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W君

张又普:党委书记W君

1956年,W君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聪明伶俐,懂事听话,人见人爱,不到20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同龄人的楷模。此后,他历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等职,一路走下来,人生很顺利。中共党内分成很多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还有不同的名字,如支部、总支等等,为简便起见,本文把所有不同级别的党的书记一律称为“党委书记”。1977年恢复高考,W君成功地考取了西安某大学,攻读共产主义政治学,成为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上大学期间,又成功地猎取了一位同校同级女同学的芳心,并且是一位理工科的女学霸。大学毕业后,两人被分配到西安市的某一所大学,W君后来出任某系党委书记,女友则出任理工科教师。学校给他们分了一间房子,两人结婚生子,相互恩爱,过上了平稳殷实的小日子。

1990年代,中国有一股出国热,相当多的人都想出国深造,特别是美国,吸引力最大。W妻身为理工科的女学霸,当然不甘落后,她在国内硕士毕业后,又成功地获得了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的博士课程的全额奖学金,这下子,他们的家庭可就要面临巨大的考验了。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家庭,一方攻读理工,决心出国,另一方攻读文科,有国界限制,不肯出国,最终被迫离婚,家庭破裂。W书记的家庭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讨论和争吵之后,W书记决定,放弃他在国内的一切待遇,随妻子移民美国。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高学历的人非常多,二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子弟特别多。不过,这些高干子弟都有自己的理工科专攻,并不是党委书记。他们移民美国后,并不依靠父辈的荫庇,也不依靠共产党的背景,全都是独立自主,打工挣钱,全都成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国内的党委书记移民美国,非常少见,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只有两个人。

话说党委书记W君毅然决然放弃国内的一切待遇,随妻子移民美国波士顿,当然会有一段痛苦的适应期,而且比一般人要更长。象共产主义政治学这样的专业,在国外是得不到承认的,上学找工作都是非常困难的。

2002年我去波士顿旅游,顺便看望三位朋友,他们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位是我大学时代的同学L君,那时他已经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运转良好,收入丰厚,虽然身家没有过亿,未能登上美国的财富杂志,算不上美国的500强之一,但谁要说他是中产阶级,那是对他的小觑。第二位朋友,夫妻两人都在波士顿某大学任教授,美国的大学教授工资不高,两个人加起来,过上了较好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第三位朋友就是W书记,那时他夫人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刚刚开始博士后研究,收入较低。W书记虽然精通中国的共产主义政治学,然而到了美国,想找一份工作,比较困难,家庭生活比较拮据。

W书记虽然无法在美国继续他的书记职务,然而却有一个很有益的爱好,那就是从小喜爱做饭。我们去他家做客,只见他一个人走进厨房,三下五除二、眼明手快、干脆利落,没多久就做出了一大桌子珍肴美味,水平不亚于饭店的职业大厨。2010年前后,W书记的英语有了长足进步,十几年的努力奋斗也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他就自己开了一家中餐馆,自己担任老板和大厨。党委书记的经历使他很善长处理人际关系,雇佣的几名员工都很尊敬他,大家关系很好,餐馆生意风风火火。他的夫人也在美国波士顿找到了一份很有颜面的工作,宝贝儿子大学毕业,经济独立,一家人全都加入了美国国籍,苦尽甜来,终于过上了他们向往已久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移民美国,要知道党委书记这种职务是有国界的,一旦离开中国,马上就会因失业而造成生活困难。W书记给我说了两条理由,一是为了妻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二是因为信仰的破灭。W书记不到20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他那时年轻、阅历有限,通过学校教育,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也就有了变化,不知不觉中就不再信仰了。然而他的职务又要求他不停地宣传共产主义,这使他感到十分为难。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眼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在自己的鼓励下加入共产党,想起自己那些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他内心五味杂陈,有歉疚感。而选择离开中国,放弃党委书记职务,他感觉到终于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虽然中餐馆的工作非常辛苦,但自食其力,日子过得很踏实,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自己。

中国的党委书记,成千上万。我相信,W书记这样的人仅仅是一个特例,不具有普遍性。留在国内也好,出国移民也好,都是个人的选择,各自好自为之吧。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5月21日)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向日本政府提案

张又普:向日本政府提案

第一节:日本的“土耳其浴室”

1982年10月,我离开中国,前往日本东京留学,开始了我后半生的漂泊生活。东京地区人口密度极高,房子又小又贵,很多老式房子还没有浴室。我租住的廉价房屋,附近就有几家公共浴室,一间大屋子里有一个大温水池,周围一圈有很多淋浴,大家赤裸裸地没有任何私隐。我每个星期都要去几次,每次130日元,约合人民币10元左右,对于我这个穷苦留学生来说,贵得十分令人心疼。高级一点的浴室就会有单间,但价钱又贵了很多,我在日本生活多年,从来不曾花高价光顾那些高级浴室。绝大多数浴室都是正经生意,但也有少数个别高级浴室兼做色情生意,这种浴室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土耳其浴室”。那时走在东京新宿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土耳其浴室”的霓虹灯。

1984年,有几位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向日本政府表示不满,把土耳其国家的名字用于这种不文明的生意,是对土耳其国家的不尊重。这一群刚来日本不久的外国留学生,下车伊始,乱喊乱叫,愤然批评日本社会。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这则新闻,强烈建议这些浴室不要再用任何国家的名字,建议改名为“个人浴室”。NHK对这些敢于批评日本社会的土耳其留学生大加赞美:有能力到日本来留学的人,全都是所在国的社会精英,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他们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多种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文化,日本应该尊重他们的不同意见,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日本人办事效率极高,不久后我再次光顾新宿,“土耳其浴室”的霓虹灯,一个都找不见了。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5月07日)

资料链接:
土耳其浴室:https://baike.baidu.com/item/土耳其浴/2907096
NHK:https://www.nhk.or.jp/

第二节:日本户籍管理法

1985年3月,我从东京西郊的电气通信大学硕士毕业,转往东京东北郊的筑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根据日本的户籍管理法,我必须要到筑波市政府去做户籍登记。这种登记很有必要,日后考汽车驾照,入学找工作时,都需要市政府开具“居住证明书”。1986年3月,我的夫人考取了筑波大学的硕士课程,我就要求筑波市政府给她开一份“居住证明书”。上面清楚地写着,我是家庭的户主,夫人是家属。我们从小并无男女不平等的意识,我的夫人不是我的家属,不是我的附属品,我们两人患难与共、携手并进,闯荡了日本、加拿大、美国三个陌生的国家,用我们辛勤劳动的四只手,共同创造、支撑起了我们的小家庭。市政府说我夫人仅是家属,我们很不愉快,但根据当时的日本户籍法,如果让我的夫人成为户主,我就成了家属。我当时对筑波市政府说:

“男女平等是日本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所有在日本生活的人都应该遵纪守法。根据男女平等法,每户人家应该有相互平等的两名户主。户籍管理法只准有一名户主,违反了日本的国家法律,应该修改”。

筑波市政府的官员是一位女性,听了我的一席话,震惊得目瞪口呆。在男尊女卑的日本社会里,女性结婚后必须要改姓丈夫的姓,理所当然是丈夫的附属品。她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位外国人如此男女平等,她由衷地赞成我的观点,表示一定会把我的意见转告给日本政府。

1988年3月,我从筑波大学博士毕业,搬到川崎市就职。当我到川崎市政府登录户籍时,要求将我们夫妻二人都列为户主。川崎市政府的官员是位男性,对我很不友好,狠狠地瞪了我几眼:

“你们这些外国人就是和我们日本人不一样,每家一名户主是我们日本几百年来的传统,你们这些外国人却要独出心裁,弄两个户主,不可理喻。但没有办法,前不久上面有令,如果本人坚决要求的话,可以有两名户主”。

1987年前后,日本的户籍管理法出现了一点微小的变化,每一户人家并不是绝对只准有一名户主,必要的时候,如果坚决要求的话,也可以有男女平等的两名户主。我深信,日本这条新法律的原始提案人就是我,本文作者张又普。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5月14日)

资料链接:
电气通信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日本电气通信大学/8412097
筑波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筑波大学/199441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大炮专家布尔

张又普:大炮专家布尔

1990年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区的一间绿树成荫的公寓门口,户主从外面归来,拿出钥匙正要开门时,一位恭候已久的蒙面人悄悄地出现在他的身后,使用一把7.65毫米的消音小手枪,从他的脑后连发两枪,他当场一命呜呼,凶手则扬长而去,至今(本文初稿于2016年4月)都未能被抓捕。两个星期后,英国中部的Teesport港口的一条货轮被英国海关扣押,船上的八个巨大的石油输油管被收缴,每个输油管都是直径一米,长度60米的无缝钢管。罪名是“不经批准,擅自出口军火”。发货人是英国的Sheffield Forgemasters(谢菲尔德铸锻集团),收货人是伊拉克石油公司。英国海关指出,伊拉克打算使用这些无缝钢管制造超级大炮,用来炮击以色列。谢菲尔德铸锻集团惊闻此言,震惊得目瞪口呆:”我们生产销售的是石油输油管道,不是军火,不是大炮!我的天哪,世界上还能有这么大的大炮!”。

Gerald Vincent Bull(杰拉德.文森特.布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火炮设计师。1928年出生于加拿大的North Bay, Ontario,1990年3月22日遭到暗杀身亡,终年62岁。他3岁丧母,22岁考入多伦多大学博士课程,1953年成为加拿大的“火箭奇才”。经多年苦心钻研后,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大炮专家。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国防部的赞助下,以McGill大学为基地,他开始了巨型大炮的研究。他为美国海军设计制造了一个口径为424毫米,长度为36米的大炮,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炮。他还设计了口径为800毫米,长度达300米的大炮,计划铺设在45度角的山坡上,可以把半吨重的炮弹打出1000公里。后来,美国航天局(NASA)又雇用他研制超级大炮,打算把小型货物卫星送入低空轨道。1970年代中期,他的研究项目被停止,美国军方和航天局都认为,超级大炮无法和火箭导弹技术竞争。当然,根据大家签订的契约,所有与大炮有关的技术专利全都属于美国航天局和国防部。并且,所有军用技术和物资的出口,必须要有美国政府的许可证。

失去了美国的赞助后,布尔秘密地把他设计制造的大炮卖给南非联邦,赚了一大笔钱,却触犯了美国法律。1980年,布尔被美国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刑满释放后,他又秘密与伊拉克的侯赛因合作,为伊拉克设计和制造超级大炮,准备用于轰炸以色列。此举严重威胁了以色列的生存,受到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的高度关注。1989年,布尔多次收到匿名恐吓信,令其停止与伊拉克的超级大炮计划,否则就要杀死他。1990年布尔遇刺身亡,英国的输油管被扣押,伊拉克的超级大炮计划被迫搁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摩萨德干的事情。然而以色列和英国政府均严守沉默,一声不吭,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布尔去世后,他的家属从加拿大Montreal(蒙特利尔)发表声明:布尔是加拿大公民,蒙特利尔市民,居住在比利时,与伊拉克没有任何关系,从来不曾为伊拉克设计过大炮;二是愤怒声讨这种野蛮非法的恐怖暗杀行为;三是要求加拿大和比利时政府捉拿杀人凶手及其幕后策划者,保护加拿大公民的基本人权。家属把他的遗体运回蒙特利尔,为他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家庭葬礼。布尔遇刺身亡时,我正在蒙特利尔市的McGill大学,与布尔同一城市同一大学,他的家庭葬礼的地点离我家走路半小时,因而使我非常关注这个蒙特利尔市的重大地方新闻。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4月30日)

资料链接:
杰拉德.文森特.布尔:https://baike.baidu.com/item/布尔/8895529?fr=aladdin
摩萨德:https://baike.baidu.com/item/摩萨德/533423?fr=aladdin
多伦多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多伦多大学
McGill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麦吉尔大学/1503311
美国航天局:https://baike.baidu.com/item/美国航空航天局?fromtitle=美国航天局&fromid=9594274
蒙特利尔: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特利尔/80820?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日本残留孤儿

张又普:日本残留孤儿

1900年,俄罗斯出兵占领东北全境,并将中国的东北划归为俄国领土。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以牺牲14万人为代价,惨胜俄国。此后,日本在东北获得了许多特权:满洲铁路及沿线地区以及旅顺、大连等地方划归日本管理,允许日本在东北移民屯田开垦,并允许日本在东北驻军。从那时开始,日本就陆陆续续地向东北移民,至1945年战争结束为止,日本总共向东北地区移民大约150万人左右。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全境后,开始在日本政府的主导和半强迫下,大规模地把北海道和日本东北一带的农民移民到中国的北大荒地区,开荒种地。那一批人被中日两国都称之为“开拓团”。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当年是一片荒芜人烟的沼泽地,如今已经成为绥滨县、宝清县等很多县级机构的所在地,相当发达。1945年5月1日,日本最后一批开拓团成员330人从长野县阿智地区出发,前往黑龙江省宝清县,那里距苏联边界仅80公里。截止1945年为止,日本共有二十余万人先后成为开拓团的成员,移民东北北大荒,开荒种地。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的底层,都是一群最可怜的平头老百姓。

1945年8月9日,苏联开始进攻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几乎是一刹那之间就占领了东北全境。日本守军关东军基本上一枪不放,原地投降。根据美苏之间的协议,日军缴械投降后,陆续乘坐美国运输舰,平安返回日本。绝大多数日本移民都生活在交通便利的大城市或铁路两边,日本投降后,他们都很安全顺利地返回日本。只有20多万开拓团的老百姓成了替罪羊,倒霉了。他们生活在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荒野中,每天埋头开荒种地,根本就不知道外面战场的形势,根本就想不到也不相信日本会战败。当他们惊闻战败时,所有铁路公路交通全都被断绝了,并且也没有任何政府组织来帮助他们返回日本。那时的开拓团,没有任何青壮男子,男人们全都到前线打仗去了,剩下的人全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他们被迫步行走到大连或朝鲜的镇南浦(Nampo)海港(平壤西南方60公里),再乘美国运输舰返回日本。他们拖儿带女,走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死伤无数,才陆续到达大连或镇南浦,坐上了日夜盼望的美国运输舰。为防止苏联军队的屠杀掠夺,他们在很多时候都是沿着深山老林,昼伏夜行,徒然增加了旅途的艰险。从北大荒到大连或镇南浦距离有多远,大家都很清楚。这一路上有多么艰难困苦,我这只笔是没有能力来加以形容的,大家自己想象吧。在这20多万人拖家带口艰难困苦的千里长征中,有数千个家庭被迫把自己还不会走路的婴儿留给了附近善良的中国穷苦老百姓,后人把这些可怜的战争婴儿们称之为“日本残留孤儿”。在那一片战争的混乱当中,没有人知道具体有多少人成为残留孤儿,也没有人知道具体有多少人死在了长征的路上。中国的老百姓非常善良,他们收养了日本的孤儿,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孤儿们养大成人,他们对得起这些孤儿,对得起孤儿的亲生父母,对得起中日两国人民,他们是真正的默默无闻的功臣和英雄。

日本刚刚投降,国共内战爆发,东北战事惨烈,四年血战后,共产党军队胜出,继而又经历了持续二十多年的极为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1971年,发生了林彪温都尔汗坠机事件,文化大革命遭到党内众多高干们的强烈质疑,以致毛泽东本人在党内威信骤降。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人的影响力则趁机崛起,他们把中国的国门打开了一点,个别少数外国人终于可以访问中国了。首先来访中国的日本人就是当年被迫将亲生子女留在东北的父母亲们。1976年毛泽东去世之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国门进一步开大,前来东北寻找残留孤儿的日本人越来越多。但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想要找到这些下落不明的孤儿,单凭个人力量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日本极有影响力的《朝日新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大规模地报道和介绍了开拓团和残留孤儿们的事情,给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都施加了很大的舆论压力。从1980年代开始,寻找残留孤儿之事,慢慢地从民间行动变成了中日两国政府之间的行动,极大地促进了事情的进展。

事后,我遇到过的几位残留孤儿对我说,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日本孤儿。他们小的时候常常被大人和小朋友欺负,常常有人骂他们是日本狗杂种。成年之后,想要入团、入党,非常困难。1982年,中国政府大约统计了一下,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残留孤儿名单,约有两三千人。那个年代,日本非常富有,中国极其贫困,想要离开中国移民日本的人,大有人在。日本政府一开始时限制很严,只有找到了亲生父母,并且亲生父母愿意收留的人,才能作为日本孤儿,返回日本。从1983年前后开始,日本政府分期分批把这些残留孤儿接到日本,让他们在NHK电视台上露面,希望他们的父母能认出他们来,但收效甚微。战乱长征期间,死亡者众,许多父母亲们都去世了,他们都是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才把自己的骨肉送给人,试图让婴儿们逃条活路。时隔三十多年,婴儿变成了成人,容貌声音全变,找人极其困难,绝大多数孤儿永远都不可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了。以《朝日新闻》为首,民间舆论要求:只要有中国政府开出的“日本残留孤儿证明书”,日本政府就应该无条件接受,这些孤儿都是真正的日本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政府应该承担责任。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截至1999年底,2285名“残留孤兒”及其家人約一万多人回到日本定居。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指出:至今已有2513名日本遺孤返日定居。从此,日本残留孤儿问题基本上画上了历史的句号。

日本开拓团的后£们都出生于中国,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日中友好协会的很多成员都是开拓团的后代,他们对中日友好做出了很多贡献。我初到日本时,曾得到过很多开拓团后代们的帮助。我母亲是¸œ北人,通晓日语,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母亲就给我讲过日本开拓团和残留孤儿们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1982年到1985年,我在日本东京留学,那时正是大批残留孤儿轮番访问日本,在NHK电视台露脸的时间。这些日本残留孤儿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多数人成长于中国贫穷老百姓的家中,受教育程度不高,一句日语都不会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曾经为他们提供过日语翻译的服务,由此认识了几位残留孤儿。此后,我一直对残留孤儿们的事件非常关注,衷心祝愿他们人生幸福,祝愿中日两国之间今后不要再发生这种悲惨的事情。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4月09日)

资料链接:
北大荒: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大荒/72832?fr=aladdin
开拓团:https://baike.baidu.com/item/开拓团/7178689?fr=aladdin
日本残留孤儿:https://baike.baidu.com/item/日本遗孤/4309658
镇南浦:http://www.sofreight.com/ports/kp/kpchi
朝日新闻:https://www.asahi.com/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叶剑英:https://baike.baidu.com/item/叶剑英/115833?fr=aladdin
邓小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邓小平/116181?fr=aladdin
温家宝:https://baike.baidu.com/item/温家宝/115402?fr=aladdin
NHK:https://www.nhk.or.jp/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12条评论

日俄战争的几个问题

张又普:日俄战争的几个问题

2016年4月2日,我转发了一篇有关日俄战争的文章,作者是lixindai(http://hx.cnd.org/2016/01/26/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以下简称为Li文,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反馈,非常高兴。看了大家的反馈之后,我产生了几个问题,想向大家求教。

关于日俄战争的基本定义,有网友查阅百科全书:“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俄罗斯帝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对满洲国和朝鲜的霸权争夺战”。这是不带任何民族感情的世界百科全书对日俄战争的定义。关于这个定义,我完全同意,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因此没有必要讨论了。想要讨论的是一些细节问题。

背景: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由入侵中国。这场入侵不是中国政府邀请的,当时的清政府曾经抗议过这场入侵。俄国就是以此为由占领了整个东北。1901年中国签署《辛丑条约》,向八国赔了一大笔钱,七国撤军,唯有俄国不但不撤军,反而将中国东北化为俄国领土。此举不仅违反辛丑条约,侵犯中国主权,并且伤害了其他列强的在华利益。日本为了争夺他们在东北的霸权利益,发动日俄战争。日本的最终获胜,离不开世界霸主英国的支持。英国口头高喊中立,实际偏袒日本,当俄国派遣波罗的海舰队支援时,英国封锁苏伊士运河,迫使俄国绕道好望角,贻误战机。

当时中国的官方态度是中立,但实际上完全中立吗?我有一位大学时代的同班ZW同学,对东北历史很有研究,水平很高,ZW同学指出,当时清廷内部反俄、反日、中立三派争论,中立派的袁世凯获胜,但实际上中国政府却悄悄地有一点偏袒日本。我转发的Li文则比较过激,他认为当时中日两国之间有秘密协议,中国非正式地请求日本出兵帮助。这种说法非常罕见,我是第一次见到。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不敢乱发言,好在网上高手很多,我把Li文转发给大家,并不是说我有意表示赞成或反对,而是认为该文有阅读的价值,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我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时中日之间是否有不曾公开、没有记录、私下悄悄的密约或默契?

根据中国官方历史,日本三次侵略中国:1937年七七事变,1931年918事变,和1894年甲午大战。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占领中国的大连旅顺,在中国东北驻军,这些都不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从法律上来说,都是侵略中国。然而一百多年来历届中国政府从来不曾为1904年的侵略提出过任何抗议,包括现今的中国政府。因此我想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政府没有抗议?有什么背后的原因吗?

敬请网上高手不吝赐教。最后再加一句多余的话,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赶走日本人之后,却占领了中国的大连和旅顺,在中国驻扎军队,直到1958年。这与1904年的日本入侵一模一样。这是根据哪一条条约?算不算侵略?算不算帝国主义争夺他们在东北的霸权?中国为什么从来没有抗议过?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4月04日)

后记:请参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Eastern_Railway”,这是美国英文版的维基百科,里面指出,面对俄国对东北主权要求的”monopoly of rights”,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美国结盟,共同反对俄国。
越南战争期间,中国与美国为敌。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苏联对中国核威胁。1971年中国秘密与美国结盟,共同对付苏联,尽管当时中国口头上仍然与美国为敌。1904年的情况类似吗?

发表在 未分类 | 2条评论

1904年日俄战争的网友反馈

张又普:1904年日俄战争的网友反馈

上周转载了《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一文后,意外地受到了众多的网友反馈。我的一位大学时代的同学ZW,相当详细地讲述了1904年日俄战争的过程,长达17段。

谢谢ZW有内容、有事实的回复。ZW文共分成了17段短文,耗费了他一小时的时间。我已把ZW文全部下载,将17段短文合成一篇文章,转发给lixindai先生,供他参考。1904年的日俄战争,对中国影响极大,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看了lixindai和ZW两人的文章,很让人长知识,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两人说的话有同有异,下面我想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lixindai和ZW两文的共同点是:
(1)1900年俄国出兵占领东北全境,并将东北划归为俄国领土。
(2)1904年日本出兵,日俄战争爆发。
(3)日本以牺牲14万日军生命的代价,打败了俄军,惨胜,将俄军驱逐出东北。
(4)此后,日本在东北获得了许多特权:满洲铁路及沿线地区以及旅顺、大连等地方划归日本管理,允许日本在东北移民屯田开垦,并允许日本在东北驻军。

lixindai和ZW两文的不同点是:
(1)lixindai文说,是中国政府请求日本出兵帮助中国。ZW文说,中国并没有请求日本出兵,是日本为了自身的利益,主动出兵。
(2)lixindai文说,日俄战争期间,中国公开支持日本。ZW文说,中国表面中立,实际上悄悄支持日本。
(3)lixindai文说,日本的那些特权,是中国感谢日本帮助而送给日本的。ZW文说,那些特权是日本用暴力抢夺的,并非中国赠送。

另一位网友则指出: 我看了百科大全书对日俄战争的描述: The Russo-Japanese War (8 February 1904 – 5 September 1905) was fought between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Empire of Japan over rival imperialambitions in Manchuria and Korea.
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俄罗斯帝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对满洲国和朝鲜的霸权争夺战。
这是不带任何民族感情的世界百科全书对日俄战争的定义。

非常感谢大家对日俄战争的关注,非常感谢大家的反馈,本人抛砖引玉再次获得成功,谢谢大家的“玉”。说起来中国真可怜,富饶的东北好像一块肥肉,苏俄日本两大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你争我夺,都要来咬一口,没有一个好东西。1900年俄国得势,1905年日本反扑,1929年苏联再次入侵黑龙江,打得张学良没脾气,1931年日本干脆来了个彻底的。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撵走日本人,却占领了大连和旅顺。一直到1958年,苏联归还大连旅顺主权,东北主权才完全回到中国手中。可怜、痛心!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4月03日)

资料链接:
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https://www.sxxb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0058&extra=page%3D1
日俄战争:https://baike.baidu.com/item/日俄战争/802782?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3条评论

转载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

张又普:转载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
作者:张又普 lixindai

最近(2016年2月),电视连续剧《少帅》热播,我也随大流看了一遍。开始几集的中心人物是大帅张作霖和童年的张学良,其中用了不少篇幅讲述了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冲突。记得中国官方介绍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并没有从国内调来一兵一卒,日本政府事先并不知情,是驻守在沈阳的关东军发动的战争,后来被日本政府追认。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日本关东军是何时进入东北的呢?中国人反抗了吗?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回答了我的疑问,因此想转载一下。文章不是我写的,是纯粹的历史学知识,不过还是欢迎大家拍砖批判。

我通常不愿意转发别人的文章,但此文引起了许多反馈,成为我后面几篇文章的引言,还是转发一下吧。

作者:lixindai
2016年1月26日公开发表
http://hx.cnd.org/2016/01/26/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
http://hx.cnd.org/?p=119552

我叔叔是一个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年轻时上过名牌大学,后又参军到部队上军校,毕业后到空军当飞行员,开过轰6,当过飞行团长,在二十多年的军人生涯中,得过很多军功章。转业到地方后,也一直担任各级领导职务,能力超群。在所有认识我叔叔的人中,大家一致公认我叔叔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水平、有风度的人。从小到大,我叔叔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

今天我和叔叔一起出去吃饭,席间我们谈到了钓鱼岛争端,谈到了日本插手南海事务,继而谈到了中日历史宿怨,叔叔照例又是义愤填膺。

这时我问了叔叔一个问题:“您知道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吗?”对我的这个问题,我叔叔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是日本侵略中国,日本关东军才来到中国的。”我接着又问道:“那日本关东军是开着枪、开着炮强行在中国登陆的吗?那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事情呢?那中国为什么现在只纪念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只纪念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怎么从来不提日本侵略中国是哪一天这个问题呢?按理说,日军在中国东北登陆那一天应该是中国的国耻日,可是官方为什么从来不提这个问题呢?您能告诉我日本关东军是哪一年、哪一天在中国登陆的吗?

对于我提的这几个问题,我叔叔显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所以迟疑了好一会也没能回答我的问题。过了一会儿才问我:“那日本关东军到底是怎么来到东北的呢?”我告诉他: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俄罗斯乘机出兵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并把东北划入了俄罗斯版图。当时清朝政府打仗又打不过俄罗斯,和俄罗斯谈判俄方又蛮不讲理,于是不得不向日本请求帮助。日本应中国政府请求,于1904年向俄罗斯开战,先后派出30多万日军到中国东北和俄军作战,以牺牲14万日军生命的代价,打败了俄军,把东北从俄罗斯手中夺回来交还给了中国。中国为了感谢日本的帮助,决定把满洲铁路及沿线地区以及旅顺、大连等地方划归日本管理,允许日本在东北移民屯田开垦,并允许日本在东北驻军,以防范俄罗斯的再次侵略,这就是日本关东军到中国东北来的原因。实际上,到“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关东军已经在东北驻扎二十几年了。

对于我说的话,我叔叔显然被深深的震惊了,显然是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说:怎么会是这样呢?这怎么可能呢?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看着叔叔震惊茫然的表情,我心里真可谓百味杂陈,叔叔这么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么见多识广的人,连这么简单的历史知识都不知道,那普通的中国人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想想官方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敢面对真实的历史,一直在苦苦地蒙骗民众,一直蓄意让民众处于一种愚昧无知的状态,让民众保持一种盲目狂热的爱国热情,难道这样做真的对国家有利吗?这样的国家真的能强大起来吗?

资料链接:
少帅:https://baike.baidu.com/item/少帅/15845151?fr=aladdin
东北军: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5934435?fr=aladdin
日本关东军: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东军/9847?fromtitle=日本关东军&fromid=951215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贪腐与制度

张又普:贪腐与制度

在海外谋生不容易,平时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间很少来往,一到年底时,圣诞节和元旦接踵而来,便成了我们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会的时节。2015年年底,我们几位好友又在一起聚会聊天。一群中国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当时闹得热火朝天的反腐运动。有人说现在的反腐深得民心,中国有希望了;有人说反腐运动仅仅是争权夺利的宫廷政治;有人问为什么贪官那么多?有人说那是因为社会制度有问题;有人问为什么反腐反了三千年,反而越反越烈?有人说那是因为三千来中国的社会制度毫无变化;有人说中国的社会制度变化极大,以前是封建主义,现在是社会主义;有人说那仅仅是名词不一样。美国是民主国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是很正常和多见的现象,不会影响我们大家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重。

当听到有人说中国的社会制度三千年没有变化,很多人纷纷回顾历史,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文字。

(1)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是来自于暴力,或农民起义、或军阀争斗,或外邦入侵。总之,武力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每次改朝换代都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毫无民主可言。

(2)由于夺权暴力活动对社会总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民生的摧毁和经济的崩溃,新王朝成立后,总要暂时调整一下社会财富的分配,实行一些土地改革,让人民得以喘息的,例如北魏的均田令,隋唐的均田制,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改革运动等等。

(3)杀戳功臣,巩固皇帝个人的权利。正所谓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只有把韩信、陈豨、彭越、英布、徐达、刘基、胡惟庸、蓝玉、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林彪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人物斩尽杀绝,皇帝个人才能安心睡觉。中国的宫廷战争,自古以来充满了阴谋诡计、勾心斗角、心狠手毒、杀人如麻。像韩信和林彪这样只会打仗的军人,面对宫廷阴谋,只能败得死无葬身之地。

(4)古有焚书坑儒,今有反右斗争。皇帝的政权要能稳固,必须把社会的精英人士彻底镇压下去,使整个社会丧失了独立思维的能力,皇帝圣旨“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所有人都必须为皇帝歌功颂德,山呼万岁。

(5)中央集权,削弱番侯,才能保持皇权的大一统天下。

(6)朕即国家,朕即人民,不拥护朕就是乱臣贼子,就是反党叛国,不拥护朕就是叛徒、汉奸、卖国贼,轻者大狱伺候,重者格杀勿论。

(7)大搞文字狱。只准歌颂,不准说真话。把皇帝说成是神仙和英雄,个人崇拜。所有人都必须对皇帝感恩戴德,严禁任何人说皇帝的新衣裳不漂亮。昔有“吾皇圣明,皇恩浩荡”,今有“东方红,太阳升”、“他是人民大救星”。

(8)建立人治社会。虽然颁布有法律,却只限制民众。刑不上大夫,皇帝及其家族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现代普世价值认为,哪怕有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本身就是一张废纸,那样的社会就不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与人治国家是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分水岭。

(9)军队私人化。军队是属于国家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人民纳税养活军队,军队应该是一支保卫人民、保卫国家的军队。三千多年来,中国从来不曾缺少过军队,然而所有的军队都是皇帝或执政党的私家卫队,必须绝对效忠于皇帝。

(10)贪官治国。提拔贪官来培植死党,利用贪官来消除异己,诛杀贪官来笼络人心,没收贪官来充实私囊,这是三千年来皇帝统治国家的基本方法,是权谋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为什么“反贪官”反了三千年,至今仍然在“反”的原因。

(11)家传江山社稷。无论是在皇帝的儿子们中间挑选接班人,还是在皇亲贵族子弟中挑选,都“还是自己的孩子们可靠”,却从来不曾有过人民选举的接班人。

以上诸条中,禁止法制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现代国家与原始国家的分水岭。毛泽东在他的诗文“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里开宗明义地指出:“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也证明了本文上述所列的正确性。如果哪一位看官真的觉得这11条回顾有偏颇,觉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那些套路并无有三千年延续之说,则可以对本文所列逐条驳斥。只要实事求是,本人必定会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尊重就好。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3月19日)

资料链接:
高岗:https://baike.baidu.com/item/高岗/2687?fr=aladdin
彭德怀:https://baike.baidu.com/item/彭德怀/116102?fr=aladdin
刘少奇: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少奇/115115?fr=aladdin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https://baike.baidu.com/item/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337768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书法家王先生

张又普:书法家王先生

第一节:事实基础

王先生不姓王,名字是虚构的,故事是真实的,是我的亲身经历。

在海外谋生不容易,平时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间很少来往,一到年底时,圣诞节和元旦接踵而来,便成了我们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会的时节。2015年年底,我们几位好友又在一起聚会聊天,一群中国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很有争议的毛泽东。有人说毛是伟大的天才和英雄,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的一位神一样的英雄人物,不仅是XX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有人说毛不是神仙而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样样精通是不可能的事,最多只能算是XX家,既不是诗人,也不是书法家。美国是民主国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是很正常和多见的现象,不会影响我们大家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重。不过这些争论却引起了我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西安市闹市区有个城门楼子,名叫鼓楼,位于市中心钟楼的西北方,距离很近,两楼被合称为“钟鼓楼”,钟楼敲钟,鼓楼敲鼓,古代政府用这些声音来向市民们传达一些信息。两楼之间有一片自由广场,被称之为“鼓楼广场”。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和林彪两人写进党章,成为两人人生的顶峰。九大不久后的一天,我上街办事,在鼓楼门前看见一位书法家正在城门上面写字,事后我才知道,他是西安市的顶尖书法家,姓王。但见王先生一个人站在临时搭起的脚手架上写字,两三个人在下面给他搭帮手。城门上面没有任何格子,一片灰色的城砖,他先在较远的地方看了看,然后爬上脚手架,挥笔豪书“毛主席万岁”五个字。每个字都有大约一米五见方,五个字一模一样大小,字间距离一模一样,恰好在城门上方正中间的位置。五个字大约花费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待结束时我才发现,驻足观摩的人群竟然高达上千人之众,观者如潮,蔚为壮观!整个鼓楼广场和附近的大街被堵得水泄不通,成为那一天西安市的一件大事。第二天,《陕西日报》报道了这件事情,介绍说那位王先生是陕西省书法协会执牛耳之大拿。作为庆祝九大胜利结束的一部分,“西安市革命委员会”安排他在闹市区书写标语。这件事情在与我同龄的西安人当中,很多人应该都有印象,或曾经听说过。

我想,大家一定很关心,王先生这样的大书法家,内心深处是怎样评论毛泽东的书法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节:王先生的评论

上周提到,党的九大之后不久,西安市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王先生在西安闹市区的杰作,有上千名过路人不由自主地驻足观摩他的书法表演,导致交通堵塞,成为轰动西安市的大事件。

数年后的一天,我很意外地发现,我的一位朋友同时也是王先生的好朋友,经他介绍,我得以与王先生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那是一次小规模的朋友聚会,以王先生为中心,大家都真心地赞美他的书法功底,说得王先生喜形于色,在众人的“吹捧”之下,有点“忘乎所以”。酒过三巡,喝得高了一点。这时,有一位朋友拿出一副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请他点评。王先生一眼就看到有一个漏字”索”,毛后来用一只小笔在空隙处补上了这个小”索”字。王指出,书法不是长篇大论,基本功之一就是不允许有任何掉字、漏字、错别字。“你看看这幅字帖,横不成行,竖不成列,字写得忽大忽小、歪歪扭扭,一会儿大得像牛眼,一会儿小得像芝麻,实在难以让人赞美……”。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有人敢说毛的字不好,而且还是西安市的大书法家之言。那个时代没有录音机,没有录像机,并无一人揭发、检举、打小报告,出席朋友聚会的人全都是谦谦君子。文化革命期间,王先生没有受到迫害,凭着他过人的书法功底,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前几年,王先生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多岁。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次聚会仍然历历在目,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样。现在回想起来,王先生的评论有四点:
(1) 书法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字体,但基本功是一样的;
(2) 书法字数不多,不允许有任何掉字、缺字、错别字;
(3) 横要成行,竖要成列;
(4) 每个字应该大致大小均一,不可忽大忽小。

书法属于艺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还是敬请列位看官中的书法高手不吝赐教:王先生的四点要求是书法的基本功?还是他酒后胡言乱语?毛的手书至今仍然能在网找到,感兴趣的人不妨参考一下下述网页:
http://history.sina.com.cn/bk/ds/2013-09-13/155254137.shtml

第三节:后记

本文公开发表后,意外地收到了许多不同的反馈,大约分四种。第一种反馈说,这篇文章巧妙地贬低了毛的神圣地位与书法功底,反映出作者张又普如何如何,下面那些人身攻击的话语就省略掉吧。第二种反馈是,不同意王先生的评价,横不成行竖不成列也是一种书法,叫做狂草,书法中有错别字、掉字、漏字,都是多见和正常的现象,并列举出了一些类似书法的图片。第三种反馈是,蒋介石的书法功底远强于毛,并列举出了一些蒋的书法图片。第四种反馈全都来自于一些与我同龄的西安人,他们都是当年“观者如潮”中的一员,全都亲眼见到了这场轰动西安市的书法表演。他们指出了这位书法家的真实姓名,以及其他一些私人情况的详细介绍。

首先我要感谢这些看官们花费时间阅读了我的文章,感谢他们给我的反馈。对于前三种反馈,我只是转录一下,不加评论。对于最后一种反馈,请允许我多说几句。张又普写的文章,内容都是真实的,人物都是虚构的,都是把一些类似的人物合在一起的虚构人物,说的是某种类型的社会平均人,说的是某种社会现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无关,敬请列位看官不要对号入座。猜对了,会对当事人及其后代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猜错了则是冤假错案。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花费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并再次敬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谢谢大家的合作。
(张又普初稿于2019年4月3日)

资料链接: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蒋介石:https://baike.baidu.com/item/蒋介石/184548?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的反馈和回复

张又普:《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的反馈和回复

《华夏文摘》(http://www.cnd.org/)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自1989年初创刊以来,至今(2017年)已28载,在海外华人圈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过由于存在着强大的防火墙之故,它对国内的影响力很小。2016年1月28日,我的文章被发表以来(http://hx.cnd.org/?p=119699),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反馈,有褒有贬,非常正常。对于那些支持者,只需说一声谢谢就够了,对于反对者,则需要用一些笔墨和思考。下面把一些有水平有内容的反对意见汇总在一起,给予回复。

反馈:此文可说是中国人马马虎虎、稀里糊涂,不严谨的又一例子。作者连一些基本事实都不核实,比如兰州大学文革中打死多少人,兰州大学校长是谁,是否死亡,吴玉章是否是教育部长等都没有弄清楚。随随便便就把一些道听途说当史实写出来,自己一点功课都不做, 这种东西害人不浅!

回答:没做足功课,这是事实,原因是找不到任何有关报道。我是第一位有勇气出来说真话的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这一罢工事件。不是我们不核实基本事实,也不是中国人马马虎虎、稀里糊涂、故意不严谨,而是在当今中国的国情下,我们很难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历史学调查研究。批评别人不严谨的人,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有无能力去“严谨”。

1954年兰州大学发生了一场罢工事件,这大概不会有误,我父亲是见证人,我们父子之间私下说的悄悄话,不会有假。至于这场罢工有多大规模,死了多少人,则是听那两位兰州大学的知情者说的。如今60多年过去了,可能很难确定其精确数值。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在下一代王朝才能对上一代王朝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现时代的人物,我们不可能从事认真全面的研究,我们知道的知识肯定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因此,我们只能把我们知道的事情如实地写下来,做好历史记录。相信待我们死后很多年,新时代的某些历史学家们,会打开《华夏文摘》的历史文库,认真研究我们今日提供的资料,还原出历史的真正面貌。

我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位将1954年兰州大学罢工事件公布于众的人,我的文章不能算是“历史研究”,只能算是“历史资料”。我仅仅是听到三位老前辈的谈论,事后加以回忆、记录、整理而已。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一些历史学家的兴趣和评论,下述文章似乎值得一阅:
标题:所谓50年代初期兰州大学“教授罢工事件”,两个版本
链接: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164276.html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2月27日)

其他网友反馈:
(1)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难道这句话是空泛的口号?中国共产党的中间基础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国家。一群坚决反对共产党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
(2)当年游行示威集会抗议应该是属于合法的,至於反右时算后帐也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再以后恰恰是邓大人掌权后这四大自由就不明不白地成了非法的或是破坏干挠…………的了!无论怎么看,实践证明,我们对大学的管理是不成功并且是有违自然科学规律的,对比下世界一流大学与我们的大学的科研成果及各方面差异,结果自能说明问题。大学就应该似蔡元培先生所主张的那样去办,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出称职的栋梁之才!

资料链接:
华夏文摘:http://www.hhlink.com/link/www.cnd.org/华夏文摘

发表在 未分类 | 27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