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

张又普:转载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
作者:张又普 lixindai

最近(2016年2月),电视连续剧《少帅》热播,我也随大流看了一遍。开始几集的中心人物是大帅张作霖和童年的张学良,其中用了不少篇幅讲述了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冲突。记得中国官方介绍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并没有从国内调来一兵一卒,日本政府事先并不知情,是驻守在沈阳的关东军发动的战争,后来被日本政府追认。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日本关东军是何时进入东北的呢?中国人反抗了吗?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回答了我的疑问,因此想转载一下。文章不是我写的,是纯粹的历史学知识,不过还是欢迎大家拍砖批判。

我通常不愿意转发别人的文章,但此文引起了许多反馈,成为我后面几篇文章的引言,还是转发一下吧。

作者:lixindai
2016年1月26日公开发表
http://hx.cnd.org/2016/01/26/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
http://hx.cnd.org/?p=119552

我叔叔是一个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年轻时上过名牌大学,后又参军到部队上军校,毕业后到空军当飞行员,开过轰6,当过飞行团长,在二十多年的军人生涯中,得过很多军功章。转业到地方后,也一直担任各级领导职务,能力超群。在所有认识我叔叔的人中,大家一致公认我叔叔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水平、有风度的人。从小到大,我叔叔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

今天我和叔叔一起出去吃饭,席间我们谈到了钓鱼岛争端,谈到了日本插手南海事务,继而谈到了中日历史宿怨,叔叔照例又是义愤填膺。

这时我问了叔叔一个问题:“您知道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吗?”对我的这个问题,我叔叔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是日本侵略中国,日本关东军才来到中国的。”我接着又问道:“那日本关东军是开着枪、开着炮强行在中国登陆的吗?那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事情呢?那中国为什么现在只纪念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只纪念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怎么从来不提日本侵略中国是哪一天这个问题呢?按理说,日军在中国东北登陆那一天应该是中国的国耻日,可是官方为什么从来不提这个问题呢?您能告诉我日本关东军是哪一年、哪一天在中国登陆的吗?

对于我提的这几个问题,我叔叔显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所以迟疑了好一会也没能回答我的问题。过了一会儿才问我:“那日本关东军到底是怎么来到东北的呢?”我告诉他: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俄罗斯乘机出兵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并把东北划入了俄罗斯版图。当时清朝政府打仗又打不过俄罗斯,和俄罗斯谈判俄方又蛮不讲理,于是不得不向日本请求帮助。日本应中国政府请求,于1904年向俄罗斯开战,先后派出30多万日军到中国东北和俄军作战,以牺牲14万日军生命的代价,打败了俄军,把东北从俄罗斯手中夺回来交还给了中国。中国为了感谢日本的帮助,决定把满洲铁路及沿线地区以及旅顺、大连等地方划归日本管理,允许日本在东北移民屯田开垦,并允许日本在东北驻军,以防范俄罗斯的再次侵略,这就是日本关东军到中国东北来的原因。实际上,到“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关东军已经在东北驻扎二十几年了。

对于我说的话,我叔叔显然被深深的震惊了,显然是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说:怎么会是这样呢?这怎么可能呢?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看着叔叔震惊茫然的表情,我心里真可谓百味杂陈,叔叔这么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么见多识广的人,连这么简单的历史知识都不知道,那普通的中国人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想想官方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敢面对真实的历史,一直在苦苦地蒙骗民众,一直蓄意让民众处于一种愚昧无知的状态,让民众保持一种盲目狂热的爱国热情,难道这样做真的对国家有利吗?这样的国家真的能强大起来吗?

资料链接:
少帅:https://baike.baidu.com/item/少帅/15845151?fr=aladdin
东北军: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5934435?fr=aladdin
日本关东军: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东军/9847?fromtitle=日本关东军&fromid=951215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贪腐与制度

张又普:贪腐与制度

在海外谋生不容易,平时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间很少来往,一到年底时,圣诞节和元旦接踵而来,便成了我们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会的时节。2015年年底,我们几位好友又在一起聚会聊天。一群中国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当时闹得热火朝天的反腐运动。有人说现在的反腐深得民心,中国有希望了;有人说反腐运动仅仅是争权夺利的宫廷政治;有人问为什么贪官那么多?有人说那是因为社会制度有问题;有人问为什么反腐反了三千年,反而越反越烈?有人说那是因为三千来中国的社会制度毫无变化;有人说中国的社会制度变化极大,以前是封建主义,现在是社会主义;有人说那仅仅是名词不一样。美国是民主国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是很正常和多见的现象,不会影响我们大家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重。

当听到有人说中国的社会制度三千年没有变化,很多人纷纷回顾历史,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文字。

(1)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是来自于暴力,或农民起义、或军阀争斗,或外邦入侵。总之,武力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每次改朝换代都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毫无民主可言。

(2)由于夺权暴力活动对社会总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民生的摧毁和经济的崩溃,新王朝成立后,总要暂时调整一下社会财富的分配,实行一些土地改革,让人民得以喘息的,例如北魏的均田令,隋唐的均田制,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改革运动等等。

(3)杀戳功臣,巩固皇帝个人的权利。正所谓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只有把韩信、陈豨、彭越、英布、徐达、刘基、胡惟庸、蓝玉、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林彪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人物斩尽杀绝,皇帝个人才能安心睡觉。中国的宫廷战争,自古以来充满了阴谋诡计、勾心斗角、心狠手毒、杀人如麻。像韩信和林彪这样只会打仗的军人,面对宫廷阴谋,只能败得死无葬身之地。

(4)古有焚书坑儒,今有反右斗争。皇帝的政权要能稳固,必须把社会的精英人士彻底镇压下去,使整个社会丧失了独立思维的能力,皇帝圣旨“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所有人都必须为皇帝歌功颂德,山呼万岁。

(5)中央集权,削弱番侯,才能保持皇权的大一统天下。

(6)朕即国家,朕即人民,不拥护朕就是乱臣贼子,就是反党叛国,不拥护朕就是叛徒、汉奸、卖国贼,轻者大狱伺候,重者格杀勿论。

(7)大搞文字狱。只准歌颂,不准说真话。把皇帝说成是神仙和英雄,个人崇拜。所有人都必须对皇帝感恩戴德,严禁任何人说皇帝的新衣裳不漂亮。昔有“吾皇圣明,皇恩浩荡”,今有“东方红,太阳升”、“他是人民大救星”。

(8)建立人治社会。虽然颁布有法律,却只限制民众。刑不上大夫,皇帝及其家族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现代普世价值认为,哪怕有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本身就是一张废纸,那样的社会就不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与人治国家是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分水岭。

(9)军队私人化。军队是属于国家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人民纳税养活军队,军队应该是一支保卫人民、保卫国家的军队。三千多年来,中国从来不曾缺少过军队,然而所有的军队都是皇帝或执政党的私家卫队,必须绝对效忠于皇帝。

(10)贪官治国。提拔贪官来培植死党,利用贪官来消除异己,诛杀贪官来笼络人心,没收贪官来充实私囊,这是三千年来皇帝统治国家的基本方法,是权谋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为什么“反贪官”反了三千年,至今仍然在“反”的原因。

(11)家传江山社稷。无论是在皇帝的儿子们中间挑选接班人,还是在皇亲贵族子弟中挑选,都“还是自己的孩子们可靠”,却从来不曾有过人民选举的接班人。

以上诸条中,禁止法制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现代国家与原始国家的分水岭。毛泽东在他的诗文“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里开宗明义地指出:“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也证明了本文上述所列的正确性。如果哪一位看官真的觉得这11条回顾有偏颇,觉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那些套路并无有三千年延续之说,则可以对本文所列逐条驳斥。只要实事求是,本人必定会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尊重就好。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3月19日)

资料链接:
高岗:https://baike.baidu.com/item/高岗/2687?fr=aladdin
彭德怀:https://baike.baidu.com/item/彭德怀/116102?fr=aladdin
刘少奇: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少奇/115115?fr=aladdin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https://baike.baidu.com/item/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3377687?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书法家王先生

张又普:书法家王先生

第一节:事实基础

王先生不姓王,名字是虚构的,故事是真实的,是我的亲身经历。

在海外谋生不容易,平时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间很少来往,一到年底时,圣诞节和元旦接踵而来,便成了我们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会的时节。2015年年底,我们几位好友又在一起聚会聊天,一群中国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很有争议的毛泽东。有人说毛是伟大的天才和英雄,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的一位神一样的英雄人物,不仅是XX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有人说毛不是神仙而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样样精通是不可能的事,最多只能算是XX家,既不是诗人,也不是书法家。美国是民主国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是很正常和多见的现象,不会影响我们大家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重。不过这些争论却引起了我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西安市闹市区有个城门楼子,名叫鼓楼,位于市中心钟楼的西北方,距离很近,两楼被合称为“钟鼓楼”,钟楼敲钟,鼓楼敲鼓,古代政府用这些声音来向市民们传达一些信息。两楼之间有一片自由广场,被称之为“鼓楼广场”。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和林彪两人写进党章,成为两人人生的顶峰。九大不久后的一天,我上街办事,在鼓楼门前看见一位书法家正在城门上面写字,事后我才知道,他是西安市的顶尖书法家,姓王。但见王先生一个人站在临时搭起的脚手架上写字,两三个人在下面给他搭帮手。城门上面没有任何格子,一片灰色的城砖,他先在较远的地方看了看,然后爬上脚手架,挥笔豪书“毛主席万岁”五个字。每个字都有大约一米五见方,五个字一模一样大小,字间距离一模一样,恰好在城门上方正中间的位置。五个字大约花费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待结束时我才发现,驻足观摩的人群竟然高达上千人之众,观者如潮,蔚为壮观!整个鼓楼广场和附近的大街被堵得水泄不通,成为那一天西安市的一件大事。第二天,《陕西日报》报道了这件事情,介绍说那位王先生是陕西省书法协会执牛耳之大拿。作为庆祝九大胜利结束的一部分,“西安市革命委员会”安排他在闹市区书写标语。这件事情在与我同龄的西安人当中,很多人应该都有印象,或曾经听说过。

我想,大家一定很关心,王先生这样的大书法家,内心深处是怎样评论毛泽东的书法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节:王先生的评论

上周提到,党的九大之后不久,西安市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王先生在西安闹市区的杰作,有上千名过路人不由自主地驻足观摩他的书法表演,导致交通堵塞,成为轰动西安市的大事件。

数年后的一天,我很意外地发现,我的一位朋友同时也是王先生的好朋友,经他介绍,我得以与王先生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那是一次小规模的朋友聚会,以王先生为中心,大家都真心地赞美他的书法功底,说得王先生喜形于色,在众人的“吹捧”之下,有点“忘乎所以”。酒过三巡,喝得高了一点。这时,有一位朋友拿出一副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请他点评。王先生一眼就看到有一个漏字”索”,毛后来用一只小笔在空隙处补上了这个小”索”字。王指出,书法不是长篇大论,基本功之一就是不允许有任何掉字、漏字、错别字。“你看看这幅字帖,横不成行,竖不成列,字写得忽大忽小、歪歪扭扭,一会儿大得像牛眼,一会儿小得像芝麻,实在难以让人赞美……”。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有人敢说毛的字不好,而且还是西安市的大书法家之言。那个时代没有录音机,没有录像机,并无一人揭发、检举、打小报告,出席朋友聚会的人全都是谦谦君子。文化革命期间,王先生没有受到迫害,凭着他过人的书法功底,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前几年,王先生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多岁。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次聚会仍然历历在目,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样。现在回想起来,王先生的评论有四点:
(1) 书法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字体,但基本功是一样的;
(2) 书法字数不多,不允许有任何掉字、缺字、错别字;
(3) 横要成行,竖要成列;
(4) 每个字应该大致大小均一,不可忽大忽小。

书法属于艺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还是敬请列位看官中的书法高手不吝赐教:王先生的四点要求是书法的基本功?还是他酒后胡言乱语?毛的手书至今仍然能在网找到,感兴趣的人不妨参考一下下述网页:
http://history.sina.com.cn/bk/ds/2013-09-13/155254137.shtml

第三节:后记

本文公开发表后,意外地收到了许多不同的反馈,大约分四种。第一种反馈说,这篇文章巧妙地贬低了毛的神圣地位与书法功底,反映出作者张又普如何如何,下面那些人身攻击的话语就省略掉吧。第二种反馈是,不同意王先生的评价,横不成行竖不成列也是一种书法,叫做狂草,书法中有错别字、掉字、漏字,都是多见和正常的现象,并列举出了一些类似书法的图片。第三种反馈是,蒋介石的书法功底远强于毛,并列举出了一些蒋的书法图片。第四种反馈全都来自于一些与我同龄的西安人,他们都是当年“观者如潮”中的一员,全都亲眼见到了这场轰动西安市的书法表演。他们指出了这位书法家的真实姓名,以及其他一些私人情况的详细介绍。

首先我要感谢这些看官们花费时间阅读了我的文章,感谢他们给我的反馈。对于前三种反馈,我只是转录一下,不加评论。对于最后一种反馈,请允许我多说几句。张又普写的文章,内容都是真实的,人物都是虚构的,都是把一些类似的人物合在一起的虚构人物,说的是某种类型的社会平均人,说的是某种社会现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无关,敬请列位看官不要对号入座。猜对了,会对当事人及其后代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猜错了则是冤假错案。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花费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并再次敬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谢谢大家的合作。
(张又普初稿于2019年4月3日)

资料链接: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蒋介石:https://baike.baidu.com/item/蒋介石/184548?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的反馈和回复

张又普:《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的反馈和回复

《华夏文摘》(http://www.cnd.org/)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自1989年初创刊以来,至今(2017年)已28载,在海外华人圈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过由于存在着强大的防火墙之故,它对国内的影响力很小。2016年1月28日,我的文章被发表以来(http://hx.cnd.org/?p=119699),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反馈,有褒有贬,非常正常。对于那些支持者,只需说一声谢谢就够了,对于反对者,则需要用一些笔墨和思考。下面把一些有水平有内容的反对意见汇总在一起,给予回复。

反馈:此文可说是中国人马马虎虎、稀里糊涂,不严谨的又一例子。作者连一些基本事实都不核实,比如兰州大学文革中打死多少人,兰州大学校长是谁,是否死亡,吴玉章是否是教育部长等都没有弄清楚。随随便便就把一些道听途说当史实写出来,自己一点功课都不做, 这种东西害人不浅!

回答:没做足功课,这是事实,原因是找不到任何有关报道。我是第一位有勇气出来说真话的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这一罢工事件。不是我们不核实基本事实,也不是中国人马马虎虎、稀里糊涂、故意不严谨,而是在当今中国的国情下,我们很难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历史学调查研究。批评别人不严谨的人,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有无能力去“严谨”。

1954年兰州大学发生了一场罢工事件,这大概不会有误,我父亲是见证人,我们父子之间私下说的悄悄话,不会有假。至于这场罢工有多大规模,死了多少人,则是听那两位兰州大学的知情者说的。如今60多年过去了,可能很难确定其精确数值。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在下一代王朝才能对上一代王朝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现时代的人物,我们不可能从事认真全面的研究,我们知道的知识肯定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因此,我们只能把我们知道的事情如实地写下来,做好历史记录。相信待我们死后很多年,新时代的某些历史学家们,会打开《华夏文摘》的历史文库,认真研究我们今日提供的资料,还原出历史的真正面貌。

我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位将1954年兰州大学罢工事件公布于众的人,我的文章不能算是“历史研究”,只能算是“历史资料”。我仅仅是听到三位老前辈的谈论,事后加以回忆、记录、整理而已。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一些历史学家的兴趣和评论,下述文章似乎值得一阅:
标题:所谓50年代初期兰州大学“教授罢工事件”,两个版本
链接: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164276.html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2月27日)

其他网友反馈:
(1)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难道这句话是空泛的口号?中国共产党的中间基础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国家。一群坚决反对共产党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
(2)当年游行示威集会抗议应该是属于合法的,至於反右时算后帐也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再以后恰恰是邓大人掌权后这四大自由就不明不白地成了非法的或是破坏干挠…………的了!无论怎么看,实践证明,我们对大学的管理是不成功并且是有违自然科学规律的,对比下世界一流大学与我们的大学的科研成果及各方面差异,结果自能说明问题。大学就应该似蔡元培先生所主张的那样去办,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出称职的栋梁之才!

资料链接:
华夏文摘:http://www.hhlink.com/link/www.cnd.org/华夏文摘

发表在 未分类 | 27条评论

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

张又普: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

第一节:背景

1974年,两位兰州大学地理系的青年教师来到我家,拜访我的父亲。他们两人都是于1960年代初期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是我父亲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大学工作。1974年两人到西安出差,顺便拜访当年的恩师。那时,我已经成年,全程旁听了他们之间的交谈,使我终生不忘,尤其是二十年前的一起罢工事件。

自满清末期,西学渐进,中国开始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西式大学,从那时开始直到1957年为止,中国的大学与西方一样,都是教授治校,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大学的主要工作。1949年以后,由于工农干部的平均文化水平很低,缺乏接管大学的能力,一时间无法插手大学教育,因此那时,各个大学的校长们仍然是国民党时代留下来的一流学者。从1949年开始到1957年为止,中国共产党在8年的时间里,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各大学里的党的基层组织,并派遣了党委书记,问鼎大学的领导权,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老一辈知识分子心目中,那时的书记、秘书等词汇大致是同一个意思,党委书记只是帮助校长抄抄写写,发些文件而已,并没有管控教学和科研的可能。更有甚者,一些不谙世事的老教授,竟然因为党委书记没大学文凭而瞧不起他们。事实逐渐证明,校长和党委书记之间是有分工的,校长负责教学科研,党委书记则负责政治教育。那时的政治运动一场接一场,成了大学教学生活的主旋律,不知不觉中,学校的领导权就逐渐地从校长手中落到了党委书记手中。1957年的反右斗争是一块里程碑。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学的主要使命就公开宣布是为了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大权旁落的校长、教授们当然没有能力反抗,因此,在这场权力交接的过程中,总体来说是比较平稳的。不过事情总有特例,这就是兰州大学。兰州大学的校长、教授们与党委书记的关系非常紧张,夺权过程你争我抢、酿成事端。1954年,以校长(也许是其他校长级的人物)为首,兰州大学上百位教授们集体罢工,前往北京教育部,要求撤换党委书记。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人真是在鸡蛋碰石头,欲知这些人下场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节:实情

1954年,以兰州大学校长(也许是其他校长级的人物)为首,全校上百位教授们集体罢工,前往北京教育部,要求撤换党委书记。当时,老资格的高级学者吴玉章正在北京。吴玉章凭借着他的名望、资历和影响,极力斡旋,说服众教授们回校复工,并随后将党委书记调走了事。整个事件看来以教授们的胜利而告结束。话说到这里,所有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人就都可以猜到此后的结局和下场了。1957年反右斗争狂飙骤起,那些参与了罢工事件的教授们一个个被秋后算账,几乎全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发送劳改。他们其中不少人被发送到了后来被人称之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的夹边沟。近年来的历史资料指出,一旦进入夹边沟,死亡率高达90%,但对躲过夹边沟的人来说,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兰州大学是武斗最凶狠的大学之一,所有参加过1954年罢工事件的人,最终无一漏网,全数遭到揪斗,以至于文革后竟难觅在生幸存者。

从兰州到北京要路过西安,1954年罢工时,有些参与罢工的人是我父亲的旧友,他们都会在换车时,顺路来家中看望,我父亲当时就知道这些罢工情况。1974年我闻知此事后曾问过我的父亲,那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劝告、阻止他们,难道听凭他们去冒生命危险?我父亲回答说,时代不一样,想法也不同。那个时代,工厂罢工、学生罢课是常有的事,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中的合法现象。而且,当时教授们没有把党委书记放在眼里,觉得罢工只不过是要求换个党委书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又不是在反党。谁都没有想到1957年之后大学的党委书记竟然如此权重如山,更没有想到一场普通的罢工事件竟然能让众多的教授们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我曾经专门到兰州大学的网站去查询了一番,而且也多次Google、百度,那里面没有任何1954年罢工事件的信息,好像此事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似的。当事人很早便皆已去世,其后代家属们也不一定知道事情的真相,即使知道真相,料也不能诉说。如果我要是也保守沉默的话,这件事情大概就会永远地消失在茫茫历史的大海之中。我没有精力和能力去调研此事曾经发生的来龙去脉,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收集、整理相关证据,不过,我还是想把这个曾经耳闻目睹的罢工事件写出来,留下一份文字性的历史记录。如果能借此引起一些历史学家们的兴趣,深入研究,那将是我的荣幸,更是对那些冤死的教授们在天之灵的一个告慰。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2月13日)

资料链接:
兰州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兰州大学/162235?fr=aladdin
西北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北大学/17821
吴玉章:https://baike.baidu.com/item/吴玉章/2221?fr=aladdin
夹边沟:https://baike.baidu.com/item/夹边沟/79234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台湾人林先生

张又普:台湾人林先生

人类社会是由数以十亿计的小人物组成的,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各有坎坷,都不太一样,都是社会某一个侧面的反映,所有小人物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大社会。作家冯骥才曾经为我们大家介绍过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00位小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看一看这100个人的不同的故事,就会对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有个大概的了解。本人不才,文笔拙劣,平日靠计算机软件开发谋生,是个码农,写不出妙笔横生、引人入胜的精彩文章,只好平铺直叙地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的小人物的故事。我相信,列位看官身边大概没有类似的人物。

因无法征求其本人意见,故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是虚构的,但故事是真实的,都是我自己的耳闻目睹,没有任何艺术加工。

林先生于1930年代出生于台湾,整个家族好几代人都生活在台湾。日本统治台湾50年,台湾上层社会的人全都懂日语。林先生的母语是日语,不过他很有语言天才,普通话和台湾话都说的非常好,都是母语水平。林先生的家族是台湾的望族,不仅在台湾有许多企业,在浙江沿海的一个小岛上也有生意。林家人常常往返于台湾和浙江,经营两地的生意。

1949年国共战争,国军失去了大陆,但在海军空军方面,国军仍然占有优势。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陆军队才逐渐在东南沿海一带占了上风。1954和1955两年,大陆军队陆续出兵占领了所有沿海岛屿,台湾方面则只剩下了台、澎、金、马四处。1955年的一天,尚未结婚的林先生像往常一样,只身一人来到浙江的这个小岛打理生意,抵达时天色已晚,他就先在一家旅馆小住一夜。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那个晚上,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入夜以后,正当他安详熟睡之时,守岛国军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全数退往台湾。一觉醒来,小岛已为大陆军队完全占领,面目全非。一片混乱之中,所有的交通和通信都断绝了,林先生顿时失去了与台湾家人的一切联系,成为了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之人。由于在小岛上无法生存,林先生几经磨难,漂泊到了大陆,成为了一名大陆居民。又经历了几年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孤独和挣扎,五十年代末期,一贫如洗的林先生终于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的一家工厂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此定居,后与一位当地女子结婚成家,两人辛苦打工,赖以度日。

陕西省距离日本很远,日军从来不曾占领过陕西,因此,在西安市境内能讲出一口流利日语的只不过有五、六个人。他们相互熟悉,并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小圈子,隔三差五地要聚一下,用日语聊天,或问长问短,或谈天说地。我们家就是他们主要的聚会场所,林先生精通日语,自然也成了我们家的常客。

我母亲是东北人,西北大学外语系的日本语教师,不仅日语有母语水平,对日语语法的研究也颇有造诣,是他们小圈子里公认的语法翘楚。在母亲的熏陶下,我从小就似是而非地懂得一些日语语句。这个日语小圈子每次聚会时,我都会在一边旁听,努力学习日语口语和听力,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我都认识,全都是我学习日语的好老师,尤其是林先生。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一场为时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象林先生这样有“海外关系”的人当然要遭到批斗,而且那莫须有的罪名,竟是可让人九死一生的“台湾间谍”!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不是台湾派来的间谍?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你刚来,驻岛守军就走了?这肯定是台湾间谍机构故意安排的!”
“蒋匪军前脚走,你后脚到,这是谁安排的!?”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台湾派来的特务!?”
“抗拒从严,你都搞过那些破坏活动!?”
“密电码藏在哪里?毒药、手枪藏在哪里!?”
“交代你的后台和同伙!不交代就砸烂你的狗头!”

随后,造反派对林先生的人格侮辱、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无所不用其极:批斗会、“坐飞机”、戴高帽、下跪、剃光头、挨耳光、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关押“牛棚”,这些尽人皆知的文革暴行,林先生无一幸免。

1971年,发生了温都尔汗坠机事件,林彪命丧他乡,文化大革命遂遭到党内众多高干们的质疑,毛泽东在党内威信骤降,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一派的影响力则趁机崛起,他们把中国的国门稍微打开了一点。当然,头一批受益者自然大都是党政高干子女,不过,老百姓也有所得:终于可以与除台湾之外的国家、地区通信了。不过在那个时代,“里通外国”仍然是重罪,“海外关系”仍然是污点。那时,每一封通往国外的往返信件都要被国家的公安机关和地方的保卫部门开封查阅,与外国通信的人当然难免承担政治风险。林先生就是中国第一批有勇气与外国通信的平头老百姓,1972年,他与他在日本的哥哥恢复了联系,从那时开始,林氏家族的人才知道林先生并没有死,而这时已经音信隔绝、天各一方了17个年头!记得1973年初,我此生见到的第一张彩色相片,就是林先生的哥哥从日本给他寄来的,当时还为此讶异不已。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二十余年来天天搞阶级斗争,国家穷得蜗居在世界最末几位,用林彪的话来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那时,海外的华侨们纷纷给国内的穷亲友们寄些钱物方面的小东小西。1973年,林先生的哥哥给他寄来一个电子计算器,然而,林先生并没有收到计算器,却收到了一封北京海关寄来的通知书:“为确保国家安全,你的计算器被海关没收!”,通知书并且要求林先生必须告诉他哥哥“东西收到了”,同时还需要宣传文化大革命“形势一派大好”。林先生所在工厂的革命委员会保卫科也找到他,要求他必须服从海关的命令,声言这是党的要求。那时,林先生刚刚从受批斗的牛棚出来不久,吓得诺诺连声,哪里敢说半个“不”字?数日后,林先生来到我家吐露苦水,四十多岁的大男人,气愤、痛苦得眼泪直流。自己受点屈辱没关系,只是害得哥哥也受到了连累和欺骗。当时我也亲眼见到了北京海关的通知书,心里暗自对海关咒了一句:“无耻!”。

1974年,我的一位朋友的父亲去广州开会,乘坐的是列车软卧包厢,同室的人是一位广州海关的党委书记。虽说两人是初次见面,但在西安到广州火车里的两天时间里,两人相谈甚欢。书记炫耀他手上最新式的电子手表,坦言海关是最有油水的政府部门,经常有海外华侨寄来一些国内见不到的新鲜物品,海关有权依法没收,并通知收件人禁言,之后,这些东西总会有办法变成海关官员们的私人物品。开始时是人手一份,后来东西多了,就开始出手倒卖,反正进价是零,怎么卖都能赚大钱。我朋友的父亲也就顺便在车厢里从书记手中购买了一只电子手表。

1973至1978年初,我在陕西省汽车一大队当汽车修理工人五年,这五年时间可以说是”我的大学”,我每天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在工作间隙学习日本语和数理化,这五年是我向林先生求教最多的五年,也是我的日语水平急速上升的五年。林先生的故事,我也是在那五年里一点点地知道的。后来在1982年,我有幸考中了日本文部省的全额奖学金,得以赴日深造,完成硕士和博士课程,这当中我的日语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得益于我的恩师那些年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教诲。

1975年的一天,我借用大队部电话,与林先生商量点私事,间或夹带了几句日语,没想到遭到工厂保卫科的关注,他们专门派人来到我的工组调查我的情况:这个人平时表现如何?为什么电话里说外国话?对方是谁?有什么背景和可疑之处?幸而工组师傅实事求是,大力帮忙,说我学过日语不假,但不过是个书呆子,只懂看书和工作,别的什么也不懂。最后保卫科给了我一个口头警告:“今后不准在中国用日语说话,否则违法,后果自负!”。这是我一生唯一一次受到的最直接、最露骨的威胁。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毛泽东去世,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胡耀邦等人陆续上台,他们否定了毛泽东的治国方针,使中国的面貌大变,国门大开,到1970年代末期,中国的平头老百姓们也终于可以出国了。林先生成为陕西省地区第一批获得了中国护照的中国公民。在他哥哥的帮助下,他与仅有的几位西安友人含泪告别,带着二十多年痛苦和辛酸的回忆,移民日本,从此和我们大家失去了联系,想必他是再也不打算回中国了。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1月23日)

资料链接:
冯骥才:https://baike.baidu.com/item/冯骥才/630264?fr=aladdin
西北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北大学/17821?fr=aladdin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林彪: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彪/116221?fr=aladdin
胡耀邦:https://baike.baidu.com/item/胡耀邦/282225?fr=aladdin
邓小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邓小平/116181?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暗礁和人造岛

张又普:暗礁和人造岛

上世纪80年代,我在日本生活了7年多,其间在日本南部的冲绳群岛发生了一起规模很大的地震,导致海底地形变化,挤出来一个新的小岛,刚好位于日本12海里之内。日本主流社会非常高兴:以这个新小岛为新的海洋基线,日本的领海又可以向外伸展12海里了。

日本是个有言论自由的国家,就这样一个问题都有人敢出来与主流社会唱反调。

反主流派:国际海洋法规定,岛屿可以成为海洋基线,但暗礁不可以。暗礁的定义是,海水涨潮时落于海平面之下,只有在海水落潮时才会出现在海面以上。新小岛仅仅是个暗礁,因此,不能增加日本的领海范围。

主流派:那么,凭借日本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本,人工把那些暗礁填高一些,就不再是暗礁了。成为岛屿之后,应该就可以增加领海了。

反主流派:不行,国际海洋法还规定,人工岛屿不可以成为新的海洋基线,不可以拥有领空领海权。还有,海浪的侵蚀会使小岛逐渐消失,这也是新小岛的问题。

主流派:那能不能在新小岛周围建造一圈防波堤,首先要保护小岛不被海浪侵袭。下次再来地震时,小岛可能又会升高一些,成为真正的自然岛屿,这样就可以扩充领海了。

反主流派:这种做法大概可以说是打了国际海洋法的擦边球了。

不久,我移居加拿大,不太关心日本的事情,就不太清楚那个小岛后来的变化了。

近年来(本文初稿于2016年1月16日),中国国力大增,开始有能力进军南海诸岛,先后出动大批工程船,以南海的一些暗礁为基础,填海造陆,建设了一些军用机场和码头,成为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中国付出了这么大的资金和努力,当然希望在自己的飞机场附近拥有12海里领空权和领海权,心情可以理解,要求也不无道理。不过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国际海洋公法的问题:人工岛屿可以拥有12海里领空领海权吗?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1月16日)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移民海外的比率

张又普:移民海外的比率

所有社会都是一种金字塔的结构,不仅人类,连猴子社会都是金字塔,有一个猴王,下面一群“大臣打手”,然后再下面是一群“平头老百姓”。人类上层社会的倾向往往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形态。从清朝末期开始,西洋人进入中国,使中国人大为震惊:原来中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从那时开始,中国的上层社会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重理轻文,二是崇洋媚外。成千上万的上层社会的人开始出国留学,出国镀金成了那时的风尚。

从1949年开始,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上非常孤立。从1972年开始,中国慢慢地对外有点松动。从1978年开始,中国突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力提倡出国留学。本人就是乘着那个时代的潮流,离开中国,开始了后半生的留洋漂泊生活。从那时至今(1972-2016年)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有数百万人出国,其中相当大的比率的人移民海外,不再回国,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今日中国上层社会的倾向如何呢?我在海外看到很多报道,说中国有钱人的三分之一都已经、或正在移民,电影明星们几乎一半人都已移民,甚至连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和省市级的高级领导人中,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有直系亲属移民海外。这些数字可靠吗?有人指控说,这些数字都是“反华人士”编造的谎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出国人员不少都回国了,真正移民海外的人并不多嘛!作为一名平头老百姓,我能认识的上层社会人士少之又少,无法从事上层社会的调查,只能转抄别人的文章。例如上个星期的《建国大业》一文,列举出了大批移民海外的影星名单,那份名单是我抄来的,并不是我个人社会调查的结果。那么,请允许我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点小小的社会调查吧。

我于1978年3月考入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全班共有同学30人,24名男生,6名女生,攻读计算机科学。那一年全国的大学入学录取率是5%,因此可以说,我们30人都是当时中国青年人当中的佼佼者。1982年初大学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相互间的来往就少多了。从2003年开始至今,班里的一位热心的康姓同学设立了一个网页,把我们大家重新聚合起来。虽然大家的地理距离远隔万里,但网络却使大家感觉到近在咫尺。三十多年(1982-2016)过去了,我们30人没有一人发大财,没有一人当上高级领导人,没有一人能当上将军,但也没有一人穷困潦倒,没有一人犯罪入狱,大家全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因此可以说,这30人的小团体在今日中国社会中属于中等偏上。我大约统计了一下,我们班30名同学中,有10人移民海外,占总数的33%。另外还有6个人,本人留在国内,却让子女移民海外,连同移民海外的10人在内,总计为16人,占总数的53%。

随机选取一个中上等社会团体,33%(53%)的人移民海外,那么,一个上层社会团体里有三分之一的人移民海外,应该不算夸大其词吧。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1月09日)

资料链接:
建国大业: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1374694.html
建国大业:https://baike.baidu.com/item/建国大业/6690?fr=aladdin
西北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北大学/17821?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电影《建国大业》

张又普:电影《建国大业》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为作庆贺,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拍摄了一部大型电影:《建国大业》。该片由黄建新导演,云集了170多位中国一线明星,做出了最高水平的演出。本着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原则,中国人自我出资、自我庆贺、自我歌颂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这种事情外国人通常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罢了。不过这部影片却惹起众多外国人的热情关注,并争先恐后地加入大合唱,却令人有些不解。君不信?请过问一下电影《建国大业》部分演员们所属的国籍吧,请看名单:

姓 名 国籍
陈凯歌 美国
陈 红 美国
甄子丹 美国
刘亦菲 美国
陈 冲 美国
邬君梅 美国
顾长卫 美国
蒋雯丽 美国
宁 静 美国
王 姬 美国
郎 朗 香港
李云迪 香港
胡 军 香港
汤 唯 香港
刘 璇 香港
童安格 加拿大
蒋大为 加拿大
徐 帆 加拿大
陈 明 加拿大
张铁林 英国
许 晴 日本
韦 唯 德国
沈小岑 澳大利亚
苏 瑾 新西兰
李连杰 新加坡
斯琴高娃 瑞士
胡 兵 泰国

今日的中国文艺界,高手林立,竞争激烈,有能力脱颖而出的人,全都是精华级的人物。他们当中许多人具备一个共同特点,一旦成名发财,必定会退出中国国籍,移民海外,不过仍然会继续在中国走穴赚大钱。
(张又普初稿于2016年01月02日)

资料链接:
建国大业:https://baike.baidu.com/item/建国大业/6690?fr=aladdin
黄建新:https://baike.baidu.com/item/黄建新/21284?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美国的言论自由

张又普:美国的言论自由

第一节:历史背景

美国有言论自由吗?美国的基本国策是崇尚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享有这些自由是美国的基本人权。当然,自由不是绝对的,有很多法律限制。例如,不可以使用言论来威胁其他人的安全,不可以提倡、鼓吹暴力和战争,不可以造谣、污蔑等等。一般来说,政治观点是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本文就想讲述一个限制政治观点自由的故事,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真人真事。

1975年4月,北越占领南越,越南战争结束。此后,作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北越模仿苏联和中国,对南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使用暴力将几乎所有有钱人的财富没收,把所有地主、资本家们驱赶至无人烟的地方劳改,并威胁他们:尽快自己滚出越南。这些人大都是过去数百年间逐渐从中国去的移民,他们勤劳、勇敢、智慧,打拼了好几代人,创下一份不菲的家业,然而转眼之间就荡然无存。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迫投奔怒海,乘小船来到香港,申请政治避难。数十万难民一下子涌入香港,世界震惊,此后在美国的主导之下,西方各国陆续接受了这批难民,其中有数以万计的越南人由此来到了美国西部重镇洛杉矶,他们全都成了越南共产党的永久性的敌人。顺便说一句,有人很恰当地比喻过,富人是社会经济的大脑,穷人是手和脚,大家共同生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谁都离不开谁。我们也都曾见到过消灭富人阶级的后果,那就是苏联、中国、越南都经历过的、持续了一代人之久的贫穷与落后。

巨人是打不倒的,即使暂时倒下,站起来还是巨人。这批越南难民全都是越南民族的精英,国家经济运作的大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没几年时间,他们就又在美国的洛杉矶创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为美国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集体合资,在洛杉矶建设了一个新型的越南街,一个很大的shopping mall,人称越南城、小西贡。在美国,大型商场类似于一个合资公司,首先由一家不动产公司建设和经营一大片商场专用的不动产,然后再分成小块,租赁给众多的小商铺,大家共同经营大商场。作为一家合资公司,各个商铺之间的营业内容都不太一样,相互之间不会有竞争,每天大家必须同时开门,同时关门,任何商铺都不可以随意请假关门。商场店铺众多,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吸引众多客户,大家共同赚钱,共同繁荣。

以上是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欲知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限制言论自由的事件,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节:限制言论自由

话说在美国西部重镇洛杉矶里有一家越南城商场,人称小西贡,里面有一家小书店,经营各种英语和越南语的书籍,生意不错。一日,书店小老板进了一批新书,其中有几本是为胡志明歌功颂德的书。一些读者发现后,非常生气:胡志明双手沾满了越南人民的鲜血,为这样的恶魔歌功颂德,天理难容!他们强烈要求书店小老板把这些书下架。

小老板则表示:胡志明是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仇恨有人热爱,应该允许历史学家对胡志明进行客观公正的历史学研究,应该允许不同派别的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作为一家书店,应该立场中立,不介入任何争论,不介入任何派别,平等地出售所有不同观点的书籍。本书店不仅出售有歌颂胡志明的书,同时还有许多反对胡志明的书,读者们可以自由选购,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去阅读。美国法律规定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敬请大家遵纪守法,尊重美国的基本人权。

反对者们则指出,言论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为希特勒和胡志明这样的大独裁者歌功颂德,是不允许的。在今日的德国,如果你敢公开歌颂希特勒,你试试看会有什么结果?双方话不投机,争论不欢而散。

若干时日后的一个周末,洛杉矶晴空万里温和宜人,数百名越南移民来到商场外的停车场,高举标语牌,抗议小书店歌颂胡志明,要求将那些书籍下架。如此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十分少见,引起大批媒体采访,并引起商场内所有员工们的关注。本人就是那时从美国的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新闻,并持续追踪了此后所有的相关详细报道。

商场大老板来到停车场,与示威群众交谈,才了解到了事件的原委和大家的要求,他表示充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并愿意亲自出面与书店小老板商谈。他向小老板指出:“胡志明是何许人也,我不清楚,胡志明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也没兴趣知道。顾客是上帝,是商场所有员工的衣食父母,顾客是属于商场全体员工的,不是你一家小书店的,更不是你一个人的。你一个人得罪了这数百位的客户,伤害了整个商场的声誉,损害了全体员工的经济利益。请允许我代表整个商场向你请求:做事不要太任性,请满足示威者们的要求,将那些有争议的书籍下架”。

当商场大老板的请求遭到拒绝时,他勃然大怒,要求小书店立刻关门走人,对于商场方面的毁约行为,商场可以给小书店提供一定的经济赔偿。没想到书店小老板更为强硬,他拿出双方签订的契约:三年契约,还剩六个月。美国法律保护商业契约,在期满之前,任何人都无权撵他走。面对强大的美国法律和商业契约,大老板只好无可奈何地向他宣布,契约期满后,绝不续约。

商场大老板返回停车场,向示威群众们讲述了谈判的经过,请求大家给他一些时间,他向大家保证,在半年之内一定把小书店撵走。半年之后,他履行了自己对公众的诺言,小书店关门大吉,小老板带着那些有争议的书籍,永久性地离开了洛杉矶的越南城小西贡。
(张又普初稿于2015年12月19日)

资料链接:
胡志明:https://baike.baidu.com/item/胡志明/773?fr=aladdin
越南:https://baike.baidu.com/item/越南/155278?fr=aladdin
越南战争:https://baike.baidu.com/item/越南战争/299960?fr=aladdin
香港: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128775?fr=aladdin
希特勒:https://baike.baidu.com/item/阿道夫·希特勒/288484?fromtitle=希特勒&fromid=163228&fr=aladdin
越南难民: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越南船民问题/4952849?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