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司徒雷登

历史人物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 (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24日-1962年9月19日),出生于中国杭州,逝世于美国华盛顿。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创始人,国民政府迁台前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年来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他生长在杭州,母语是杭州方言。11岁时回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曾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1919年1月,司徒雷登被聘请为首任燕京大学校长。他四处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仑美奂的新校园,并不惜出重金聘请中外著名学者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三十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司徒雷登被日军关押在北京,直到1945年8月获释。1945年以后,他继续担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1946年7月11日,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任期恰好是整个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1949年)。

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数十万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迁都广州,并要求各国大使馆一同前往。当时包括苏联在内,所有大使馆均迁往了广州,只有司徒雷登率领美国大使馆留在南京,其用意显而易见。那时的社会舆论都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苏联人的傀儡,一旦获得政权,外交政策必定会向苏联一边倒,成为苏联的盟友和美国的敌人。但中国通司徒雷登却指出,中苏两国有着漫长的、有争议的国境线,历史上惨痛地受过苏俄的侵略,国家利益的不一致将会决定中苏两国不可能成为盟国。美国应该利用这些矛盾,主动与北京政权接触,争取让中国在苏美冷战中保持中立。美国不要去帮助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应该向中国大陆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她恢复经济,加入世界大家庭。

1949年4月,南京被攻克,司徒雷登多次向北京伸出橄榄枝,北京方面则派出司徒雷登的学生黄华前往南京,与司徒雷登秘密谈判。那时中共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身为党首的毛泽东,从未去过苏联,与苏联也没有什么瓜葛,再加上多次受到党内亲苏派的打压,一贯对苏联心有芥蒂,若即若离。然而那时党内亲苏力量实在太大,在他们的压力下,毛泽东最终决计倒向苏联。1949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将美国大使驱逐出境,又相继承认中国的蒙古归入苏联势力范围,随之又在苏联鼓励下出兵朝鲜,火拼美国。

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中国通司徒雷登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对中国文化历史的理解甚至比一些中国政府高级官员都深。实际上从1949年开始,中苏两国就没有断过大小冲突。1962年双方公开决裂,1969年,双方兵戎相见,死伤数百,一时间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那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既反对美国又反对苏联,在全世界陷于孤立。有事后诸葛亮指出,如果当年中国对司徒雷登多一些尊重,对他的意图多一些研究的话,中国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可能会提前十几年,至少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10月26日)

本文附有1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692649.html
资料链接:
司徒雷登:https://baike.baidu.com/item/司徒雷登
黄华:https://baike.baidu.com/item/黄华/1393?fr=aladdin
《别了,司徒雷登》:https://baike.baidu.com/item/别了,司徒雷登
燕京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燕京大学/198383?fr=aladdin
哈佛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哈佛大学/261536?fr=aladdin

网友反馈:
估計您只能看到牆內的資訊。建議您翻牆到海外看看真實的歷史再發表高見!在此僅舉一例:「國共內戰」不是內戰,而是中華民國與聽命於斯大林的共產國際恐怖組織之戰!中共在以蘇聯為首的多國共產黨支持下,把1947年民選的中華民國政府打到臺灣後,便開始以各種名義屠殺居民,紅色恐怖籠罩中國,國民也從未停止抗爭,全球華人反共抗暴之戰持續至今。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看李德生评论有感

看李德生评论有感

2013年10月5日看到了一位看官转发的李德生临终前的遗言。李德生,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1955年授衔少将,1988年授衔上将,1973年十届一中全会上被毛泽东任命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1975年被毛泽东撤消政治局常委职务,2011年5月8日寿终正寝。

我相信李德生临终前对毛泽东的那些评论,都是他自己的肺腑之言。限于篇幅,把他的评论概括起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述,那就是:“毛泽东不是神,毛泽东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我觉得他的评论与以前人们的评论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为做对比,让我把以前的官方评论重复一下:“东方红太阳升,他是人民大救星”;“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才出一个的天才”;“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那时的奉承者把毛说成了神仙,他们忘记了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李德生显然承认,毛泽东不是神仙,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优点、有缺点。李德生的这一进步是可取的。

一家公司雇用了一名员工以后,一般每年都要对他进行考评,不是考评他的人品,而是考评他对公司做出的业绩。如果一位员工尽管人品很好,但是长年累月里没有为公司做出贡献,甚至相反,他还因各种过失而导致公司蒙受损失,请问公司会怎样对待这样的员工呢?

请允许我把一个国家比喻成一家公司。在民主国家里,国家的主人是人民,是人民的劳动和纳税养活了执政者,执政者是人民雇佣的员工,人民要定期对他进行考评,不合格者解雇。考评的唯一标准是该执政者为人民作出了那些实质性的业绩,为人民、为国家谋求了哪些利益。而执政者个人的人品则不是考核的标准,例如象婚外情这一类的事情,只要两厢情愿,通常无人关注,至多是媒体刊载一些花边新闻而已。对执政者来说,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和执政党的利益都是次要的。如果他把个人利益或执政党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他及其执政党必定会被人民所解雇,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让他受到法律制裁。

当我们对执政者进行评论的时候,只评论他们的人品,应该说没有抓住要害,只赞美他为他自己的政党所做出的贡献,似乎也不妥当。我们在评论毛泽东的时候,应当关注的主要方面不是他的人品如何,也不是他为他的执政党政权做了哪些贡献,而是:毛泽东在中国执政的27年的时间里,他为中国人民作出了那些实质性的业绩?为中国人民谋求了哪些福利?或者使中国人民遭受过哪些损失?

李德生认为毛泽东是一位人品高尚的人,这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也可以代表一部分中国人的观点,但未必代表所有中国人的观点。对于毛泽东的个人人品问题,我没有任何评论,因为我觉得在评论执政者时,这并不重要。李德生临终那些肺腑之言,听起来是有些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了。
(張又普初稿于2013年10月19日)

本文附有1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李德生: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德生/924?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历史研究和我的观点

历史研究和我的观点

什么叫历史?根据国际惯例,大多数国家将30年以前的事情叫做历史。不论多么重要的国家机密,一旦过了30年,都必须作为历史资料予以公开,供历史学家研究使用。历史学只说大事不说小事,因此说的大都是统治者的故事。统治者作为一个集团,可能做过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但同时也可能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情。但凡做了好事,统治者即时就广为宣传,告知天下。而这些公开宣传的事情都属于历史记录,往往与历史研究无关。历史学家的责任,就是要把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研究出来公布于众,因此可能大都是些对当时的统治者不利的事情。在古代中国就有个规矩:下一个朝代书写上一个朝代的历史。新朝代的统治者大抵总会贬损前朝皇帝,籍以显示自己是天之骄子,但不允许任何人研究现朝皇史,不得有损于现今皇上的合法性。数千年来不外如此。

吴化文这样的小人物,与现朝无关,当然可以公开谈论。大家都写了一些有关文章,写的都是同一件事,内容当然大同小异,只是写作风格有所不同。大家写的文章都是朋友聊天,轻松、愉快、亲切,我写的文章大概是一种学究的格式,太过严肃、正经,缺乏亲切感。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学术论文的规矩就是只说事实不加评论,只要把事实讲清楚就够了,若要评论,则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围。就以种植毒品为例,谢觉哉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了一段他和毛泽东的争论。当时谢觉哉是延安政府的财政部长和法院院长,他认为种植毒品不合法、不光彩、不道德,但毛泽东指出,红军立身之处皆荒蛮之地,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要维系军队生存,军费从哪里来?面对严酷而又现实的生存环境,还是不要讨论那些虚幻的仁义道德吧。谢觉哉提不出更好的方法,只好投票支持毛的提案。王震是个小人物,区区旅长,他仅仅是贯彻执行了毛泽东的决策。张思德更是小人物,他只是认真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具体任务。请问列位看官,作为事后诸葛亮也罢,您在当时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吗?那么,在南泥湾种植毒品究竟是好事情还坏事情呢?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杀人犯都有三分理。我能把历史事实写出来,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如何评价的事,还是留给有兴趣的看官去做吧。我真的是无能为力。

一些看官曾批评我:“为什么只选那些对现今政府不利的题材?”答曰:其一,研究和了解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根本上讲是对现今政府有利的。其二,退一步讲,即使所选其题材看来对现今政府不利,那也是历史研究中的常见现象,我无此故意,看官也请勿见怪。其三,我所选题材都源自我个人的兴趣。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曾评论说:和张又普这种人说话,好像回到了七十年代。此公所言极是,至今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事情都来自六、七十年代,我今天感兴趣的,正是想破解在自己智力启蒙年代时存留的那些疑惑。

1973年,我去延安探访亲友,从铜川到延安的公交车,单程需8个小时,沿途满目荒凉,一片黄色,没有草木,那时我就想,陕北没有森林,哪里来的木炭?张思德为什么会死于炭窑?看到亲友们的贫穷,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南泥湾?那里不是“陕北的好江南”吗?这种幼稚、愚昧的问题惹起了亲友们的哄笑。正是这种童年时的疑惑,今天激起了我的兴趣,这才去探索事情的真相,以使自己不停留在童年时代。本人并非针对什么人,有什么固有偏见。

另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是抗日战争。小时候最爱听打仗的故事,其中一多半都是抗日的故事。到日本之后,又看到了许多日本人对抗日战争的评论文章,后来又看了许多来自台湾的文章。这些文章里提及的很多故事都是国内不可能看到的。现在有人认为那些故事全都是谣言,却又不见他出来辟谣,见到的只是封网、删帖。当我把这些文章里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时,曾引起部分友人的愤怒,不是愤怒故事本身的内容,而是愤怒我说出了这些故事,仿佛在告诉我:人家屁股上有疥疮是事实,但是不准你触碰那上面的血痂!不过我还是要做我自己,只说事实、只讲真话,那些历史故事是人做出来的,不是我编写的,我无意评论故事内容的是非曲直,但只要让我如实把故事讲出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一个人完全没有立场是不可能的,我当然也会有我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只是没有在文章中表述罢了。去年我发表了一篇很有争议的文章《并屯政策》,我曾事先声明,那些观点都是台湾老人王长锁的,与我个人无关,大家相信我的话吗?我之所以把那些故事写出来,是因为我认为他们没有造假的原动力,说的都是真话,都反映出了部分历史真相。同时我也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都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观点。至于他们的观点正确与否,不由我来定论,我只是如实地写出他们的观点,把不同的观点介绍给大家,这就足够了。有些拍砖者似冲动有余,思考不足,恕我不敢恭维。

我只是一位业余历史学爱好者,学识尚浅,研究不深,所讲述的历史事实或难免出现偏差,还望诸君谅解。各位如有兴趣的话,还可再通过别的渠道去获取更多的信息,然后作出自己的研究,如若能同时指出我的偏差,并作出订正或补充,则不胜感激之至!我希望我的文章能有抛砖引玉之功效,倘如此,乃是我的荣幸。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10月5日)

本文附有1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网友反馈:得亏你人在国外谈认识,不然早被砸烂G头了,什么历史研究,我们这里不讲那套,必须讲政治正确!不过,私下偷偷问一声,你讲的那些事儿是真的吗?

资料链接:
吴化文:https://baike.baidu.com/item/吴化文/5236652?fr=aladdin
谢觉哉:https://baike.baidu.com/item/谢觉哉/8085896?fr=aladdin
王震: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震/79107
张思德: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思德/3818
南泥湾: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泥湾/3684?fr=aladdin
并屯政策: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610874.html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历史人物吴化文

历史人物吴化文

吴化文,男,生于1904年,死于1962年,山东掖县人。他不到20岁时就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从传令兵开始干起,步步高升。后因深受西北军大帅冯玉祥的喜爱,被保送到军校进修,1928年毕业于北洋陆军大学,此后,冯玉祥把他分配到韩复榘手下任团长。

1929年蒋冯闫大战,他的上级韩复榘拿了蒋介石的大洋,战场倒戈,导致冯玉祥败北。吴化文跟着沾光,升任旅长。韩复榘主政山东八年,吴化文又升任师长,并又新添了两个小老婆,一夫四妻。

1938年日军进攻山东,蒋介石命令韩复榘抵抗日军,然而韩复榘认为蒋想利用日军打击自己这支杂牌军,故只是与日军周旋,却避而不战,因此被戴笠巧妙逮捕枪毙。属下师长吴化文则暗中接受了蒋介石的大洋,反戈一击,成为正规的国民党的军队。

1943年,山东战场形势越来越糟,国军被日军打得招架不住,有韩复榘的前车之鉴,大家不敢退出山东,吴化文就索性率军投降日军,并升任为伪军军长。此后,他率领伪军痛剿山东省的抗日游击队,为日本人统治山东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急需有人来维持山东地盘,于是,吴化文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与山东的共产党军队真刀真枪干了起来,并一度占有上风,让粟裕、许世友等人的部队吃了不少亏。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国共两军在山东济南激战,许世友率军进攻济南城,守城的是国军嫡系73军和吴化文为军长的96军。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吴化文战场倒戈,率96军起义。这下子便宜了许世友,仅8天就拿下了济南城。吴化文为共产党军队占领济南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华丽转身,又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35军军长。1949年4月23日,吴化文率35军渡过长江,打进南京城,占领中华民国总统府,留下了历史性的一幕。毛泽东闻之大喜,为此专门写下有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就为吴化文记下了一笔丰功伟绩。

1955年军队授衔,按吴化文的资历和战功,理应是个中将。然而他大有自知之明,激流勇退,佯装身体不好,转业到省交通厅,干个地方小差使。于是开国将军中不见了吴化文的名字,不争功夺利,便不遭人嫉恨,他平平安安地活到1962年,寿终正寝。周恩来、陈毅还专门送来花圈,以示怀念和感谢,倘吴化文地下有知,也还必会庆幸自己及时撒手人寰,避过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灾难。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吴化文大概是最为圆滑,最擅长见风使舵的职业军人了,其变化多端,左右逢源,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吧?太值得让艺术家们为他拍一部电影了。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9月28日)

本文附有1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687057.html
资料链接:
吴化文:https://baike.baidu.com/item/吴化文/5236652?fr=aladdin
冯玉祥:https://baike.baidu.com/item/冯玉祥/401496?fr=aladdin
北洋陆军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陆军大学/8930815?fr=aladdin
韩复榘:https://baike.baidu.com/item/韩复榘/2826000?fr=aladdin
蒋介石:https://baike.baidu.com/item/蒋介石/184548?fr=aladdin
戴笠:https://baike.baidu.com/item/戴笠/9141?fr=aladdin
粟裕:https://baike.baidu.com/item/粟裕/116084?fr=aladdin
许世友:https://baike.baidu.com/item/许世友/1285341?fr=aladdin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陈毅: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毅/22586?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来自和田的李教授

来自和田的李教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截至2004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维吾尔族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780.25万人,占39.75%。和田市位于新疆西南部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边缘的绿洲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面积466平方公里,人口约27万人,大部分都是维族人。

 

新疆以东西走向的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南疆几乎都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据,地理环境不好,经济落后,汉族人很少。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自然环境比较好,汉族人几乎都在北疆。著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部分就位于北疆,有好几十个农场,其中最早、最大的农场就是现在的石河子市,位于乌鲁木齐西北方向大约150公里。

 

美国波士顿的一所著名大学里,有一位来自新疆和田的李教授,是我们的同龄人,50多岁(2013年时),精明能干,很多年以前就受聘成了该大学的终身教授,专业是分子生物学。我们相识十几年,关系非常密切,经常视频聊天,共度节日。李夫人来自石河子军垦农场,是典型的农二代,父女两代种植罂粟达数十年之久,并且私下里给我讲述过他们种植鸦片的经历。

 

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新疆屡屡发生民族暴力冲突,维族人聚集的和田市是最严重的地方。李教授自幼生长于和田市,去年(本文初稿于2013年)回国一趟,去老家探亲访友,回来后给我讲了不少和田的故事。

 

今日和田市的中共党委书记也是我们的同龄人,是李教授的发小。和田这样的小地方出了个美国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被认为是和田市的荣耀。李教授这样的贵宾回乡探亲,受到了中共和田市委的热烈欢迎。和田市委书记与老朋友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说了许多心里话,我仅仅是对听到的转述作以抄录,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维、汉两族共同生活在新疆已经快三百年了,相互关系一直都是很融洽的,很类似于今天美国的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和田在内,新疆所有地区的党委书记都是汉人,党政军一把手一定是汉人,维族人不论怎样努力工作,最高只能干到二把手,维、汉之间的差异永远都是存在着的。南疆地区地理环境差,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维族人相对来讲怨气较大,和北疆的乌鲁木齐等地相比,暴力冲突就比较多,这是事实。但绝大多数维族人都是安居乐业的,闹事的人只是极少数。城市里人多口杂,有个别心怀不满的人闹事,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常常发生暴力冲突,要是这些城市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持刀杀人,通常被认为是刑事犯罪,甚是有时认为是精神病患者之所为,然后在社会上引起如何加强法制、改善治安的一系列讨论。但同样的事情一到和田,就成了民族冲突、违反人权等政治问题,继而被媒体大量渲染,使人感到和田市是个危险的城市。的确,暴力冲突在和田确实是有过,但按人口比例来看,并不比北京、上海多。媒体对和田的暴力冲突的报道,“艺术加工”的成分太多,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现实中的和田市比媒体报道要好得多,也是一个平和、安全的城市,汉族人走在大街上并不会感到有人身威胁。其实整个新疆都是安全和谐的,所谓疆独分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市场,大家不必担心。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09月21日)

 

本文附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本文所述内容都是我亲自做的社会采访,不是从哪篇文献中援引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众看官们更多的讨论,如果认为我说的历史事件与事实不符,也欢迎怀疑和批评。同时更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对偏远省份新疆的关注。

按照中国的行政区划,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为西北地区。我生长在该地区最东边的陕西,与最西边的新疆相隔甚远,从来没有去过一次,以前也不太了解新疆。

定居芝加哥之后,稀少的中国人很自然地就聚集到了一起,大家自发地组织了一个名为《西北同乡会》的朋友会,每年聚餐一两次,由此使我认识了十几位来自新疆的朋友,并从他们的嘴里知道了一些新疆的故事。这些朋友全都是汉族人,几乎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二代。

2005年,芝加哥地区的报纸刊登了一篇我的一位新疆朋友的文章,大意是说,1970年代初期,他中学毕业时作为返乡青年,回到了父母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在乌鲁木齐西北方向的石河子军垦农场务农。他们负责的农作物是罂粟,他们大规模地种植罂粟,提炼鸦片,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押送到香港一带,转往世界各地销售。

此语使我大为震惊,我很早就听说在井冈山、瑞金、南泥湾种植鸦片,但从来没听说1950年之后竟然在新疆大规模地种植鸦片。在此后的一次朋友聚会中,我专门采访了作者本人,他对我说,文中所述全是事实,他本人亲手种植过罂粟。此后,我又有计划地采访了四、五位来自新疆的朋友,他们全都异口同声地对我说,文中所述全都是事实,他们全都亲手种植过罂粟。他们还对我说,自从195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来,罂粟就一直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兵团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正是持续了五十多年的毒品生产、销售所创造出来的巨大利润和财富,才使得新疆有了:”边疆赛江南”的美誉。建设兵团是半军事组织,军法如山,若犯泄露国家军事机密罪,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来到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之后,才得以将真实情况公开发表在美国的报纸上。

在我的追问下,他们还对我说,19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风潮从沿海吹到了新疆,市场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的经济结构。此后,毒品交易的财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再加上国际舆论的谴责和毒品交易给中国本身带来的灾难,罂粟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小。从21世纪初开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再从事与毒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石河子农场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毒品生产贸易划上了终止符。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9月14日)

本文附有1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后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始人和南泥湾生产的领导人都是同一位人物,那就是著名的王震将军。

网友反馈1:中国内地唯一合法罂粟种植基地位于:https://www.huaguozhijia.com/article-48528-1.html

网友反馈2:我在黑龙江军垦农场工作数载,专门种植和生产鸦片。

网友反馈3:我在云南军垦农场工作数载,专门种植和生产鸦片。

网友反馈4:我收割过罂粟,罂粟是成行种的,收割时2人配合,前面人左手手心朝上,食指和中指夹住圆形果实下部的茎,右手姆指和食指捏着住锋利刀、在罂粟果实上飞快的划一圈,人的背前行,然后罂粟汁慢慢的流出来,后面的人采集。我们只能叫罂粟的花名叫,100号。当时只有值班连队才可以种。值班连队由复原转业军人和表现好的年轻人组成,有枪有训练。每个团有20-30个连队组成,可能有2-3个值班连队,所以,罂粟不是主要作物。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棉花、还有甜菜,用于生产白沙糖。很多人不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的,领先内地30年,各种机械设备来自前苏联和东欧。有斯大林100号链条式拖拉机像坦克,一次可挂10几个犁,耕地十多米宽,各种收割机械,收小麦、棉花?甜菜、玉米等。

网友反馈5:看来是有人添加一些内容,用心险恶啊!先说事实,罂粟有没有种过,有!不是大面积,在部分团场部分连队,并有专门武装看管。军队押送到香港卖?瞎扯!我还告诉你,美国现在有没有政府核准种植罂粟?有!在哪?你查不到!中国现在依然有政府核准种植,在哪?没人告诉你。为什么一定要种?是人就得生病,那么多人得癌症,镇痛麻痹药从哪来?正规渠道需要的罂粟也是相当可观的,不种,难道去毒贩那买?有点脑子仔细想想,就算没脑子,在美国好处,有些信息可以查到,美国每年需求的药用罂粟量也是公开的,你难道会怀疑美国政府从哥伦比亚毒贩处购买的?

网友反馈6:大惊小怪了!我就种过收过罂粟!是战备物资。我们叫它100号!不是秘密。在农场里是公开的,不需要武装看管。我在70年代80年代都种过。当时,我在农一师二团当农工。
网友反馈7:江峰漫談20230601第684期,链接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aOzSqtm8U&t=169s),若需要相应的mp4视频文件,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网友反馈7:江峰漫談20230601第684期,链接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aOzSqtm8U&t=169s),若需要相应的mp4视频文件,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https://baike.baidu.com/item/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10933?fr=aladdin
石河子军垦农场:https://www.sohu.com/a/109759981_240714
鸦片:https://baike.baidu.com/item/鸦片/249904?fr=aladdin
王震: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震/79107
南泥湾: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泥湾/3684?fr=aladdin
香港: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12877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文革期间,中国人人人都要学习“毛泽东著作”,其中有三篇文章最有名,那就是“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那时我年幼,跟着大人每日诵读,以至于我至今都能把《为人民服务》背下来。回想起来真是浪费了宝贵的时光,那时如果趁着幼时记忆力强,多背一些英语单词和句子,那会多好!

1944年,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因工伤事故去世,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为他致了一份悼词,这就是《为人民服务》。那么,张思德是因为什么样的工伤事故去世的呢?文中并没有提及。1954年中共中央正式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将《为人民服务》收录于其中的第230页,在其脚注中,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的人写道: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成年之后重新阅读该文,得知许多人和我一样产生了疑问。大家都知道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土地贫瘠,绿色覆盖率极低,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从空中望去,一片黄颜色,所以被称之为“黄土高原”。烧炭的原材料是树,是森林,然而几千年来陕北就没有森林,也从来不曾有过烧炭行业。陕北有许多窑洞,却从来就不曾有过炭窑,脚注中张思德死于“炭窑倒塌”一说大有失实之嫌。或许是那位作脚注的书生不了解陕北的地理特色,错用了他自己家乡的环境概念?既然谎言露了马脚,人们不禁要问,不是炭窑,那会是什么窑?

那时,以王震为首的359旅在南泥湾大规模地种植罂粟,收获后分送到陕北各地,利用土窑洞,因陋就简地提炼,制成半成品后,再由八路军武装押运销售。张思德出事的窑洞正是用来制作鸦片的,叫它“炭窑”实在不确。很不幸,窑洞不知何故,突然坍塌,将正在提炼鸦片的张思德同志砸死。毛泽东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悼词,却不料也引起了后世人探究张思德死因的兴趣。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9月7日)

本文附有2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老三篇:http://book.ifeng.com/special/hongbaoshu/list/200903/0307_5855_1049473.shtml
为人民服务:https://baike.baidu.com/item/为人民服务/40335?fr=aladdin
纪念白求恩:https://baike.baidu.com/item/纪念白求恩/1685623?fr=aladdin
愚公移山:https://book.ifeng.com/special/hongbaoshu/list/200903/0307_5855_1049473_1.shtml
张思德: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思德/3818
王震: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震/79107
359旅:https://baike.baidu.com/item/359旅
南泥湾: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泥湾/3684?fr=aladdin
鸦片:https://baike.baidu.com/item/鸦片/249904?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南泥湾

南泥湾

我小的时候中国的歌曲不多,歌星也很少。郭兰英就是那时一位非常有名的歌星,一曲《南泥湾》令我永生不忘。歌曲《南泥湾》歌颂的是1942年以王震为首的359旅进驻南泥湾,搞“大生产运动”的故事。

南泥湾,位于陕西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自古以来,土地贫瘠,荒无人烟。1941年,八路军120师359旅进驻南泥湾开荒种地,连年丰收,一举解决了陕甘宁边区的粮食危机和财政危机。后来的艺术家们把南泥湾歌颂为:“遍地是牛羊,陕北的好江南”。

成年之后,我重新阅了读当年的歌颂文章,不由产生了疑问。南泥湾那里土地贫瘠,寸草不生,不长庄稼,没有人烟,但凡能种一点粮食作物,早就会被当地农民开发成农田了,岂有王震将军的机会?史料记载,359旅进驻南泥湾,并非一般的开荒种地,而是种植了一种经济效益极好的农作物,能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势良好,当年种当年收,斩获颇丰,这才使得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请问这是什么农作物?在陕北土生土长几千年的陕北人民为什么没有种植这种农作物?按理说,359旅走后,当地农民应该接续种植,继续让陕北成为“好江南”。然而,当地的农民并没有接手,南泥湾又恢复了荒无人烟的原貌。列位看官中有一些人很了解陕西,都很清楚,就自然条件而论,传统农业生产有可能让陕北成为“好江南”吗?为什么陕北农民没有继续种植这种能发大财、能成为“好江南”的农作物呢?

历史研究指出,359旅种植的农作物,其实就是罂粟。俗称的鸦片(opium),又俗称大烟,就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这种植物适应能力很强,能在各种贫瘠的土地里生长,当然也包括南泥湾。南泥湾的罂粟经简单提炼,成为黑色的大烟后,再由八路军武装押送,运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一带销售,大发横财,终于使南泥湾由穷变富,成了“陕北的好江南”。359旅走后,当地农民没有能力武装押运毒品,赚不来钱,南泥湾自然就又成了不毛之地。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8月31日)

后记:关于南泥湾种鸦片的历史问题,感兴趣的看官可以参阅下面的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陕甘宁边区
http://www.aboluowang.com/2013/0128/280875.html
下面四个网页曾经活跃在大陆上,但已经被删除掉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8/03/2559109_print.html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65083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fakegland/archives/365215.aspx
篮里花儿香原来是罂粟,南泥湾种鸦片秘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zMTM0Mw==&mid=331776725&idx=1&sn=95154501466639979f19afeba8ef600a&mpshare=1&scene=1&srcid=1202Aw8p3LRFtH01iNmQhDi5#rd

本文附有1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郭兰英:https://baike.baidu.com/item/郭兰英/31567
王震: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震/79107
359旅:https://baike.baidu.com/item/359旅
大生产运动: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泥湾/3684?fr=aladdin
陕甘宁边区:https://baike.baidu.com/item/陕甘宁边区/5403302?fr=aladdin
鸦片:https://baike.baidu.com/item/鸦片/249904?fr=aladdin
歌曲《南泥湾》: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泥湾/13833312?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东进序曲

东进序曲

1962年,中国上映了一部彩色故事片,名为《东进序曲》。那一年我9岁,最爱看打仗的故事,虽然没有看懂电影所描写的内容,但知道新四军打了大胜仗,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终生不忘。2000年我回国探亲,花5块钱买了一份老电影VCD,重新看了一遍,才彻底看懂了。

《东进序曲》是根据报告文学《黄桥之战》改编的,写的是1940年10月在苏北地区以陈毅为首的新四军和以韩德勤为首的国民党军队争夺黄桥镇的战斗,新四军以少胜多,击败国军。

黄桥是一个小小的长江边的小镇,镇子虽然不大,却是当地的经济中心,四面八方的人都去那里做买卖,谁占领黄桥,谁就有钱。那时战场上的形势是,上海、南京一带的大城市被日军占领,战区长官顾祝同则率领百万大军,与日军对持,双方犬牙交错。其下属韩德勤驻守后方,负责后勤供应。黄桥就是国军的后方基地之一,多年来一直在韩德勤的治理之下。

出于军需供应上的要求,后来者新四军常常去黄桥赶集,因此时不时地与国军发生一些小小的冲突。1940年10月,新四军突然偷袭黄桥,占领了这个重要的经济中心。韩德勤非常愤怒,认为自己的兵力有压倒性的优势,没把新四军放在眼里,以为自己反击一下即可收复黄桥。没想到新四军人数虽少,却非常强悍,且用兵精巧,韩德勤多次反击,均大败而归,颜面尽失。电影《东进序曲》描写的就是韩德勤奋力反击、惨遭失败的故事。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韩德勤被迫向自己的上级顾祝同如实禀报。顾祝同勃然大怒:“我们在前方与日军浴血奋战,新四军不但不打日本人,反而配合日军作战,骚扰我们的后方供应,我要出动百万大军,横扫新四军”。那时周恩来出任驻重庆大使,他竭力从中斡旋,希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国共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只要共产党的势力全部退往黄河以北就可以了。

当时位于黄河以南的共产党军队只有以项英为首的新四军主力驻扎在皖南,以陈毅为首的新四军支队驻扎在苏北黄桥。顾祝同以上级命令的方式给项英、陈毅发出通电,命令他们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北撤。毛泽东闻讯后立刻给二人发去秘电,让他们用作战方式秘密北撤,不要相信顾祝同的话。陈毅遵照毛的指示,表面与顾祝同周旋,其实突然率军退出黄桥,安全抵达黄河,黄桥镇又回到了韩德勤的手中。

根据共产党政府的宣传,项英率领的新四军主力与以陈毅为首的新四军支队不一样,项英多年来一直和毛泽东不合,他以前是毛的上级,非常瞧不起毛。如今毛当了他的上级,又反过来常常对项英喝三吆四。项英拒绝了毛的指令,1941年1月4日至14日,项英按照顾祝同规定的行军路线和时间撤退,然而却在皖南的一个山谷里中了顾祝同的伏击,新四军主力全军覆没,政委项英阵亡,军长叶挺被俘。这就是后来共产党政府宣传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顾祝同大喜,公开宣布,这就是对黄桥之战的报复。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8月24日)

本文附有2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网友反馈:
(1)皖南事变写错了,是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又发动了草甸战役,彻底激怒了国府,第二,新四军没有按照国府命令走北线,而是走南线,这些都触及了蒋介石的底线,这才有了皖南事变。
(2)张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中有关于皖南事变的详细记载。毛密令项英改变行军路线,项在出发前发电报给蒋告知路线的改变,毛扣下(电报须经延安转周恩来交国府)不发。项部在遭到攻击时曾一封接一封电报向延安报告,毛置之不理。毛就是要借国府之手消灭项英。并以此来逼迫斯大林同意毛发动全面内战(毛似乎想通过全面内战造成国府、日方、毛三足鼎立,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文中对各方电报的时间点和内容有较为详尽的记述,可以确定是毛的阴谋无疑。
(3)据我看到其他资料,共方“新四军”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违背协议偷袭国军军事要地黄桥,是发生“皖南事变”国军报复的导火线。经过周恩来等人斡旋,国军给新四军指定了撤军路线和地点,并电告延安毛泽东。毛对项英一向不满,怀有敌意,毛没有对项英告诉国军指定的撤军路线命令,却另外指定一条撤军路线行动电告项英,国军以为项英、陈毅等人又有不轨企图,遂予以歼灭性打击,击溃新四军主力,并俘获项英,陈毅侥幸逃脱活命。实际上毛泽东除了嫉恨项英外,他担心新四军远在东部地区,如果项英实力坐大,会对他造成军事威胁,故设陷阱,以国军力量消灭项英所率部队,而隐藏了他的阴谋。
(4)正文中说“项英阵亡”,网友反馈中又说国军“俘获项英”,两者皆误。项英被国军追杀,既没有被俘,也没有阵亡,他和警卫员等人躲在皖南一处山洞里,项英的贴身保镖,原是土匪地痞人物,身上背着新四军的饷金(黄金多两)。眼见主人项英落难逃窜,决定携黄金投靠国军。此人开枪杀害了项英和新四军领导干部及警卫战士,下山后被国军顾祝同部俘获后枪杀。

国内链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671335.html
资料链接:
东进序曲:https://www.iqiyi.com/lib/m_207168814.html
韩德勤:https://baike.baidu.com/item/韩德勤
黄桥:https://baike.baidu.com/item/黄桥镇/5343582?fromtitle=黄桥&fromid=11137\
项英:https://baike.baidu.com/item/项英/1538320
陈毅: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毅/22586
顾祝同:https://baike.baidu.com/item/顾祝同
黄桥之战:https://baike.baidu.com/item/黄桥战役?fromtitle=黄桥之战&fromid=8612546
皖南事变:https://baike.baidu.com/item/皖南事变/18162
周恩来: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恩来/114814?fr=aladdin
叶挺:https://baike.baidu.com/item/叶挺/299649?fr=aladdin
草甸战役:https://baike.baidu.com/item/曹甸战役/8466695?fr=aladdin
蒋介石:https://baike.baidu.com/item/蒋介石/184548?fr=aladdin
张戎: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戎/8534215?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定身术

定身术

话说当年齐天大圣掌管蟠桃园,一日见众宫女前来採桃,才知道王母娘娘要召开蟠桃宴,宴请各路天神,然而被邀请者中却没有孙悟空。猴王大怒,使用定身术将众宫女定住,自己则大闹天宫去了。

众所周知,这段故事源自于《西游记》。神话小说中的定身术,如果真有其事的话,其军事意义之大是自不待言的。那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定身术呢?请允许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定身术”的故事。

第一节:现代“定身术”

1950年10月,宋时轮将军率第9兵团入朝参战。11月,志愿军发起著名的清长战役,9兵团15万余人负责消灭美军第7师第31团。志愿军非常擅长运动战,总是能在运动的过程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的弱点。宋时轮指挥数万人马长途偷袭,抄了美军的后路,将美军团团包围,美军则在麦克阿瑟的遥控下全力向南突围。美军人数虽然少,但火力强大,又有空中支援,志愿军很难阻挡美军的突围。宋时轮乃是现代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当地的地形,准确地判断出有一个狭窄的小山谷是美军南撤的必经之路。我不记得那个山谷的名字,姑且称其为华容道吧。

宋时轮派出数百人的部队,预先埋伏在华容道上,挖好战壕,备好弹药,等着美军进入志愿军的埋伏圈。凌晨时分,大批美军鱼贯而入,但见一发信号弹升空,华容道两侧的山腰上顿时投射出了一片手榴弹和机枪子弹,一下子就把美军打蒙了。然而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志愿军强大的第一波攻击结束后,第二波以后的攻击就没有了,山上变得静悄悄的,好像没有发生过战斗似的。美军逐渐定过神来,壮着胆子走上山腰,眼前的情景令美国人难以置信:战壕里站满了志愿军战士,手中拿着机关枪、冲锋枪,却没有子弹了,身边的手榴弹也用完了,只是面对美军怒目而视。然而在战士们的身后两米远的地方却堆积着小山一般的弹药,只要有一个人向后走上几步,把弹药向前搬一搬,就能开始第二波攻击。但是,好像有一位妖魔鬼怪施加了定身术,战士们全都站在战壕里,动弹不得,没有一个人去搬运弹药。美军士兵们象捕获陷坑猎物一般将数百名志愿军士兵尽数打死,而后扬长而去,突破了志愿军精心准备的华容道伏击。

本人是在这里给大家讲神话故事吗?不,不是神话,这是真实的“定身术”。那么,是哪位恶魔施加的定身术呢?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生物物理学原理作用到志愿军战士们的身上,然而却对美军没有任何影响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节:历史人物宋时轮

宋时轮(1907年9月10日-1991年9月11日),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49年4月,9兵团打过长江,势如破竹地一路打到福建。越往南方走,天气越热,士兵们的御寒衣物不知不觉就都没有了。1950年夏,9兵团突然接到调令,调防徐州。十多万人马退出战斗中的福建战场,前往徐州。然而还没有在徐州站稳脚跟,又接调令,调往天津。此后,还没有在天津站稳,又被调往东北丹东,又是还没有准备充分,就匆忙入朝作战了。那时国内内战尚未结束,经济不振,后勤供应一时无法补给,在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军队中,9兵团的御寒衣物是最差的。严寒的天气极大地削弱了战士们的战斗力,并造成了志愿军历史上最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参加华容道伏击战的士兵们是半夜到达华容道的,他们立刻开始挖战壕备战,紧张工作、劳动时并不觉得寒冷和饥饿。待天快亮时,接报美军接近埋伏圈,全体肃静待命。这时大家才感到又累、又困、又饿、又冷,但战斗前夕不准发出声音,甚至无法跺跺脚活动一下。黎明前,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悄悄地渗透了战士们单薄的衣物,在半睡眠的状态下,大家冰冷的下肢不知不觉就被冻僵了。鞋子与地面紧紧地冻在一起,使得僵硬麻木的下身根本无法挪动半步,而战斗前的紧张与肃静又使大家竟然没有察觉。

战后据医生们分析,像这样下肢被完全冻僵了的战士们,即使没有被美军杀害,也肯定要做下肢切除手术,导致终生残废。在整个清长战役中,9兵团竟然有高达八千将士直接或间接因寒冷而阵亡,华容道伏击战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1951年初,宋时轮回国述职。这位腥风血雨中冲杀出来的将军,对于自己没有及时地为部队提供御寒衣物而感到痛心疾首,痛悼那些因寒冷而阵亡的三万将士。他站在鸭绿江边,面对南方,伫立良久,仰天长啸,堂堂七尺男儿,一时间禁不住泪如雨下,放声痛哭。有诗为证:“泪飞顿作倾盆雨”,“飞流直下三千尺”。
(张又普初稿于2013年8月10日)

本文附有2份插图,还有简体字和正体字两种版本,如果想要图文并茂的pdf版,请电邮”wahaha_us@yahoo.com”。

资料链接:
清长战役:https://baike.baidu.com/item/清长之战/4506263?fr=aladdin
宋时轮:https://baike.baidu.com/item/宋时轮/1641871?fr=aladdin
麦克阿瑟:https://baike.baidu.com/item/道格拉斯•麦克阿瑟/6195737?fromtitle=麦克阿瑟&fromid=292351&fr=aladdin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