不谙世事,我们两人之间曾经发生过一件小小的口角。

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而爆发了一場局部战争。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多数国家支持英国,阿根廷多年的盟友巴西等南美诸国则持中立立场,全世界只有中国等一两个国家旗帜鲜明地支持阿根廷。身为党员的Zh同学当然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决定,坚决支持阿根廷。有一次,正当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之时,我凑上去问了他几个问题:

张:“你知不知道福克兰群岛的地理位置?”
Zh:“不知道“。”
张:“那么,你知不知道阿根廷在哪里?”
Zh:“不太清楚,好像是在美洲的什么地方?”
张:“你知不知道福克兰群岛的面积,人口,人口结构,被现代人发现的历史经过?”
Zh:“不知道。”
张:“去年,福克兰群岛的居民们曾经为国家主权问题举行过一次公民投票,你知不知道这次投票的起因、过程及其结果?”
Zh:“不知道,没听说过。”
张:“你知不知道英国和阿根廷为什么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发生争议?为什么大打出手?
Zh:“不知道。”
张:“你知不知道此场战争谁是侵略者,是谁首先开的第一枪?”
Zh:“不太清楚,应该是英国侵略吧,不然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支持阿根廷?”
张:“不清楚不知道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有在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才可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你并不清楚事情真相,为什么要支持阿根廷呢?”
Zh:“我国政府支持阿根廷,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当然要坚决响应。”
张:“人和录音机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你可以听取任何人说的话,但不应放弃个人的判断能力,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Zh:“你这个人真反动,竟然怀疑政府!”

现在回想起来,此次口角是我不对。Zh同学有权利选择他个人的立场,他有权利独立思考问题,也有权利不思考问题。是我主动挑起争端,侵犯了他的自尊,特别是使用录音机这个词形容他,更是对他的不尊重,为此我感到后悔,希望Zh同学能知道我心里的歉意。不过这件事情太小,在我们时隔十几年再次相见时,双方都没有重提旧事,只是更多地加强了相互间的友谊。

后记:英阿战争,英国获胜。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获得了英国空前的支持,而阿根廷人民则谴责当时的军政府擅自挑起侵略战争,导致军政府被迫下台。后来的民选政府将三位挑起战争的军事头目给以法律制裁,阿根廷由此走向民主。

资料链接:
福克兰群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马尔维纳斯群岛/655936?fromtitle=福克兰群岛&fromid=698873
撒切尔夫人:https://baike.baidu.com/item/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2600274?fromtitle=撒切尔夫人&fromid=85669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美国《纽约时报》

张又普:美国《纽约时报》

2012年10月25日,美国《纽约时报》以很大的篇幅发表了该报驻上海首席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调查整理的关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家族在20年时间里积累了27亿美元 (约合170亿元人民币) 巨额财富的事件。

从2009年开始,张大卫就逐渐收集了许多相关资料,期间曾多次将他收集到的资料发给温家宝家人,请他们核实其内容是否属实,并指出,若有不妥之处,请温总理出示否定的证据,然而他遭到的回答是:指控他盗窃中国国家机密。2012年10月中旬,美国《纽约时报》将文章全文发给温家宝,并通知说,他们将于25日全文刊登,预先请温本人核实一下内容,若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请出示证据。不过得到的回答仍然是抗议《纽约时报》盗窃中国国家机密。同时,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则竭尽全力,试图阻止《纽约时报》发出这篇报道。他打算支付给《纽约时报》一大笔钱,购买该文的版权。不过,这一提案遭到了《纽约时报》的断然拒绝。

2012年10月25日,《纽约时报》按照预先的通知,全文刊登了张大卫的文章。温家宝总理很快就通过律师在美国发表声明,指控《纽约时报》造谣污蔑,声称他要向美国法院起诉《纽约时报》。得到的回答是:随时恭候。如今很多年都过去了,至今仍然没有任何声响,从来没有任何人起诉过这篇文章,也从来没有任何人出示证据说这篇文章有任何微小的不符合事实的地方。2013年4月15日,这篇深入揭露温家宝家族敛财的深入报道获得了2013年度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报道奖。普利策新闻奖类似于电影界的奥斯卡金像奖和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是全世界新闻报道界的最高荣誉。

2012年10月25日以后,美国《纽约时报》的网站因为被视为盗窃中国国家机密,而在中国遭到封锁,所有相关报道都在中国遭到了查禁。《纽约时报》驻中国记者则遭到不延长签证为理由的驱逐出境。

顺便说一下,2013年11月13日,美国报纸指出,温家宝的女儿温如春,化名张莉莉,在纽约开了一家小小的投资顾问公司,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大通 (JP Morgan Chase) 自2006至2008年間共给她支付了180万美元顾问费,以换取中国市场利益。此举违反了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遭到美国政府调查。

下面的链接是《纽约时报》的英语原文:http://www.nytimes.com/2012/10/26/business/global/family-of-wen-jiabao-holds-a-hidden-fortune-in-china.html
资料链接:
纽约时报:https://baike.baidu.com/item/纽约时报/1049617?fr=aladdin
温家宝:https://baike.baidu.com/item/温家宝/115402?fr=aladdin
张业遂: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业遂/9728555?fr=aladdin
普利策新闻奖:https://baike.baidu.com/item/普利策奖
奥斯卡金像奖:https://baike.baidu.com/item/奥斯卡金像奖
诺贝尔奖:https://baike.baidu.com/item/诺贝尔奖/187878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两个案件

张又普:两个案件

案件一:2006年,一位老人在南京的大街上摔倒并受伤,这时一位名叫彭宇的年轻人冲上前去将她送到医院,并给予200元作为帮助。老人出院后向南京地方法院指控是彭宇将其撞倒,但彭宇自称自己仅仅是一名见义勇为的过路人。此案没有录像,双方均没有证据。法庭最终判决:彭宇应为老人支付4万元补偿费用。法官认为,彭宇给老人的钱就是其将人撞倒的证据,法官最著名的一句问话是: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

案件二: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现一个案件: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台受重伤,一男子路过时候发现了伤者,这名男子洗劫了毫无反抗能力的受伤女子,但又不忍让女子伤重而亡,于是报了警后离开。但事件的经过被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拍摄下来,于是警察成功的抓获了这名男子,并予以起诉!最后在经过长达四周的激烈辩论和商讨后,法庭做出该男子无罪释放的判决。当时法官给予的判决宣言是这样陈述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对于拯救生命而言,抢劫财物不值一提。虽然单纯从法律上说,我们的确不应该为了一个人的善行而赦免其犯下的罪恶,但是如果判决他有罪,将会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极度负面的影响!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了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奉公守法的无罪者对于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所以从表面上看,今天法庭不仅仅是单纯的赦免了一个抢劫犯,更深远的,是对救死扶伤的鼓励,是对整个社会保持良好风气的促进传承。

笔者的评论:
彭宇一案,双方都没有证据,难以判定是非,此时法院不仅应该讲理,更重要的是应该保护弱者。彭宇强、老人弱,判彭宇有罪,符合保护弱者原理。但法院本应强调无罪推论,而南京法官说的话显然是有罪推论,不妥。关于法院判决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比利时法院显然很注意。日本法院也很注意社会影响,当名人犯罪时,日本法院判得特别重,理由就是名人社会影响大,必须重罚才能端正社会风气。然而美国法院却强调法律的公正性,有一位美国法官说道,法官必须按照法律公正判决,不应考虑任何人的情绪,包括社会情绪。他个人从不看报纸,以避免受到社会影响。九十年代时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O.J.Simpson杀妻案,因为证据不足被判无罪,引起社会大哗。

法律不是万能的,站在法律背后的,是善良、诚实的社会公德,大家都讲公德,才能有公正的法律审判。如果不讲公德,在法庭上瞪着眼睛说假话,再完备的法律都没有办法。彭宇一案的原告被告双方,肯定有一方在法庭上说了假话,欠缺最基本的人类公德。该案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众所周知,连春节晚会上都有一个小品节目,都源自彭宇一案。到底应该怎样判案,大家来评论吧。

资料链接:
彭宇案:https://baike.baidu.com/item/彭宇案/10702516
https://news.qq.com/a/20170616/014185.htm
Simpson杀妻案:https://baike.baidu.com/item/辛普森杀妻案/808581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历史人物陶里亚蒂

张又普:历史人物陶里亚蒂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Palmiro Togliatti),1893年3月26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1921年成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1926年开始出任意共总书记,1944-1946年任意大利副总理,从1948年开始任意大利众议院议员,1964年8月21日在苏联雅尔塔病逝。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苏两党发生了一场大论战,双方都声称自己是正统的共产主义继承者,对方则是共产主义的叛徒。对于这场共产主义内部的分裂,西方国家一贯的态度是:隔山观虎斗。那时中国共产党曾发表过九篇批判苏共的公开信,简称九评,相信大家都有印象。除了“九评”之外,还有许多重要文章,196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这是由邓小平等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来的。不久之后又发表了《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这是由陈伯达等人写出来的。这两篇文都得到了毛泽东的认真修改,足见当时陶里亚蒂在国际共运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我就是由那个时候才知道他并开始关注他的。前不久我从网上下载了上述两篇文章,重新又认真地阅读了一遍。

陶里亚蒂到底和中国共产党有什么分歧,值得人民日报大书特书呢?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暴力革命。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全都深信暴力革命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基本原理,否认暴力革命就是否认共产主义。陶里亚蒂虽然也曾经信仰和经历过暴力革命,但在二次大战之后却发生了变化。他认为二次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了巨大的变化,与马克思、列宁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不能照搬他们过去的理论。他认为,暴力革命理论已经过时了,今后的时代应该是和平共处的时代,应该是民主选举,人人平等的时代。把他的话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不要搞两个凡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发展经济,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要为全体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为某一个特殊的阶级服务。他的这番理论对国际共运影响极大,成为当时修正主义的世界首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幸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

六十年代的中苏大辩论已经结束了50多年,今日重新回顾一下历史,重新阅读一下当年的文章,令人颇为感概。

后记:对“九评”和陶里亚蒂感兴趣的人,请参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九评苏共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3/157763/9449126.html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3/157763/9449362.html

资料链接: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https://baike.baidu.com/item/帕尔米罗·陶里亚蒂/4448175?fr=aladdin
九评:https://zh.wikipedia.org/wiki/九评苏共
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https://wenku.baidu.com/view/27a37822482fb4daa58d4bfe.html
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3/157763/9449362.html
邓小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邓小平/116181?fr=aladdin
陈伯达: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伯达/2299433?fr=aladdin
马克思:https://baike.baidu.com/item/卡尔·马克思/158728?fromtitle=马克思&fromid=161976&fr=aladdin
列宁:https://baike.baidu.com/item/列宁/30258?fr=aladdin
斯大林:https://baike.baidu.com/item/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8676088?fromtitle=斯大林&fromid=166439&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张又普: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开始,美国出动12万军队进攻伊拉克,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数以百万计的伊拉克军队则就地溃散或向美军投降。

战争爆发前和战争期间,美国各大媒体均派出随军记者,不停地报道前方战事,各大电视台均长篇累牍地作以详细报道。美国电视台甚至介绍了参战美军的部队番号,人员和装备,军队的配置,以及今后的作战计划。当我看到这些电视节目时,心里阵阵发笑,这是打仗吗?有这样公开自己的军事机密的吗?这能叫战争吗?这似乎不是打仗,而是打猎。试问,二次大战日美海战时,美国人敢不敢公开自己航空母舰的位置?伏击中途岛日军四艘航空母舰之前,美军敢不敢公开自己的作战计划?那才是真正的战争。

看看这些美国的公开电视报道,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场力量极为悬殊的较量,就如同是一位20岁的小伙子和一位7岁的小男孩打架,就如同当年几百名八国联军士兵与上百万义和团拳民交战。这里用不着什么高级军事专家,一般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能判断出来:伊拉克不是对手。面对这样一场显而易见的胜负,一位中国的最高水平的军事专家却预言说,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双方将会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令人错愕不已。

怎么描写我的心情呢?前不久(本文初稿于2014年9月)世界杯足球赛,德国军团获冠军,比赛之前如果要预言德国、阿根廷谁获胜,那是很困难的事。预言对了是运气好,预言错了很正常,因为双方势均力敌。但如果有人组织一批小学生,成立一个足球队,与德国军团交战,请预计结果如何?如果有一位预言家说,这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列位看官将会有何感觉呢?如果这位预言家仅仅是一位半道球迷,相信大家都只是莞然一笑而已。但如果这位预言家是某国国家足球队的总教练,大家又会作何感想?由这样的人来执教国家足球队,人们能放心吗?

资料链接:
中途岛: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途岛/63732?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现实人物张召忠

张又普:现实人物张召忠

我常常给大家介绍一些我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通常对现实人物不感兴趣,但张召忠将军却例外,我忍不住想说一两句。

张召忠,1952年5月6日出生于中国河北省盐山县,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副军职。由于经常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嘉宾评论员出镜,张召忠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军事评论员之一,有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之称。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斩首”行动突袭巴格达,第二次海湾战争开打。那时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几乎是全天候的直播报道,并邀请了一些军事专家和国际政治专家“坐台”,进行现场评论,张召忠即为其中之一。在美军进攻巴格达之前,当时伊拉克有百万大军镇守,誓与首都共存亡。张召忠预言,美军一旦进攻巴格达,必定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激烈、血腥、残酷的巷战将会使巴格达成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成为美军的坟场。中央电视台还顺便播放了一段二战时的纪录片,描写了苏德两军血战斯大林格勒的场面。仅仅一个多星期的巷战,双方死伤者竟然高达将近七位数。那时全国人都见到了这段电视节目。

实际上,美军轻而易举就占领了巴格达,伊拉克军队伤亡人数是六位数,美军阵亡人数是零。百万伊拉克军队毫无反抗之力,就地溃散。美军采用的方法是,天上始终有很多飞机低空巡逻,美军士兵们全都坐在200毫米厚钢板的坦克车里,慢慢向前推进。一旦发现伊拉克士兵开枪抵抗,坦克里的红外线测距仪立刻就能精确地测量出开枪人的位置,数秒钟之后,低空盘旋的美国飞机就会发出GPS制导导弹,准确命中开枪人,误差不超过几厘米,时间不超过几秒钟。这弄得伊拉克军队就没办法开枪,未及撤退,便已是横尸一片了。在21世纪高科技的飞机、导弹、坦克、GPS、红外线测距仪、和地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面前,伊拉克的人海战术仅仅好像是一锅熟肉,使人联想起数百万义和团拳民与几百名八国联军的士兵作战时的场景。

张召忠先生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显然欠缺了一点现代军事装备的知识,他所熟悉的只是二战时期的战略战术思想,而且还专门用七十多年前的老胶片来佐证自己,这可实在有些欠妥。

当然,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张召忠将军有权利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也有权利偏袒交战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张召忠先生仅仅是一位平民老百姓,笔者不会多说半句话。但是,像这样一位欠缺现代战争知识的人,却是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笔者就想饶舌一下了。现在有人说,中国的前途命运取决于未来的战争,那么,如果由这样的将军领军作战,人们能放心吗?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800608.html
资料链接:
张召忠: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召忠/29193
国防科技大学:http://www.nudt.edu.c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进化不是随机过程

(108)(109)
张又普:进化不是随机过程

神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说,并且必将与人类共存。随着自然科学的产生,越来越多的神秘现象,如刮风下雨,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很多神学问题就转换成了科学问题。最近且最有名的问题就是地球是否是宇宙中心的问题,500年前,这是神学与科学斗争的焦点。神学家们曾经为此把天文学家布鲁诺处死,以示神学的伟大、光荣、正确。而在今天,所有的神学家和宗教派别都承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科学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近年来,神学与自然科学斗争的焦点转到了进化论。神学家们指出,进化过程是一个随机过程,每繁殖一代,都会产生随机的变异,而有益的变异少之又少,繁殖代数充分多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概率充分小的事件,而小概率事件是不会发生的。因此,人类的产生必定是由某种充满智慧的超自然神灵所创造。本文想用神学家们常用的语言来说明一个科学论点:进化过程不是随机过程,它的确是在一个充满智慧的力量的指导之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的变化过程,神学家们的论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首先请允许我讲一个轮船航行的例子。

有一艘轮船要从上海开往旧金山,两地之间存在着一条理想的大圆弧线。船上有一位充满智慧的船长,他知道这条理想曲线,并希望他的轮船能沿着这条理想曲线航行。然而实际航行时,由于狂风巨浪等不可预知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轮船航行的方向是一个随机函数,不知不觉当中,轮船就偏离了理想航线。当偏离大到一定程度时,智慧的船长可以观测到这种偏离,并且采取行动订正航向,使轮船返回到理想曲线处。这种偏离和订正的过程反复循环,使轮船沿着一条锯齿般的路线,弯弯曲曲地前进。当轮船到达旧金山时,让我们回过头来观察轮船的航行轨迹。如果我们只观察一公里左右的距离的话,可以肯定地说,航向是一个随机函数。如果我们观察一百公里的距离的话,我们会发现,轮船基本上是沿着理想曲线航行的,只是左右略有偏差。如果我们观察一万公里的距离的话,我们会发现,与漫长的距离相比,这些微小的偏差是微不足道和可以忽略的,轮船是一直在沿着理想曲线前进着的。在这里,智慧的船长其实并没有干什么智慧的工作,他只干了两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是观测轮船的偏离,二是订正轮船的航向。

下面开始讨论进化过程。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期的简单生命,到今日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其间存在着一条理想的进化曲线,一位充满智慧的船长知道这条曲线,他希望他的轮船能沿着这条理想曲线进化。生命的基本特点就是隔一段时间就要繁殖出新的一代,而新一代与母本之间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基本上是随机的,并且大多数变异都是有害的。当变异和偏差大到一定程度时,智慧的船长就能观测到这种偏差,然后采取行动订正偏差,使进化过程回到理想曲线处。这种偏离和订正的过程反复循环,使进化沿着一条锯齿般的路线,弯弯曲曲地前进。当我们到达今日时,让我们回过头来观察进化的航行轨迹。如果我们只观察一两代的变异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进化方向是一个随机函数。如果我们观察一百万年的距离的话,我们会发现,进化基本上是沿着理想曲线前进的,只是左右略有偏差。如果我们观察35亿年的距离的话,我们会发现,与漫长的距离相比,微小的偏差是微不足道和可以忽略的,进化一直是在沿着理想曲线前进着的。在这里,智慧的船长其实并没有干什么智慧的工作,他只干了两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是观测进化方向的偏离,二是订正进化的方向。

现在我们要问,这位充满智慧的指导生命进化的船长是谁?答曰,他不是任何具体的个人,也不是什么抽象的神人或超自然的神灵,而是一条顺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当生物有害的变异大到一定程度时,那些生物个体就无法顺应环境继续生存下去,它们就会被大自然所灭绝,而只留下那些顺应环境的有益变异,使其可以继续繁殖后代,沿着理想的进化曲线继续前进。这个过程就是观测偏离和订正航向的过程,每繁殖一代都要进行一次,接受大自然的选择,其实控制非常简单,并不需要什么大的智慧。自然规律是物理学的公理,它遍布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指导着整个宇宙有条不紊地进化,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以被观测到,可以被我们利用,然而却不可能被修改。复杂的进化过程就是在它的具体指导之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有智慧地进行的,不是随机过程。自然规律有智慧吗?那要看你观察多长时间,如果只观察一两代,没有智慧,如果观察35亿年,那它充满了智慧,它指导着地球上的生物,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出发,构建出了极为复杂的人类。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谢自然规律这一伟大的造物主和超智慧的神灵吧。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800554.html
资料链接:
布鲁诺:https://baike.baidu.com/item/乔尔丹诺·布鲁诺/9530219?fromtitle=布鲁诺&fromid=1203&fr=aladdin
旧金山:https://baike.baidu.com/item/旧金山/29211?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