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响

张又普:家庭影响

前不久,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历史人物陶里亚蒂”,一位网名叫“刻薄主人”的网友给我的反馈引起了我的深思,导致了本文的产生。刻薄主人是一位颇有文学才华的人,我在国内的网站上看到过他写的小说。我在文中提到,我从1963年开始关注陶里亚蒂,没想到这样一句话遭到了刻薄主人的反对。在刻薄主人看来,10岁的男孩子开始看报纸,知道陶里亚蒂,是一件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连神童都不可能做到,是“吹牛装逼”,是“虚头巴脑”,“令观者反胃和鄙视”。我这里只轻轻地问一句:真的不可能吗?

1977年,中国恢复了大学考试,那一年,中国科技大学开设了一个少年班,专门招收智力发育较早的少年。除了科大之外,其他许多大学也招收过一些年龄较小的少年入学。这些当年被称为神童的少年天才,有的人后来移民美国加拿大,其中有几个人还成了我的朋友。与这些人有了较多的了解之后,我感到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是神仙,其聪明和才华与他人相比各有高下不同,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异,相异之处可能仅仅是智力发育早了一点。世界上没有神仙,没有神童,没有天才,这些被人称为神童的人,其实是在家庭影响之下的童子功,仅仅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起步较早。

生物学指出,人类婴儿刚出生时,大脑只有一个基本框架,内部精细结构并没有发育好,需要在后天教育之下,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才能逐步发育成熟。童年时代学得的知识和技巧,会成为硬件结构而被固化在大脑里,终生不会忘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童子功。例如,童年时代学习的语言是母语,终生不会忘记。再例如日本天才少女福原爱,她的父母亲都是乒乓球运动员,在家庭影响之下,她从三岁就开始学习乒乓球,并受到了正规和良好的训练。这种训练对她的大脑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的大脑的硬件结构就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技巧。后来有人说她是乒乓天才,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好,我不同意,后天才华无法遗传,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扎实的童子功。再看看中国的围棋高手,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父亲爱下围棋,导致自己从小热爱围棋,对自己的大脑发育产生了影响。这些人后来被人称为围棋神童天才,其实并不是什么天才,还是扎实的童子功。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知道我父亲爱看报纸,每天早上一开门,家门口都有几份当天的报纸。看报纸是我父亲雷打不动、每天必做的事情。略微长大一些之后,我的哥哥就开始看报纸,他常常就报纸上看不懂的文章追问父亲、讨教不已。我从幼儿园时代开始就喜欢玩“看报纸”的游戏,“坐”在父亲的沙发上,“穿”上父亲的大衣服,“戴”上父亲的大帽子,手中拿一份报纸,似模似样,像个小大人似的。上小学之后,我的识字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快得多,不知不觉中,报纸就从儿童玩具变成了真正的阅读。报纸里的文章很多,不可能全看,哥哥和爸爸谈论的文章,都会激起我的兴趣涟漪,连连追问。1963年我10岁,那一年中苏论战正酣,《人民日报》经常发表长篇文章。我虽然只能看懂标题和大约的内容,但爸爸哥哥对我的口头解读,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知道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论战,苏联变成了修正主义,第一代修正主义头目是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第二代头目是赫鲁晓夫和陶里亚蒂。赫鲁晓夫是苏共总书记,成为头目,理所当然。陶里亚蒂是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意大利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他凭什么当头目呢?记得我父亲曾告诉我,他是列宁同时代的人,是当时共产主义世界里资格最老的人。

我感谢我的父母亲和哥哥姐姐,感谢我的家庭,我父亲是1945年底国民政府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选拔出来的公费留美学生,后来出任西北大学地理系系主任教授。我母亲是东北人,原国立长春大学毕业,日语是母语,后来出任西北大学外语系日本语教师。是他们培植了家里读书看报的风气。我哥哥的文学功底很好,他也是10岁开始看报纸,1965年陕西省举办了中学生作文竞赛,我哥哥获得全省第一名,他的名字和文章都被发表在《陕西日报》上。是这个知识分子的家庭让我从小养成了热爱学习和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以前一直以为,从10岁左右开始看报纸,把“吃饭睡觉看报”作为每天的必须,理所当然,是很平常的事情,所有的人应该大抵如此。看到刻薄主人的反馈之后,我才知道“非也”,人的正常发育过程大致相同,但起步早晚时有差异存在,以往只道此浅理人所尽知,毋庸赘言,未曾想到会有人却对此等小事错愕不已,疾呼不解,或许这是人们常有的以己度人的习惯所致?同时这又使我想到,那些有文学才华的人,小时候懵懵懂懂、成年后大器晚成,的确也是很正常、更普遍的事。谢谢刻薄主人的反馈,那些刻薄言辞似乎反倒是对我的赞誉,实不敢当,原礼奉还。我不是神童,我不是天才,我不聪明,10岁开始看报纸,来自于家庭的影响,是童子功,仅此而已。

福原爱3岁开始打乒乓球;郎朗6岁开始弹钢琴;聂卫平和柯洁5岁开始下围棋;1965年的陕西省中学生“文科状元”10岁开始看报纸;在状元的影响和帮助下,状元的弟弟也是10岁开始看报纸。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在家庭影响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起步较早,有的人则大器晚成。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10月22日)

资料链接:
历史人物陶里亚蒂:http://www.sxxb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127&extra=
刻薄主人的反馈:http://www.sxxb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535&extra=
陶里亚蒂:https://baike.baidu.com/item/帕尔米罗·陶里亚蒂/4448175?fromtitle=陶里亚蒂&fromid=8190782&fr=aladdin
中国科技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0519?fromtitle=中国科技大学&fromid=20116490&fr=aladdin
福原爱:https://baike.baidu.com/item/福原爱/226129?fr=aladdin
伯恩斯坦:https://baike.baidu.com/item/爱德华·伯恩斯坦/3126978?fr=aladdin
考茨基:https://baike.baidu.com/item/卡尔·考茨基/5764515?fromtitle=考茨基&fromid=2104657&fr=aladdin
赫鲁晓夫:https://baike.baidu.com/item/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8676074?fromtitle=赫鲁晓夫&fromid=540046&fr=aladdin
列宁:https://baike.baidu.com/item/列宁/30258?fr=aladdin
西北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北大学/17821?fr=aladdin
国立长春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立长春大学/5121433?fr=aladdin
郎朗:https://baike.baidu.com/item/郎朗/302032?fr=aladdin
聂卫平:https://baike.baidu.com/item/聂卫平/664143?fr=aladdin
柯洁:https://baike.baidu.com/item/柯洁/5037756?fr=aladdin

———————
部分网友反馈:
网友1:张兄的聪明与见识,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无人能超越。这点毫不夸张。这在当年西北大学子弟中是共识。若科大少年班提前十年就招生,相信张兄肯定能考上。那个不相信十岁就能看报的人只能说是井底之蛙。本人差不多十岁左右也开始读报,不过是中国少年报。
网友2:很正常,我十岁开始看小说。
网友3:我十岁就把西游记全本都读了,爱看。高中就在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作文比赛获奖无数。
网友4:好文章!人从小家庭影响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神童”之说纯属迷信无任何科学依据!
网友5:陶里亚蒂,意大利共产党党魁。当年很出名。我也有记忆啊,报纸上常出现。关注谈不上。刻薄这都不信?当年家里给孩子订报的多啦,是不是六三年不敢肯定,我家两份,中国少年报和中国青年报。常有同学拿参考消息到班上,相互传。毛主席提笔“中国少年报”,那几个臭字叫我质疑了两句,差点挨顿打。觉得刻薄有点……,呵呵了。
网友6:书香门第,博学之人。敬仰!
网友7:您说十岁看“中苏论战”的文章,我觉得完全可能。而“人的智力水平,体能水平,是幼儿早期接触熏陶得到的”,我不敢苟同:那只是一个启蒙,有些人没有得到,后来会失去机会;但是最终能达到的水平,大多应该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学生特务

张又普:学生特务

据史书记载,自清朝末期,西学渐进,中国开始向外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海外长期生活后,逐渐受到了西方社会民主、平等、人权的影响,屡屡与皇权统治者发生冲突。于是就有了政府派遣职业学生特务监督管理留学生的现象出现。有好几位朋友都曾经问过我,史书上说的是真的吗?你在日本留学多年,见过职业学生特务吗?

1985年4月至1988年3月,我在日本筑波大学攻读计算机的博士学位。筑波大学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又远离东京,根据中日建交协定,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不可以随便离开东京,筑波大学就成了他们鞭长莫及的地方。1986年4月,有一大批中国留学生来到筑波大学,开始他们新的人生,C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他攻读日本文学博士学位,一开始时,他并没有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C同学1977年考取了东北某大学的日本语专业,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并且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他初到外交部时,仅仅是个底层员工,不是“官”。1986年,外交部派他到筑波大学公费留学。他一来就对我们大家说,他的公开身份虽然是留学生,不算外交官,没有外交豁免权,但实际上他是驻日使馆的官员,负责管理留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实际上也是一个官。初次当官,洋洋得意,与我们交往时,总是一副统治者的姿态,并且自认为他的真实工作是光荣的,是值得向人炫耀的。他定期召集中国留学生会的头头们和其他骨干人物开会,调查留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向大使馆汇报,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些留学生遭到他的训斥与警告。

我这个人很喜欢下围棋,并且小有段位,通过下棋交了许多朋友,W同学就是我的一位棋友。记得有一天,W同学来我家下棋,对我说,他与C打羽毛球,W胜C败,C怒而声称,你胆敢惹我不悦,只需一句话,就可将你押送回国。W同学受到欺辱后,以下棋为由,来到我寓所诉苦,堂堂七尺男儿,说到痛心处,竟不禁潸然泪下。面对C同学,有一些人对他竭尽阿谀逢迎之能事,更多的人则对他敬而远之。我学计算机,与文学部距离很远,除偶然在中国人聚会时见过C同学一两次之外,平时与他没有任何来往。然而命运后来却强令我与他有了一次间接交往。

C同学在国内有一位相恋多年的女友B同学,C来到筑波大学后,顺风顺水把女友B也接到了筑波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B的研究室与我的研究室斜对门,大家常常一起上课、开会,必然有所来往。1987年的某一天,我正在研究室里苦心学习,B女士走进我们研究室,一个人坐在墙角低声哭泣,我关心地走过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B女士对我说,她刚来日本时,指导教授对她很好,但不知何故,态度慢慢地就变了。她刚刚与她的指导教授谈过话,指导教授问她,听说她的男朋友是中国政府派来的职业学生特务,是真的吗?指导教授怀疑B女士的真实身份,不相信她是学生。面对日本指导教授的怀疑,C同学退避三舍,不敢招惹,他只敢招惹中国人,B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一个人悄悄地哭泣。当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仅对B女士说了一句安慰话:请多保重身体。然后扬长而去,没有给她留下任何多余的话。B女士是一位头脑比较简单、热爱学习的人,她善良诚实,有点书呆子劲,不懂政治,也不关心政治。然而她来到筑波后,没有人敢和她交朋友,使得她非常孤立和苦闷,如果有人关心她,她一下子就能把心里话全都吐出来。然而我必须防她,就算她真是学生,她与C同学的特殊关系也令人不敢接近。那时我们都是学生,手里都是中国护照,命运捏在别人手中,我不得不防啊。

离开日本很多年之后,我听说B女士与C同学之间多次发生激烈口角,虽然两人相恋多年,而且是C出钱出力把B接到日本来,但两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分手。C同学在筑波大学学习工作了几年,没有拿到任何学位,回国却官运亨通,红得发紫。B女士获得了日本的计算机硕士学位后,留在了日本,与一位日本人结婚,加入了日本国籍。看来B女士的确是一位真正的留学生,我当年对她的警惕与防范,肯定伤了她的心,我愿意在此向她致以真诚的歉意,祝愿她在日本生活幸福。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08月22日)

资料链接:
筑波大学:https://www.tsukuba.ac.jp/
围棋: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513535.html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鸽子与留学生

张又普:鸽子与留学生

1985年4月至1988年3月,我在日本筑波大学攻读计算机的博士学位。筑波大学位于东京东北郊大约六十多公里,是一座大学城,占地面积很大,拥有一大批三四层小楼,学校北侧有一栋高达12层的理工科大楼,是方圆数十公里内最高的大楼。我所在的研究室就位于12层高楼对面的四层小楼,遥望窗外,12层大楼一览无余。筑波大学的野鸽子很多,广场、道路,楼前屋后,到处都可以看到悠然自得的鸽子。这些鸽子不怕人,看见有人过来,常常主动凑到跟前,做出一副可怜相,乞讨食物,屡屡满载而归,个个吃得膘肥体壮。

日本是发达国家,每间教室都有冷暖气,但一到夏天时,很多教室都不开空调,只是打开窗户和大门,利用穿堂风降温,节约用电。其后果是,最高层12层楼的教室里常常有鸽子闯入,避风、躲雨、乘凉、休息,顺便留下一些粪便,令人头疼。于是,校方就在窗户外面悬挂大灯笼,画上老鹰或其他凶神恶煞的图画,恐吓鸽子:不要闯入教室。这些灯笼都是由艺术家们专门规划、设计、制造、悬挂的,大小、尺寸、形状、位置都是一模一样,灯笼上的图案,形形色色,五彩缤纷,艺术色彩浓厚,远远望去,随风飘动,栩栩如生,构成了筑波大学的一景。不过,恐吓的效果似乎并不太好,鸽子们很聪明,许多鸽子都能分清真假老鹰。

1986年4月,有一大批中国留学生来到筑波大学,开始他们新的人生。中国留学生都有两大特点,第一点是勤奋努力,大家都知道留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每天第一个到达研究室和最后一个离开研究室的人,几乎都是中国留学生,深受好评。第二点是贫穷,八十年代时,中国很穷,日本人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一百多倍,面对物价昂贵的日本市场,特别是食品市场,大家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使用。人太穷了,有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太雅观之事。话说1986年夏季的某一天,刚刚从中国来到筑波不久的A同学,一大早就来到12层楼的教室,准备开始新的一天。他刚一进教室,就意外地看到有一只鸽子在教室里休息,略微吃惊之后,他顺手关上了自己身后的大门,然后从容不迫地关好了所有的窗户。无路可逃的鸽子根本就不会躲人,被人轻松抓捕。A同学立刻返回宿舍,一展烹饪绝技,美餐一顿。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妥,反而逢人就吹嘘自己的杰作:没花一分钱就改善了伙食。对于贫穷的中国人来说,捕食野鸟是很多见与正常的事情,然而对于日本人来说,这简直与杀人吃人一样恐怖和不可理喻。日本人不能想象,世界上还有如此不开化的丛林野人。

应该怎样处置A同学呢?筑波大学的法律专家们查遍了日本所有的法律,和筑波大学的校规,没有任何条款说不允许捕食野鸽子,A同学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条款。日本是法治国家,学校无法给A同学任何处分。经认真研究讨论之后,筑波大学决定,宣布A同学是不受欢迎的人,请他自己退学回国。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8月22日)

资料链接:
日本筑波大学:https://www.tsukuba.ac.jp/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忠于职守

张又普:忠于职守

M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农作物种子公司之一,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种子被销往世界各地,Z国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市场。M公司一直是Z国国内种业公司的效仿目标。Z国A公司是国内的一家种业公司,在国内虽有种子销售,但规模很小,一直在“冥思苦想”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因此也与其他的Z国种业公司一样,多次到美国的M公司访问。有一年,A公司派遣高层A先生访问M公司,当然受到热烈欢迎和友好接待,访问之余,A先生也走访了一下在M公司工作的Z国裔员工。走访者之一就是M公司核心研究部门的Z国裔科学家Y博士。Y博士在M公司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成为M公司高级别的生物科学家之一,作为Z国去的早期移民,Y博士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有一天晚上,A先生不经邀请就来到Y博士家,进行家访。商业客户做家访,尽管是不速之客,Y博士还是以礼相待,请进让坐。A先生对Y博士表示,Y博士很快就要退休了,欢迎他退休后回到Z国来,加盟A公司,指导和帮助A公司成为Z国的大型种子公司。给出的条件之丰厚,想来一般人都难以拒绝。Y博士坦率地表示,非常愿意退休后回Z国工作,为Z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做贡献。不过,哪些工作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必须事先说清楚,以免事后大家不愉快。可以做的事情是:

(1)为A公司的商业发展作出具体的规划和指导。Y博士加盟M公司时,仅仅是一个中型公司,但在Y博士的参与之下,M公司发展成了世界级的大公司。怎样发展和运营公司,Y博士有丰富的经验。
(2)为A公司讲授专业课程,帮助A公司制定一套严格的科学研究的规范和制度,这将非常有益于A公司的科学技术发展。例如,每完成一项实验时,都必须做好实验记录,并且要有公证。这样一来,将来在法律上若与其他公司发生专利冲突时,法院将会以实验记录为准,判断哪一方首先完成了发明创造。

不可以做的事情是:终生不会把M公司的专利技术透露给A公司,也不会使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为A公司做类似的科学研究,因为自己的技术全都来自于M公司的研究过程,所以永远属于M公司。

农作物种子公司的产品通常是优良杂交种子,称之为”hybrid”。这是公司的商品,不是秘密,试图从hybrid种子中自我繁殖出下一代种子,无商业价值。生产hybrid种子的父本母本被称之为”inbred”,这是公司的核心秘密,需要长期的投资和研发才可获得。A先生参观了M公司位于美国北部Wisconsin州的大型inbred玉米生产基地,记住了其地理位置,然后使用一种不光彩的方法,雇人潜入M公司inbred的生产基地的农田中,盗窃了一些珍贵的inbred玉米种子。然后,买了一包爆米花,把偷来的玉米种子混在爆米花里,试图带回Z国。然而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A先生来美后的反常的行为早都引起了美国FBI(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联邦调查局)的警觉,A先生在美国租了一辆汽车,汽车里就有FBI安装的窃听器。A先生买了一个美国的手机,为自己工作和生活使用,这个手机却受到了FBI的监控。A先生与自己的同伙商量盗窃计划时,所有计划都被FBI监听。当他进入美国的飞机场准备回国时,被海关人员扣押,盗窃的种子被当场缴获。FBI扣押了他的行李,将人放走。数周之后,FBI完成了所有的技术鉴定,证据确凿,美国法院就向A先生发出了逮捕令。这一程序使得A先生此后终生都无法再次进入美国。

使得Y博士深感意外的事情是,Y博士与A先生的私下交谈,竟然被FBI全程监控录音,并且被转交给了M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M公司高层听了他们的录音后,对于Y博士的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职业道德,非常赞赏,如此金钱利诱,都不能移动Y博士的人格。Y博士由此受到了M公司更高的信任。Y博士退休后,幸福地抱孙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

M公司团队里还有另外一位来自Z国的X博士,他虽然地位比Y博士略低一点,然而却比Y博士年轻了十几岁,也是一位深受M公司信赖和重用的高级科学家,前途无量。A先生来访M公司时,X博士当然也是一位重要的接待者,A先生也同样悄悄地访问了X博士家,他们之间的对话当然也被FBI秘密录音,并被转交给了M公司。这些录音指出,面对不可抗拒的金钱诱惑,X博士并没有丧失人格,没有出卖M公司的秘密,没有伤害M公司的利益,没有任何不法行为,但是,他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犹豫和踌躇。这种犹豫不决反映出X博士人性上的一些弱点。M公司立刻停止了X博士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取消了他接触公司核心机密的资格。一年多之后,X博士被M公司解雇。一个人不论干到什么地位,人格和人品都是最重要的,而且比技术能力重要得多,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借鉴的。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07月27日)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文化差异

张又普:文化差异

人到了我这个年龄,朋友们聊天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儿子娶媳妇以及孙子们的事情。有一位好朋友对我说,她儿子找对象之前,她对儿子的要求是:不准娶日本女孩子为妻。其理由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过中国,杀害过中国人,民族仇恨,代代相传,永远不忘。由此使我联想起另外一位好朋友,他终生不购买日本产品,虽然日本货遍布美国的每一个角落。仇恨日本是今日中国人的一大特色,我觉得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问题。

什么叫做“民族文化”?这是个很模糊的问题,很难定义,还是让我举四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1950年5月1日,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规定成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在1950年代时,有许多文章介绍和推广《婚姻法》,后来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是清朝时,广东某地有相邻的A、B两个村庄,因为交界处的某些土地发生纷争,引发大型械斗,双方死伤惨重,结下世仇,双方宗族都立下族规,永远不与对方村落的人通婚。光阴似箭,两百年过去了,A村的一位姑娘爱上了B村的一位小伙,然而他们的恋爱不仅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并遭到了两村族长们的严禁,结果当然是一场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由此想到,1840年,中国与英国大打一仗,中国败北,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中国人从此对英国恨入骨髓,直到180年后的今天(本文初稿于2018年7月),仍然有太多的中国人仇恨英国。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中国,杀了很多中国人。战争结束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很多中国人仍然把日本视为永恒的仇敌,例如我前面介绍过的我的两位朋友。1950年,中国在朝鲜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激战三年。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仍然把美国视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我们再来看看邻国日本的两个例子吧。日本是中国的邻国,自古以来受中国影响很大,然而其民族文化与中国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1850年代,欧美战舰来到日本,使用暴力强迫日本签署《神奈川条约》,日本战败,被迫接受这一不平等条约。那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强大的国家是英国。日本战败后并没有仇恨英国,而是开始向英国学习。他们的理由是:敌人为什么能打败我们?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大。敌人为什么比我们强大?因为他们比我们先进。所以我们应该向我们的敌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先进之处,这样,我们自己才能逐渐先进和强大起来,才能不被别人欺辱。从此以后,日本以英国为师,开始了脱亚入欧的努力。直到今日,日本举国上下到处都可以看到英国的影响力,例如:日本皇室成员都要去英国留学,日本的汽车靠左行,乃至日本邮筒的颜色都与英国相同,等等。二战期间,日美大战,美国把日本炸成一片火海,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死于美军轰炸,1945年,日本向美国投降。然而日本人并不仇恨美国,而是全力向美国学习,政治经济都与美国密切往来。短短数年之后,就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不久就成为世界二号经济强国。

中日两个民族显然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世世代代生活在对立和仇恨中呢?还是应该学习昔日敌人的先进、强大之处呢?哪种做法更有益于国家强盛和人民福祉呢?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06月29日)

资料链接:
婚姻法:https://duxiaofa.baidu.com/detail?searchType=statute&from=aladdin_28231&originquery=婚姻法&count=50&cid=e172f20ef00ca3143348ec093db4d647_law
神奈川条约:https://baike.baidu.com/item/神奈川条约/1385509?fr=aladdin
香港: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12877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业余间谍U博士

张又普:业余间谍U博士

第一节:U博士概况

大约在2005年初夏的某一天,芝加哥晴空万里,温和宜人,拥有两百年历史的某金融机构的研发办公室里,一群工程师们正在紧张地工作,这时,几位FBI(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联邦调查局)的人员持枪进入办公室,将正在工作中的U博士带上手铐,押进警车。众员工们登时被惊得的目瞪口呆,公司高层领导则当场宣布,U博士因盗窃公司的机密资料,予以开除。第二天,芝加哥的报纸上就出现了一条新闻:“中国间谍U博士被FBI逮捕”。

U博士于五十年代出生于中国南方某地,1977年成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不久,又成功地考取了美国某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于八十年代中期赴美留学。经数年打拼后,获得了美国的金融学博士学位,就职于某著名金融机构。由于他才华出众,连获晋升,不久就升职为高级工程师,获得了一份远高于美国平均值的工资,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美国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全世界的优秀人才纷纷被吸引到这里,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费米、波尔、基辛格,也包括中国的杨振宁、李政道等。在美国的公司里,来自全世界的专家们聚集一堂,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中国来的第一代移民,不论在国内时是什么社会地位,来到美国后,都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面对尖顶水平的其他民族的人士,例如白人和印度人,竞争中难免处于下风。有些人自己升不上去,就指责美国种族歧视,其实美国是世界上种族歧视最小的国家,升不上去,主要还是自己身上的原因,五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移民,普遍英语不太过关,远远比不过母语水平的其他民族人士。而且文化差异也很大,融不进美国的主流社会,自然无法服众,难以当官。面对这些事实,大多数第一代移民都能坦然接受,知足常乐,安心工作,直至退休。也有少数人,雄心勃勃,气冲斗牛,一心想要做万人之上者,然而成功的人只能是凤毛麟角,不得志者们往往会怨天尤人,U博士就是后者之一。那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股票交易也成了香饽饽,在一些“友好人士”的劝告与帮助下,U博士就打算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把公司刚刚开发出来的股票分析程序偷出来,交给国内的合作者,助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然而他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的一系列不正常的举动早都引起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FBI的关注,就在他还没有来得及将程序软件发送到国内时,就被人脏俱全地抓了个正着,遭到了灭顶之灾。

U博士被逮捕后,中国政府声称,U博士是美国公民,与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关系。当U博士深陷大牢时,中国政府和U博士的国内合作者们没有为U博士提供任何帮助,U博士必须自己一人承担一切责任。他当然矢口否认自己有盗窃行为,为了打赢官司,他几乎花光了自己二十年的积蓄,聘请高级律师,侥幸获得了一个“和解”的结果。美国政府对待高级科学家,似乎都是宽大为怀的。FBI撤销了所有重罪罪名,只留下几个轻罪,有期徒刑的刑期与已经关押的日期一致,2007年前后,U博士在法庭上被当庭释放。那时,他丢了工作,花光了二十年的积蓄,穷困潦倒,以往的那些中国合作者们根本无人再来理睬他。身为美国公民,他还必须在美国继续谋生。由于他在本地业界知名度太高,就离开芝加哥,跑到西海岸谋生。美国是个很宽容的国家,虽然U博士有犯罪前科,无法受到重用,但依靠他的聪明和才干,又找到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日子过得还可以。

下周将会分析U博士的犯罪动机,并会继续给大家介绍另外几位相关的人物及其下场,敬请关注,谢谢。

第二节:其他相关人士

上周介绍了U博士的故事,为什么称他是“业余间谍”呢?先介绍几位类似的人物做铺垫吧。

李文和(Wen Ho Lee),1939年12月21日出生于台湾,1969年获得美国物理学博士学位,就职于美国原子弹研发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99年被FBI逮捕,被指控试图把美国原子弹的核心机密卖给中国。FBI的证据指出,远在1988年,李文和就曾秘密会见过中国首席核武设计师胡思得和郑绍唐,后来还有其它一系列可疑的行为。当然,李文和自己矢口否认自己盗窃出售过美国国防机密。事发后,中国政府声称与李文和没有任何关联,那都是李文和自己的个人行为,没有为监狱中的李文和提供任何帮助。经过一年多的官司,李文和耗尽了自己数十年的私人财产,聘请高级律师,终于获得了一个“和解”的结果。美国政府对待高级科学家,似乎都是宽大为怀的。FBI撤销了所有重罪罪名,只留下几个轻罪,有期徒刑的刑期与已经关押的日期一致,2000年,李文和在法庭上被当庭释放。当然,他被公司解雇,被迫提前退休,写了一本书,详细讲述了他走钢丝的生涯。

姚诚是前中国海军司令部的一位中校参谋,为了窃取前苏联的军事技术秘密而出生入死、拼尽全力,为中国的海军航空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间谍”只不过是被别人利用的人,没利用价值时随时可以抛弃。在江泽民时代,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万年两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为避免两败俱伤,损害中俄关系,便拿间谍姚诚当替罪羊,关押囚禁7年。并声称姚诚窃取军用飞机技术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并非是中央军委安排给他的秘密工作。气得姚诚出狱后愤而出走美国,将所有事实公布于众,海外读者可以参照姚诚本人的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7wr_XGdUxw&t=1s)。我已把这个视频下载,有412MB,我可以用电邮发给国内读者。我的电邮是(Wahaha_us@yahoo.com)。

其实在间谍的队伍中,姚诚仅仅是个小人物,潘汉年比他冤枉多了。抗战期间,潘汉年受毛泽东和延安政府委托前往南京,面见汪精卫,达成了日汪共三方秘密停战的协定,在危急关头保护了八路军的有生力量,为日后共产党打下天下立下了大功。然而,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逐渐被暴露出来时,潘汉年就成了替罪羊,日汪共三方密约变成了潘汉年的个人行为,与党中央无关。潘汉年被投入大牢,终生监禁,冤死狱中。

来自中国的第一代移民,大都从小接受的都是党的教育,坚信马列毛。成年之后,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变化,有些人却终生坚持自己童年时代的信仰,U博士即是如此。他曾多次在芝加哥地区的中文报纸上发表文章,表示崇拜毛泽东,热爱共产党,表示自己虽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永远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皆因美国太坏,是个种族歧视的国家,竟然让几个“能力低下”的白人和印度人作他的顶头上司。记得报载,那时有人曾询问过他:既然如此爱毛爱共,为什么要离开中国呢?既然美国这么坏,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移民美国、并宣誓加入美国国籍?这种思想和行为自相矛盾的人,是否有人格上的问题?U博士无言以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U博士的这些言行当然引起了中国国内某些敏感人士的关注,同时也因他从事的敏感职业而引起了美国FBI的关注。其实从间谍科学的角度来看,U博士仅仅是一位智力低下的人,当别人利用他,拿他当工具使用时,他还以为自己是在为着什么主义作着什么贡献。殊不知当他锒铛入狱时,被弃之如敝履,根本就没有人认识他是谁了。

U博士并不是一位职业间谍,他的美国金融学博士学位和他的才华都是真实的;他在美国为事业奋斗、为生活打拼都是真实的,仅仅后来由于某些说不太清楚的原因,或许是想利用业余时间多捞一票吧,总之最后跌了大跟头。姚诚指出,这种业余间谍,人数很多。这些人都是两面人生,人格扭曲,没有道德之心和做人底线。也正因这种人人格低贱,他们同时也会被自己的主人蔑视,一旦行径败露,他们的间谍行为就都成了他们自己的个人的事,主人不会认账,弄得他们有苦难言。因为间谍工作都是秘密进行,都是口头传令,落难间谍拿不出任何证据来牵连主人。奉劝U博士们,做人最重要的原则是:遵纪守法,正大光明,不要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情。从事间谍和盗窃工作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会遭到世人的蔑视,你见过几个有好下场的?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6月23日)

后记:2018年7月,前苹果公司员工张晓浪被FBI逮捕,FBI指控他试图盗窃苹果公司(Apple)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秘密。他的东家“小鹏汽车”立刻宣布,张晓浪的间谍行为是他个人的行为,与小鹏汽车无关。又讯:2018年8月1日,通用电气(GE)工程师郑晓青因盗窃公司商业机密被捕。

资料链接:
联邦调查局:https://baike.baidu.com/item/美国联邦调查局/297801?fr=aladdin
爱因斯坦:https://baike.baidu.com/item/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27535?fromtitle=爱因斯坦&fromid=122624
费米:https://baike.baidu.com/item/恩利克•费米
波尔:https://wenku.baidu.com/view/52b5c963caaedd3383c4d330.html
基辛格:https://baike.baidu.com/item/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杨振宁:https://baike.baidu.com/item/杨振宁/121170
李政道: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政道/622436
李文和: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文和/6050609?fr=aladdin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https://baike.baidu.com/item/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19512540?fr=aladdin
胡思得:https://baike.baidu.com/item/胡思得/1000037?fr=aladdin
郑绍唐:https://www.xzbu.com/4/view-10313510.htm
姚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55014157789116&wfr=spider&for=pc
姚诚本人的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7wr_XGdUxw&t=1s
江泽民:https://baike.baidu.com/item/江泽民
刘华清: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华清/2541038
张万年: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万年
潘汉年:https://baike.baidu.com/item/潘汉年/591734
汪精卫:https://baike.baidu.com/item/汪精卫
日汪共三方密约: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5428123.html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女博士杨君

张又普:女博士杨君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高喊男女平等,但实际上是很难平等的,在我周围的朋友圈里,高学历者众多,但女博士的比率却很低,屈指可数,杨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人。大约在1958年前后,杨女士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干部家庭,从小聪明伶俐,智力超群,很有语言天才,身为湖南人,普通话说的非常标准,没有一点地方口音。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中国的学校被关闭,但杨女士没有停止学习,她在家庭的影响下,努力学习英语,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了当地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1976年毛泽东去世,次年恢复大学入学考试,12年的毕业生云集一堂,全中国共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但只录取了27.5万人,大概可以说是1949年之后竞争最激烈的一次高考吧。那一年,杨女士考取了东北某大学的东语系,攻读日本语专业。日本统治东北14年,所以那里的日语水平比较高。杨女士的大学同学们几乎全都来自东北,几乎全都在入学前就有很好的日语基础,只有南方学生杨女士一人连日语字母都没有学过。然而依靠她出众的天才与努力,很快就鹤立鸡群,傲视全班。

1981年秋季,在我们77级毕业前夕,中国进行了一次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大约有20万人左右参加了此次考试,共有9,363人获得了国内研究生的入学资格。接着,国家教委又从中选拔了900人作为出国留学研究生,这些人,一半左右被派往美国,149人被派往日本,其余的人则被派往欧洲、加拿大、澳洲等地。杨女士就是”首期留日研究生”149人当中的一人,是她们学校那一年唯一一位考取了国派留学生的毕业生。1982年3月至9月,在大连外语学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出国留学培训,与我同班,因而相识。到达日本后,我们又一起在筑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再次同学三年,相互间更为熟悉与了解。

在那个时代的留学生里,共产党员人数很多,有个别人高调做人,逢人便炫耀自己是个党员,更有甚者,每个星期都给驻日使馆打电话,汇报留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弄得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见了那种党员就躲得远远的。然而杨女士却是一位谦虚谨慎、低调做人的人,一直到我们分别十几年之后,我才听说她不到二十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筑波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杨女士与一位拥有日本国籍的台湾人谈恋爱,使她在留学生中名声大噪,并引起驻日使馆的干涉与反对。1988年3月,我们博士毕业,按规定应该回国效力,然而那时我们才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回国。大使馆派来三位领事来到筑波大学,召集我们开会,责令我们回国。并对我们威胁道:今后不再为我们延期护照,这样一来,一年之后,我们大家就会成非法居留者。至于党员同学,不回国者一律开除党籍。那时,我们大家手中都是中国护照,无可选择,身不由己,大家吓得鸦雀无声。这时,只有杨女士一个人挺身而出,指出:拒发护照的做法违反了中国的法律,而且一个人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这是我们的基本人权,如果认为我们花了政府的钱,我们可以连本带利退还。这种“拿钱买自由”的方法是当时东南亚各国的普遍现象,然而使馆官员们好像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方法,深感意外,并当场严词拒绝。不过一年多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国派留学生如果不愿意回国,还钱就可以了,并且还规定,以后出国的人,出国之前就要立下日后还钱的字据。我相信,杨女士是第一位向中国政府提出“拿钱买自由”这一方案的人。当时,面对杨女士的慷慨陈词,使馆官员喝令我们大家退场,只留下杨女士一人与之舌战。当我离开会议室的大门时,回头看了一眼,杨女士以一敌三,已经泪流满面了。

拒发护照这种做法是驻日使馆的土政策,不仅违反了中国法律,也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中国驻美大使馆就反对这一做法,因为这就成了申请政治避难的最有力的证据。那时为了获得合法护照、滞留海外,众留日学生们真是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约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先暂时回国,避避风头,待稳定下来之后,再重新申请护照,二次出国。
(2)设法到美国去出差,向中国驻美使馆申请护照。
(3)设法与驻日使馆的一些官员相识,私下里送一些贿赂,即可合法延期护照。
(4)设法移民加拿大、美国、或其他国家,申请其他国家的护照。
(5)其他一些聪明睿智、妙不可言的方法,这里不便于详细介绍。

2017年6月,微信群把我们这批人重新联系到了一起,我们当年的149人除12人情况不详外,137人直接或间接地取得了联系,占总数的92%。在这137人当中,有65人陆续返回了中国,有72人定居海外,回国率占47%。这个回国率与当时“首期留学北美研究生”的回国率相比,算是比较高的,这与日本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可能有关,并且与驻日使馆拒发护照也可能有关。在八十年代,外国留学生想要留在日本,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想要绕过驻日使馆的阻挠,合法延期中国护照,也是很难的。我相信,当年杨博士的挺身而出、舌战驻日使馆官员,为日后提高移居海外的比率,应该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杨女士博士毕业后,与台湾男友结婚,两人都获得了日本某大学终生教授的职务,数十年后,其夫君成了系主任级别的资深教授。杨女士婚后幸福美满,夫妻恩爱,不久就怀上一对双胞胎。杨女士身材娇小,肚子里的两个儿子却茁壮成长,体积很大,导致难产。杨女士拼尽了人生最后的一点力气,勉强生下了两位宝宝,自己却陷入深度昏迷之中,数小时之后,杨女士死于产后心力衰竭。日本是个医学非常发达的国家,产妇死亡率几乎是零,然而这个小概率事件就落到了杨女士的身上,我相信,她的去世对日本医学界都有一些影响,此后,身材娇小的女性生孩子时,刨腹产的比率可能有所增加。

杨女士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惜抛弃自己的共产党党籍,不惜抛弃自己的中国国籍,舌战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为众留学生日后获得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所提议的“拿钱买自由”这一方案,一年多之后被中国政府采纳,成为后来公费出国留学的国策,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小段文章。谨以此文回忆历史,纪念杨博士短暂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生,衷心祝愿她冥福。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5月13日)

资料链接:
大连外语学院:http://www.dlufl.edu.cn/
筑波大学:https://www.tsukuba.ac.jp/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历史人物蒋百里

张又普:历史人物蒋百里

蒋百里(1882-1938),男¼Œ名方震,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6年留学德国,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后又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今广西河池市®œ州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北大营,揭开了历时14年之久的中日战争。£时,中国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抗日情绪浓烈。然而中日两国国力和军力都差距甚大,面对¼º¤§的日本军队,中国军队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抗日战争能打赢吗?应该怎样打?这是一个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的现实的问题。作为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军事战略学家,蒋百里心里很明白,上街发传单、喊口号是干不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脚踏实地对日本的社会、军事、政治各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¹中国的充分了解,完成专业的对日作战方略。从1932年开始,蒋百里陆陆续续地发表了许多¹日战争战略问题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持久战”这一对日战略思想。1937年初,他汇集了自±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提出了三点对日作战战略: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第二,主Š动出击上µ·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兵器和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1938年,蒋百里英年早逝,享年56岁,未能看到他所向往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过,他留下的军事战略思想却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蒋介石、白崇禧等军事统帅们后来基本上执行了’‹百里提出的“持久战”这一战略思维,以弱小的›军力拖得日军打也打不赢,走也走不了,最终获得了对日战争的胜利。

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我在西北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学位,微积分是我们的必修之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数学讲义》,作者是樊映川。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微积分的知识,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终生不忘。但我必须指出,樊映川是教科书的作者,但他不是微积分的发明创造者。

我上面引出的这一例证,是用来比喻下面的这个事实: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一系列讲演,后来他把这些讲演稿汇总在一起,编辑整理,写出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论持久战》,详细地讲述了“持久战”的战略思维及作战方法。毛泽东及其秘书们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但我想问一个问题:“持久战”这一对日作战战略思想的发明创造者是谁?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03月30日)

资料链接:
蒋百里:https://baike.baidu.com/item/蒋百里/642539?fr=aladdin
日本关东军: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东军/9847?fromtitle=/关东军/9847?fromtitle=日本关东军&fromid=9512155&fr=aladdin
沈阳北大营: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大营/8928040?fr=aladdin
中日战争: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日战争/3881
国防论: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防论
蒋介石:https://baike.baidu.com/item/蒋介石
白崇禧:https://baike.baidu.com/item/白崇禧/402234?fr=aladdin
高等数学讲义:https://vdisk.weibo.com/s/auqYwb1a8eXj_
樊映川:https://baike.baidu.com/item/樊映川/3377459
论持久战:https://baike.baidu.com/item/论持久战
西北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北大学/17821?fr=aladdin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https://baike.baidu.com/item/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645249?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越南华侨B君

张又普:越南华侨B君

1985年4月至1988年3月,我在日本筑波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课程。指导教授是中田育男,他曾经担任过日本计算机协会会长,很有名气。他在筑波大学有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中田研究室”,博士三年、硕士两年、大学四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人进入他的研究室,是一个拥有二十多人的大研究室。1986年4月,我升级为博士二年级学生,那一年有好几位大学四年的学生初次加盟我们的研究室,B君就是其中的一人。我意外地发现,他是一位来自越南的华侨,且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一下子就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多次主动找他聊天,想听一听越南人是怎样评论越南的。

B君祖先是广东人,清朝中叶时,数以百万计的广东人和福建人移民南洋,人数之多,占到了当地人口的30%以上。B君的祖先就是那时移民到越南去的。那个时代,越南非常落后,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移民给越南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商业、工业、和农业。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B君的父亲已经成了西贡市富甲一方的人物。那时,越南上层社会几乎全都是华裔,而越南人大多都是底层的穷人,这是双方纷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1964年,越南战争开打,在苏联和中国的大力援助下,北越军队逐渐占据上风。B父判断,如果北越获胜,必定要效仿苏联和中国,掠夺和镇压富人,陷富人于地狱之中。1970年,B父安排自己的大儿子,年长B君十几岁的长兄,前往日本留学,并逐渐地将家中的多数财富安全转移到日本。1975年4月,北越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一刹那间就占领了西贡,富人们根本就来不及逃跑。不久之后,B父的工厂、商场等资产都被没收,然后,在军队士兵们的保护下,几位专业人士来到B父在西贡市的豪宅,进行了彻底的搜查。他们手拿金属探测器,对墙角屋顶等隐蔽地点的内部都不放过,不仅将家庭住所没收,将所有室内财产收缴,而且将所有隐藏的金条金砖全数掠走。最后,将B君全家押送到荒凉的“新经济开发区”,令其自生自灭。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掠夺了富人的所有财产,而且还置富人于死地。越南和后来的津巴布韦,略有进步,他们没有杀害富人,只是把他们驱逐出去了事。B父与另外五家人合资购买了一条小船,载着六家人,跨越南海,来到香港避难。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数十万越南难民涌入香港,使全世界为之震动。这批人大都˜是越南社会的精英人士,几乎全都是华裔,既有才华,又有财富,深受世界各国的同情和青睐。在美国的主导之下,西方各国逐渐收纳了这些人。日本虽然不是移民国家,但在B兄的申请与安排‹,日本接纳了B君全家。这些越南精英们,花费了几代人的努力所积攒的财富,一刹£间被掠夺一空,使他们成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敌人。有人比喻说,富人是社会的大脑,穷人是社会的手脚。事实确实如此,大家º’敬互爱、互相支持,好比一个人的全身心调动作,这样才能共同建设富裕的生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掠夺和迫害富人,是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由于暴力的破坏’Œ富人的流失Œ社会总财富大幅下跌,其结果是,苏联、中国、越南、津巴布韦全都经历了历时一代人之久的经济崩溃与贫穷落后。

只有在民主和法治的国家里,老百姓才能过上平稳幸福的生活,这是人所周知的事实,精英们的动态最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成熟度。1980年代,香港动荡,大批富人移居海外,加拿大政府专门制定了“投资移民”法案,欢迎富人移民,导致西部重镇温哥华(Vancouver)的Richmond市变成了小香港。1990年代,台海两岸关系紧张,导致大批台湾富人纷纷移居海外。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催生形成了可观的富人阶层,据有人调查统计,中国三分之一的富豪和影视明星,或已经、或正在、或打算移居海外。就连政府高级官员,都安排自己的子女或直系亲属移居海外。他们的共同点是,家属和财产移居海外,自己则留在当地继续发财,同时手执外国护照,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走人。看来全世界的富人们都是一样的,B父一家人的做法并不少见,未雨绸缪、狡兔三窟乃是富人们的共同行为。
(张又普初稿于2018年03月16日)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2002536.html
资料链接:
筑波大学:https://www.tsukuba.ac.jp/
中田育男:https://www.ipsj.or.jp/annai/aboutipsj/meiyo/nakataikuo.html
越南战争:https://baike.baidu.com/item/越南战争/299960?fr=aladdin
越南:https://baike.baidu.com/item/越南/155278?fr=aladdin
香港: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128775?fr=aladdin
越南难民: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越南船民问题/4952849?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首期留日研究生

张又普:首期留日研究生

1977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年,中国恢复了大学高考,13届高中毕业生云集一堂,一起参考。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荒废了十数年之后,开始复苏了。但是,包括应届毕业生和提前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在内,13个年级累积的考生高达2000多万人,大大超过了各地的应考能力,于是不少省市采取了地区初试,合格者才能参加高考。有勇气参加高考的人,都是自认为自己有一定把握的人,那时全中国共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但那一年,全中国只能够招收27.5万人,录取率仅为4.8%,若以2000万人为基数,则录取率是1.4%,大概可以说是1949年之后竞争最激烈的一次高考吧。这一届大学生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是时隔12年后的第一次通过考试而被录取的大学生,被人称之为“77级”,我本人就是其中的一人。

1981年秋季,在77级毕业前夕,中国进行了一次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有大学文凭或有大学毕业水准的人都可以参加,而实际参加考试的人,多数都是77级应届毕业生。大约有20万人左右参加了此次考试,共有9,363人获得了国内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录取率不足5%。接着,国家教委又从中选拔了900人作为出国留学研究生,约占全体研究生的10%。选拔的标准是:总成绩必须是国内同类专业研究生中的名列前茅者,每一项单科成绩都必须及格,外语单科成绩必须非常优秀。这些人,一半左右被派往美国,149人被派往日本,其余的人则被派往欧洲、加拿大、澳洲等地。

这批政府公派留学生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是1949年以后第一次以攻读海外硕士博士学位为目标的留学生,这批人被称之为“首期出国研究生”。我本人就是“首期留日研究生”149人中的一员。

1982年2月,我们大学毕业。1982年3月至9月,我们149名首期留日研究生来到大连外语学院和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赴日预备学校,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1982年10月6日,我们148人乘坐一架中国民航包机,一起离开中国,前往日本留学,有一人因故未能按时赴日。

我们148名首期留日研究生抵达日本后,大家分赴不同的大学,攻读不同的专业,忙于学习和生活,不知不觉中相互间就失去了联系。这些人后来到哪里去了呢?2017年6月,一些热心的同学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我们这批人重新联系到了一起,并于2017年10月6日在北京举行了一次聚会,纪念我们赴日留学35周年。时隔35年之后重新观察和研究这149人,我做了一些统计分析。

从2017年6月到现在(2018年2月),除12人情况不详外,我们已与137人直接或间接地取得了联系,占总数的91.9%。在这137人当中,有65人陆续返回了中国,有72人定居海外,回国率占47.4%。定居海外者当中,留在日本者为37人,23人移居美国,8人定居加拿大,其余4人则分别定居在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这个回国率与当时“首期留学北美研究生”的回国率相比,算是比较高的,这也与日本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可能有关,在八十年代,外国留学生想要留在日本,是相当困难的。

以上这些资料都是我从“首期留日研究生”微信群里收集的,都是当事人自己提供的资料,是第一手原始资料。

在五十年代,很多日本人前往美国留学,这些人毕业后几乎都留在了美国。但六十年代以后去的留学生几乎全都返回了日本。六十年代,很多台湾人前往美国留学,这些人毕业后几乎都留在了美国。但七十年代以后去的留学生几乎全都返回了台湾。八十年代,很多中国大陆人出国留学,这些人毕业后也是相当一部分留在了海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亦大抵也是如此,与早期的日本、台湾相仿。留学生滞留海外现象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的问题,乃经济发展规律使然,而不可仅仅看做是留学生的个体问题。留学生回国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个值得社会学家们和历史学家们从事研究的重要数据。希望我上面的统计数字能有助于他们的工作。
(张又普初稿于2017年10月22日)

后记:下面三张相片是我们首期留日研究生抵达日本时,日本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时间是1982年10月6日和7日。
(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大连外语学院: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连外国语大学/8171158?fromtitle=大连外国语学院&fromid=439471&fr=aladdin
东北师范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东北师范大学/156004?fr=aladdin
香港: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12877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